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课时作业)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
    • 练习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4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5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6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7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8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5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课时作业),文件包含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第一节 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2·山东聊城二中高一月考)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成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完成12题。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C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2.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D )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解析] 1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A项错误。氩和氖是稀有气体,不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物质,B项错误。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C项正确。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D项错误。第2题,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释放氟氯烃等物质,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A项错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将消耗更多氧气,破坏植被,森林面积减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地球上的氧气减少,B项错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水汽,不属于大气污染物,C项错误。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项正确。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9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据此完成35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 D )A.进入大气层的神州十二号B.等待发射的神州十二号C.返回地面的神州十二号返回舱D.环绕地球飞行的神州十二号4.据现场媒体报道,神州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 B )A.卫星   B.流星  C.彗星   D极光5.行程大数据卡可快速查询本人过去十四天的境内外行程,且将行程由近及远排列。下图中可正确表示神州十二号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的行程卡为( C ) A  B C D[解析] 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大气层的神州十二号,等待发射的神州十二号返回地面的神州十二号返回舱,都属于地球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ABC错误;环绕地球飞行的神州十二号已经进入星际空间,不属于地球上的物质,属于天体,D正确。故选D。第4题,神州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是其在高速运动时与大气层之间摩擦产生的六七千度的高温灼烧的痕迹;这类似于流星现象,流星体会以较高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分子剧烈撞击和摩擦,产生强烈的热和光,这叫流星现象,B正确。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没有灼烧的现象,A错误;彗星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C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撞击那里的大气,使大气产生电离并发出灿烂美丽的光辉的现象,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D错误。故选B。第5题,行程大数据卡可快速查询本人过去十四天的境内外行程,且将行程由近及远排列。神州十二号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依次经过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东风着陆场,由于行程卡是将行程由近及远排列,因此,神州十二号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的行程卡最近记录的是东风着陆场,其次是对流层,然后是平流层,最后为高层大气,故C正确。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6.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C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7.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B )冬季昼短夜长    冬季空气干燥冬季风势力强    冬季山坡温度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6题,频率代表次数,不代表强度,由图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现象是加强的,A错误;图示信息是逆温频率的季节变化,只能反映冬季逆温频率高,春季低,但无法判断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逆温频率季节变化大,但二氧化氮浓度季节变化小,可推测逆温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逆温不利于污染物消散,但污染物的排放量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故选C。第7题,逆温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现象,错误;冬季昼短夜长,地面热量散失多,导致近地面的大气气温低,形成逆温,冬季空气干燥,近地面的大气降温快,冬季山坡地形开阔,散热快,冷空气沿坡下沉,加剧谷地的逆温,①②④正确。故选B(2021·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810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9.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C )A.气温降低    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    D.湿度增大10.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D )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解析] 8题,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如二氧化碳比例的增加主要是人为原因。第9题,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对流层气温降低,平流层气温上升,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上升;地球大气层,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密度减小、湿度降低。第10题,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对流层由于大气对流现象明显,大气不稳定,不适宜飞机飞行,飞机应升至万米以上高空的平流层,以保证安全。二、综合题1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3)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该层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4)电离层分布在__C__(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B__(填字母),为什么? [答案] (1)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差异。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3)B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该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4)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解析] (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大气物理性质包括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指的是上升或下沉运动。 (2)题,读图,A层是对流层,气温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部热,上部冷,空气不稳定,气流特征是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第(3)题,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平流层的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热量主要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垂直方向上,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第(4)题, 电离层分布在图示C层。利于高空飞行的是B层,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在平流层飞行平稳,且平流层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等级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2·天津西青高三上期末)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据此完成13题。1.引起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B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B.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颗粒物C.沙尘暴正在肆虐全球D.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2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可能的是( C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作物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短期内, 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②④   D①④⑤3.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有( B )大力发展风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保护并增加森林面积扩大农业温室大棚使用规模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 1题,全球变暗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变得越来越。故引起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颗粒物,B项正确。太阳辐射能力没有减弱,A项错误。沙尘暴影响局部地区,不是全球范围,C项错误。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灰不属于人为原因,D项错误。第2题,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正确;全球变暖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正确;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等污染气体造成的,错误;气温升高,农作物适宜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正确;气温升高,短期内,冰川融水量增大,全球大部分河流径流量增大,错误。故选C项。第3题,风能、核能以及各类非化石能源多属清洁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正确,错误;增加森林面积,增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正确;使用温室大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较小,错误。故选B项。202143015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4.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 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D )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5.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B )A89 km   B1213 kmC1718 km   D45 km6.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 C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C.含有臭氧层   D.含有电离层[解析] 4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 km高空,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大气分层原理和各层大气的特点可知,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平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高层大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再升高。因此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位于二者之间,根据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题,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错误。平流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平流层中含有若干臭氧层,C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7.读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有1条曲线能正确反映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1)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A__(填字母)层,说明原因。(2)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__D__(填字母)层。(3)适合航空飞行的主要是平流层,请分析原因。[答案] (1)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大气对流旺盛;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丰富并随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平流层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少,无云雨现象,大气能见度高。[解析] (1)题,读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D共同组成高层大气。A层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形成上冷下热的气温分布状态,有利于空气形成对流运动,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大气的对流层,近地面大气中的丰富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随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第(2)题,高层大气中的D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第(3)题,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层,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该层大气中没有水汽和固体杂质,且大气稳定,缺少对流运动,不利于水汽凝结,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因此有利于高空飞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