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排两教时,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2课时)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进行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说明文,需要通过本文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二、掌握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领会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教学的难点。
三、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布置课前预习。教学时,第一部分可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阅读分析,其余三部分先由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四、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讲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三、理解为什么要把物候现象称作“大自然的语言”;懂得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现象的重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提出的预习要求是: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并把这些写在练习本上。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检查一下。
巡视检查后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有关物候现象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
师: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大部分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内容主要是写人、记事,像《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面》等课就是这样。我们还学过几篇议论文。内容是举出理由、根据来表明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像《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想和做》等课就是这样。《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记事,也不是表明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意见和态度,而是告诉读者物候学是怎样一门科学,是在介绍知识。这是和记叙文、议论文不同的另一种文体。这种以说明某种事物特征和规律性的文体叫做说明文。
师:说明文具有哪些特点呢?是怎样来说明事物介绍知识的?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加注意,仔细领会。
二、熟悉课文,划分段落。
师:这篇课文围绕着介绍物候现象的研究,说明了哪几方面的问题?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让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生:这篇课文围绕着对物候学的介绍,说明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全文也就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立春过后”到“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从“物候观测”到“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从“物候现象的来临”到“春天提前九天”,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各种因素。第四部分,从“物候学这门科学”到文章结尾,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为农业丰收搞好这门科学。
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师:下面我们来逐段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解说得十分清楚的。第一部分由教师带着学生阅读分析;其余三部分,由学生按照我们阅读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和方法,先独立分析,然后再共同讨论研究,现在先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生:朗读这部分课文。
要求大家思考:什么是物候学?在未讲物候学以前,为什么要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文章为什么要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
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求读出生字的字音和解释词义。关键的词,要求学生当堂查字典,联系上文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思。
补充注释: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指大地回春。
次第:按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这样。
荣枯:植物的茂盛与枯黄。荣:草木茂盛。
花香鸟语:花开得喷香,鸟叫得好听,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提问字词时,出示事先写好的字词卡片。卡片上只写字或词语,不写注释。)
师:这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学。什么是物候学呢?课文在第3自然段明确指出,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这个解释为什么放在这段来说呢?因为要说明什么是物候学,必须首先说明什么是物候。课文在第3自然段开头就指出“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那些自然现象呢?就是第1自然段里介绍的。在第1自然段里,作者描述了一年四季自然现象的不同,写得形象生动,给人印象很深。文章从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写起,为后文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做好了准备,使人们读起来容易领会。那么为什么作者把物候现象称为“大自然的语言”呢?第2自然段里说得很清楚,各种物候现象好像在“传语”“暗示”“歌唱”,提醒人们适时安排农事,这种拟人的写法,不仅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这就为后文解说什么是物候学作了进一步的准备。
师:文章在前两段举了好多事例说明物候现象及其同农业生产的关系(要求学生划出这类语句),如果不举这些事例有什么缺点呢?
生:不举这些事例,就只剩下了几句总括的话,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可见,举事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通俗、明了。
师:这一部分的三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
生:这一部分的顺序是由事例到概说。
生:各自放声朗读第一部分,进一步领会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四、指导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要求仿照学习第一部分时的路子,自行阅读分析(内容、写法),作好发言准备。
生:各抒己见,共同讨论。
师:这一部分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文章从物候观测的特点写起:它比使用仪器灵敏而简便,所以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1962年北京地区的物候记录及花生等作物受损害的实例,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一部分依然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是由概说到事例。
五、课堂练习:出示卡片要求学生正确读出生词并作解释:苏醒、次第、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木荣枯、花香鸟语。(答案见前补充注释及课文注解)
六、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每个抄五遍)并注解。
2.独立阅读分析第三、四部分课文,并写出简要的发言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习课文第三、四部分,了解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是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别和古今的差异,领会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归纳写作特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1.读讲词语:苏醒、次第、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木枯荣、花香鸟语。(教师用卡片提问)
2.巡视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事例到概说,并用拟人的写法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第二部分由概说到事例,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学习第三部分。
师:请学生仿照阅读分析第一部分的做法,谈谈自己对这一部分的领会。
生:这一部分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仍然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每段都举出了典型的事例。这四个段落在写法上都是先概括说明然后举例印证的。
师:再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明这几段的大意。
第7自然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南方和北方的物候现象,在不同的季节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第8自然段说明经纬对物候的影响。——东西方向的物候现象,根据离海洋的远近,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差异。第9自然段说明高下的差异。即在同一地区高处和低处的物候现象、季节不同,差异也不一样。第10自然段说明古今的差异,说的是同一地区的物候现象,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领会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应当认识到阅读分析文章必须认真、仔细。这部分课文,如果粗略地一看,就急于概括,那会得出越往北越冷,越靠海越冷、越高越冷的片面的结论,而忽视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情况。只有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师:这四段课文的顺序,你认为是有意安排的呢?还是随便写上去的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以后,教师指出:这四段课文的顺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决定物候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南热北寒是北半球的普遍现象。经度是第二位的因素,对于临海的地区都有意义,高下的差异只适用于山区,其普遍意义不如前两项。古今的差异不是物候来临的主要因素,只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次要方面。由此看来,这四个段落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评: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说明文必须做到言之有序。如果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就很难把事物解说得清楚明白。
师: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这四段的开头,都是用的段首概括的方法。虽然只是一句表示顺序的话,但是作者也注意到了语句的变化。第7自然段说“首先”;第8自然段说“第二”,并放在句末;第9自然段说“第三”,放在句子的前半部分;第10自然段说“此外……还有……”。这表明:说明文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但也不能写得呆板枯燥,也要推敲词句,尽可能做到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
生:各自轻声读课文,体会内容和熟悉写法。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师: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大家谈谈自己对这部分课文内容的领会。提示大家注意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出:这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有四个方面,即:预报农时,安排农作物区划和造林,引种植物,避免或减轻虫害。这四方面的意义不是随便写上去的,也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组织安排的。一句“首先”,一句“此外”,两个“对于”及“还可以”,“也可以”上下连贯,层次井然。这一部分由于有了前面三部分详细说明的基础,所以无需详述,只作了概括的说明。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上文指出“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收的科学”,号召大家加强研究,“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这是这一部分的小结,同时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学生各自朗读课文,体会内容和熟悉写法。
四、总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自行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
学生发言后指出:本文说明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师:文章第三部分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这些介绍和物候学的研究有什么关系?
生:物候学的研究就是要掌握物候来临的规律。纬度、经度、高下、古今这四个方面的差异,就是规律。换句话说,这些就是物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师: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
学生回答后指出: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来安排内容的:先说物候学是什么,再谈为什么研究物候学,第三说研究物候学需要做什么,最后说研究物候学有什么用。这样逐步展开说明,使人们容易理解,便于接受。
师:我们对物候学是很生疏的,但是这篇课文介绍的物候学知识,我们却很容易理解。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出:本文运用了很多事例来说明问题,而且条理清晰,所以容易理解、掌握。这种写作方法我们要很好地学习。
五、课堂练习。
1.教师用卡片提问字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讲清词义,其中加黑的词语要求造句:
苏醒(春天,大地上的万物苏醒了。)
次第(来到会场,大家次第入座。)
销声匿迹(严冬来临,活跃在田间的各种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周而复始(春秋四季,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2.做“思考和练习六”。
六、课外作业:
1.课堂练习的造句加以整理,写在作业本上。
2.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助学资料,新课学习,随堂练习,助读资料,课堂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展我风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