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重庆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D | C | C | A | C | B | B | B | D | B | A | B | B | C | D | C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答案】D
【解析】A.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积极传播“低碳”理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该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降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加工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D.融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没有可燃性, 错误;
B.鱼能够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错误;
C.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正确;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以用作氮肥,符合题意;
B.K2SO4中没有氮元素,不可以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C.CaSO4中没有氮元素,不可以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D.Na3PO4中没有氮元素,不可以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热胀冷缩是微粒间间隔变化的结果,故A错误;
B.美酒飘香是酒精分子不停运动到人们嗅觉细胞的结果,该事实能说明微粒在不停运动,故B正确;
C.蒜辣梅酸说明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故C错误;
D.海绵吸水是指海绵内部细微孔隙的吸引力,让水分子进入海绵中,并在海绵细微孔隙中滞留,海绵吸水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离子构成:大部分的碱和盐;原子构成:金属、碳、硅、二氧化硅、稀有气体等;分子构成:大部分的非金属都是由分子组成,而且大部分的气态分子都是双原子;叙述正确;
B.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叙述不正确;
C.控制反应条件是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气体的压强、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发生,叙述正确;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叙述正确;
故选:B。
8.【答案】B
【解析】在该反应中,铜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水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②中微粒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说法正确;
B.②③分别是氧离子、镁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说法正确;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D.④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选D。
10.【解析】A.Li是密度最小的金属,说法正确;
B.分析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①为4LiOH4Li+2H2O+O2↑,说法错误;
C.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Li3N中锂元素是+1价,氮元素是-3价,NH3中氢元素是+1价,氮元素为-3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说法正确;
D.由选项B可知,反应①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为锂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锂,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氮化锂和水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过程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说法正确。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葡萄糖由葡萄糖分子构成,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2+16×6=180,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2=6: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可用闻气味的鉴别酱油和食醋,有酸味的是食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使用装置②,正确;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导管a进入,错误;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这两种气体反应,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均可如图⑤瓶口朝上临时存放,正确。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变浑浊的是注入澄清石灰水,即甲瓶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则乙瓶注入的是NaOH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乙变瘪的程度更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乙比甲变瘪的程度大,说明相同体积的NaOH饱和溶液吸收CO2的量比Ca(OH)2的多,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两瓶均变瘪,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减少,从而瓶内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通过反应①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转化②可通过Fe2O3与CO发生还原反应实现,说法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则活动性强于铁,一定排在氢之前,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法正确;
D.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④可以通过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铁与稀盐酸反应实现,说法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说法正确;
B.t3时,推注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t4对应的温度高于t2,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放出的热量越大,故B说法正确;
C.t3时,推注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白磷与O2接触,继续燃烧,放出大量热,故温度再次升高,故C说法错误;
D.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防止压强过大,橡皮塞被冲出,,另外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回污染空气,所以气球还可以收集五氧化二磷,防止其污染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3分)【答案】(1) 2
(2)-3
(3)KCl
【解析】(1)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硫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2)碳酸铵中,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4=+1,解得x=-3。
(3)麝香中,氯化钾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其化学式为KCl。
18.(4分)
【答案】(1)原子
(2)稳定
(3) K+ H2O
【解析】(1)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
(2)古代用墨书写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
(3)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钾离子的符号为K+。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钾、铁、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0,反应后钾、铁、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8、4、26、20,则10X中含有10个氧原子和20个氢原子,则一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故其化学式为H2O。
19.(5分)
【答案】(1)石油;调大
(2)O2
(3)
(4)变小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目前我们家中燃气灶的燃料是天然气,使用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此时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故填:石油;调大。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中,反应前有6个C原子18个O原子和12个H原子,反应后有6个C原子12个H原子和6个O原子,故6X中有12个O原子,一个X中含有2个O原子,X的化学式为O2;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
(4)等质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时,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隔会变小,故将气态CO2压入地下变为液态CO2的过程中CO2分子间隔变小。
20.(5分)
【答案】(1)60
(2)33.3%
(3)丙>乙>甲
(4)BE
(5)过滤
【解析】(1)由图1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填:60;
(2)由图1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60g,故在200g水中加入100g的甲物质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填:33.3%;
(3)由图1知,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4)由图1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物质后,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固体析出,则说明加入物质后烧杯内温度升高,放出热量。
A.烧杯中加入氯化钾,氯化钾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可使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可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D.加入冰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E、生石灰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故选BE;
(5)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杂质时,可以采用将混合物溶于水,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来获得较纯的甲晶体;故填:过滤。
21.(4分)
【答案】(1)
(2)2NH3+CO2 +CaSO4+H2O=(NH4)2SO4+ CaCO3
(3)二氧化碳/CO2
(4)A
【解析】(1)煅烧炉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氨气、硫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由于氨气中氮、氢原子比为1:3,而铵根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4,则反应物中还含有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 +CaSO4+H2O=(NH4)2SO4+ CaCO3。
(3)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即生成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又需要碳酸钙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则可循环利用的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
(4)A.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则不宜与硫酸铵混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不能与硫酸铵反应,则能混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不能与硫酸铵反应,则能混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22.(5分)
【答案】(1)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2)① 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3) 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解析】(1)铁丝燃烧实验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2)铁生锈需要铁和氧气、水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水同时接触,生锈。对比试管①③,①铁同时和氧气、水接触生锈,③只和氧气接触不和水接触不生锈,变量是水,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进入B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不和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密度比溶液小集中在B上部无法排除,水从长导管被压入烧杯,一氧化碳不会排出装置,可以防止一氧化碳排入空气污染空气。所以B的作用还有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3.(6分)
【答案】Na2SO4和NaOH(合理即可) BaCl2(合理即可) 无明显现象(或酚酞溶液不变红) 10 NaHSO3 和会与SO2反应,影响SO3的吸收效果(合理即可)
【解析】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硫酸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二:溶质成分是:Na2SO4、NaOH;
实验探究:结论为溶质成分含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故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硫酸钠;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猜想一正确;
拓展延伸:由图可知,吸收率最高的是第10min,吸附率最高的物质是NaHSO3;
由题干信息可知,若吸收剂还能与SO2反应,则会影响SO3的吸收效果,氢氧化钙、氢氧化镁均属于碱,均能与二氧化硫反应,故相较于该物质其他两种物质吸收效果较差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镁会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三氧化硫的吸收效果。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24.(6分)
【答案】(1)设稀释需要水的质量是x
(100g-x)×98%=100g×9.8%
x=90g
答: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90g。
(2)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50g-100g=50g
设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y
y=4%
答: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化学(长沙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长沙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6页。
化学(广西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广西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1页。
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通用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