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例如: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④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例如: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那个表示一个对象。)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所有 猫 都是 动物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下列判断属于性质判断的哪种类型? ①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的。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③荀子写的《劝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⑤有些大学生是党员。 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1.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2.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3.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1)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2)正确使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中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这个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结词,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
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例如: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团员。
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结论: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例如:3大于2(大于关系)小刘和老张是同乡(同乡关系)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⑴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偶对称关系)
⑵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1.小明和小华是同学。2.小明比小华岁数大。3.小明信任小华。
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一定不成立—反对称关系
不一定成立—非对称关系
从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的角度,下列关系判断属何种关系?(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3)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
陈爽与李倩也是同龄人,这种关系是传递关系。
王芳比王艳大四岁,不再是大两岁,这种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陈爽与李倩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种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4、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
依据判断的量分:依据判断的质分:依据判断的质和量结合上分: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
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1、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相距约三十八万千米。这是( )A.一个性质判断 B.一个关系判断C.两个性质判断 D.两个关系判断
解析:“月亮绕着地球转”断定月亮和地球之间是“围绕”关系,是关系判断;”月亮与地球相距约三十八万千米“断定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关系,是关系判断。
2、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解析:题中“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红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战胜蓝队,因此小新说的是对的。
3.“没有一种金属不是导电的。”这一判断属于(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解析:题中性质判断的特色句式“没有……不是……”可视为“所有的……是……”,即全称肯定判断。
4、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C.偷税、逃税是个体商贩才会有的行为D.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使性质判断符合实际。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①高二(22)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②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③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从判断的类型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反映的是曹操与曹植的关系,为关系判断,而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同为简单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③④不符合题意,不应入选。
7、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属于偶传递关系的是( ) ①全同关系 ②矛盾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反对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传递性关系是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①若a与b是全同关系,b与c是全同关系,则a与c必定是全同关系,所以全同关系属于传递关系。②若a与b是矛盾关系,b与c是矛盾关系,则a与c必定不是矛盾关系,所以矛盾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③若a与b是交叉关系,b与c是交叉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交叉关系,所以交叉关系属于偶传递关系。④若a与b是反对关系,b与c是反对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反对关系,所以反对关系属于偶传递关系。故选B。
8、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9、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性质判断都是( )①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②真与假的统一③量和质的统一 ④对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详解】①:对事物的认识的断定,要么是肯定,要么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因此,判断不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①错误。②:对事物的认识的断定,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存在某个判断既是真,也是假。“真与假的统一”这样的判断是不存在的,②错误。③④: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因此,任何性质判断都是量和质的统一,都是对事物的反映,③④正确。
10、李梅与王芳是朋友,王芳与林伟是朋友。李梅与林伟是不是朋友?为什么? ( )A.是,“朋友"关系是对称关系B.是,“朋友"关系是传递关系C.不是,“朋友"关系是非对称关系D.不能确定,“朋友”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解析:题中涉及李梅、王芳 、林伟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只适用于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排除A、C。李梅与王芳是朋友,王芳与林伟是朋友,未必就能得出李梅与林伟是朋友,李梅与林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里的“朋友”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由此排除B,正确答案为D。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7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正确运用简单判断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35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判断,1性质判断的含义,2性质判断的结构,正确运用关系判断,对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性质判断的含义,小试牛刀,知识整合,性质判断的种类,知识拓展,相关链接,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