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物质性质、实验原理的探究型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展开物质性质、实验原理的探究型综合实验
【方法与技巧】
1.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性质、原理探究类实验的设计角度分析
(1)酸性强弱比较:可通过强酸制弱酸、对应盐溶液的碱性、同浓度溶液导电能力或pH等方法来比较
探究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探究:盐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取CO2,气体净化后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
利用盐的水解原理探究: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同浓度的NaCl溶液、NaHCO3溶液、Na2SiO3溶液的pH,pH越大,则对应酸的酸性越弱
探究HCOOH、CH3COOH电离能力的强弱
用pH试纸(或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H溶液、CH3COOH溶液的pH
用pH试纸(或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Na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盐溶液的pH越大,则对应酸的酸性越弱
(2)金属性强弱比较:可通过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置换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方法来比较
(3)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相互之间的置换、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等方法来比较
探究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
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原理探究:将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氯气将Fe2+氧化成Fe3+,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Fe3+将I-氧化成I2
(4)弱酸酸式盐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比较:可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来比较
(5)Ksp的大小比较
探究AgCl、AgI的溶度积大小
向少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
探究CuS、ZnS的溶度积大小
向浓度相同的CuSO4、ZnSO4的混合液中滴入Na2S溶液,若先生成黑色沉淀CuS、后生成白色沉淀ZnS,则说明Ksp(ZnS)>Ksp(CuS)
(6)一元酸、二元酸判断:可用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测定消耗V(NaOH)来确定
(7)羟基的数目判断:可通过取一定量试剂与足量Na反应测定放出氢气的量来确定
(8)羧基的数目判断:可通过取一定量试剂与足量NaHCO3反应测定放出CO2的量来确定
3.解性质、原理探究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1)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知道该实验要干什么
(2)第二步,逆推实验原理,依据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再结合提给信息设想探究方案
(3)第三步,回归题干寻找对应的情境信息与实验装置,迁移运用所学知识,锁定探究方案
(4)第四步,整体验证分析,定答案
【题组训练】
1.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AgNO3和Na2S的反应。
实验
试剂
现象
试管
滴管
出现黑色沉淀
0.1 mol·L-1 AgNO3溶液(pH=4)
0.1 mol·L-1 Na2S溶液(pH=9)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AgNO3溶液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认为黑色沉淀中可能含有Ag2O、Ag2S或Ag,设计实验验证
已知:ⅰ.浓硝酸能将Ag2S转化为Ag+和SO(Ag2SO4可溶于硝酸);
ⅱ.Ag2O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Ag(NH3)2OH],而Ag2S和Ag均不能。
①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Ag2S,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现象1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不含有Ag2O,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ⅰ
取少量银氨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ⅱ
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________
没有沉淀出现
写出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检验,沉淀中不含有Ag
(3)实验小组同学认为AgNO3溶液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氧化Na2S,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测得电压为a(a>0)。对AgNO3溶液中氧化S2-的物质进行推测:
假设1:0.1 mol·L-1 AgNO3溶液(pH=4)中的Ag+氧化了S2-
假设2:0.1 mol·L-1 AgNO3溶液(pH=4)中的NO氧化了S2-
利用如图装置继续研究(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①将pH=4的0.1 mol·L-1 AgNO3溶液替换为____________溶液,记录电压为b(b>0)
②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S2-的物质中一定包含了Ag+,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AgNO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有关。
2.某探究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SO2、Fe2+和Cl-还原性强弱比较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Ⅰ.先向B中的FeCl2溶液(约10 mL)中通入Cl2,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通气
Ⅱ.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取出溶液中的离子
Ⅲ.接着再向B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
Ⅳ.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Ⅱ,检验取出溶液中的离子
(1)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过程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Ⅳ中检验取出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SO2、Fe2+和Cl-还原性强弱比较期望达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下表是他们的检测结果,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SO2、Fe2+和Cl-还原性强弱关系的是________
过程Ⅱ中检出离子
过程Ⅳ中检出离子
甲
有Fe3+无Fe2+
有SO
乙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
丙
有Fe3+无Fe2+
有Fe2+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实验
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4 mL________mol·L-1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 mol·L-1 KSCN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uSO4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________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①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②2Cu2++4I-===2CuI↓+I2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
现象
向3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稀硝酸
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依据实验现象,可推知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的________(填“快”或“慢”)
②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白色或淡黄色小晶体,食品级焦亚硫酸钠可作为贮存水果的保鲜剂等。某化学研究兴趣小组欲自制焦亚硫酸钠并探究其部分化学性质等
(1)制备Na2S2O5,如图(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可用试剂:饱和Na2SO3溶液、浓NaOH溶液、浓H2SO4、苯、Na2SO3固体(试剂不重复使用)。
焦亚硫酸钠的析出原理:NaHSO3(饱和溶液)Na2S2O5(晶体)+H2O(l)
①F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②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S2O5晶体在________(填“A”“D”或“F”)中得到,再经离心分离,干燥后可得纯净的样品
④若撤去E,则可能发生________
(2)设计实验探究Na2S2O5的性质,完成表中填空:
预测Na2S2O5的性质
探究Na2S2O5性质的操作及现象
探究一
Na2S2O5的溶液呈酸性
①
探究二
Na2S2O5晶体具有还原性
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滴加1 mL 2 mol·L-1酸性KMnO4溶液,剧烈反应,溶液紫红色很快褪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pH试纸、蒸馏水及实验必需的玻璃仪器)
②探究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MnO4Mn2+)
5.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 mol·L-1 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 (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 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
u∞×108/
(m2·s-1·V-1)
阴离子
u∞×108/
(m2·s-1·V-1)
Li+
4.07
HCO
4.61
Na+
5.19
NO
7.40
Ca2+
6.59
Cl-
7.91
K+
7.62
SO
8.27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 电极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 、还原性小于
(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献表明: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某研究性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i.无水氯化铁在300 ℃以上升华,遇潮湿空气极易潮解。
ii.K3[Fe(C2O4)3]·3H2O为亮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iii.配合物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K来衡量,如Cu2++4NH3===[Cu(NH3)4]2+,其稳定常数表达式为
K=,已知K{[Fe(C2O4)3]3-}=1020,K[Fe(SCN)3]=2×103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铁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欲制得纯净的FeCl3,实验过程中点燃装置F处酒精灯的时机是________
(3)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大写字母表示)
(实验2)通过Fe3+和C2O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
操作
现象
在避光处,向10 mL 0.5 mol·L-1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 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
得到亮绿色溶液和亮绿色晶体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含有+3价的铁元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检验,亮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Fe(C2O4)3]3-________FeC2O4↓+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盛有25 mL 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BaSO4沉淀。为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NO;假设Ⅱ:____________
(1)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假设Ⅰ成立(为排除假设Ⅱ对假设Ⅰ的干扰,在配制下列实验所用溶液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实验①
向盛有25 mL 0.1 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假设 Ⅰ 成 立
实验②
向盛有25 mL 0.1 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V1时,实验②中溶液pH小于实验①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假设Ⅱ。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完成下列表格(可以不填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
实验③
同实验①步骤
同实验①的相关现象
实验④
实验⑤
(4)查资料知:H2SO3是二元酸(K1=1.54×10-2,K2=1.02×10-7),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H2SO3是二元酸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及仪器自选)
8.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产物
按图连接好装置(夹持装置省略),打开磁搅拌器,先往20 mL 1.00 mol·L-1的CuCl2溶液中加入20 mL 2.00 mol/L的NaOH溶液,再通入一定量SO2,三口烧瓶中生成大量白色沉淀X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亚硫酸钠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虚框中应选用______(填“A”或“B”)装置,通入SO2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SO2是酸性氧化物,推测X可能为____________,取少量X加入稀硫酸进行验证,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该推测错误
(4)据SO2的还原性,推测X可能为CuCl,做如下验证实验
①取少量的X,加过量的氨水溶解,露置于空气中迅速得到深蓝色溶液,其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向深蓝色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再滴加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生成X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进行实验
(1)将Cl2通入B装置中得到的含氯产物为KClO3和K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装置中处理尾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氯酸钾碘化钾反应的探究。
(4)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1
2
3
4
0.20 mol·L-1KI/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 mol·L-1H2SO4/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实验现象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为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
(5)加入10滴KI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氧化性:Br2________I2(填“强于”或“弱于”)
(6)加入1 mL CCl4后,振荡静置,最终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a中的试剂为________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
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可选用试剂__________(填标号)
A.Na2S B.NaCl C.Ca(OH)2 D.H2SO4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________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________NaClO(填“大于”或“小于”)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AgI沉淀的生成会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可将Fe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由AgNO3固体配制0.1 mol·L-1的AgNO3溶液50 mL,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写出名称),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________试剂瓶中保存
(2)步骤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步骤2无明显现象;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漏掉步骤2,直接加入过量AgNO3溶液,也观察到与步骤3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同学推测溶液中还有碘的离子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生成,并由此对I2氧化Fe2+产生了质疑
(4)为了证明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学习小组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分别取少量的________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往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是否反应产生Cl2。已知FeCl3固体易升华,其蒸气为黄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
(1)该实验装置从安全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上述实验前还必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能不能说明一定产生Cl2?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4)除了生成的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有两种可能。
①推测一:装置A中产生的另一种黄色气体也可使B中溶液变蓝。为排除这种黄色气体应作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二: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排除这种情况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述改进措施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性质、实验原理的探究型综合实验】答案
1.(1)Ag++H2OAgOH+H+
(2)①浓硝酸 Ba(NO3)2溶液 黑色沉淀溶解,有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②加入浓氨水,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 Ag(NH3)2OH+3HCl===AgCl↓+2NH4Cl+H2O (3)①pH=4的0.1 mol·L-1 NaNO3
②a>b
解析:(1)银离子水解使硝酸银溶液显酸性,故其pH<7,离子方程式为Ag++H2OAgOH+H+;(2)①检验Ag2S,先用浓硝酸将硫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用钡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所以试剂1是浓硝酸,试剂2是硝酸钡溶液,反应现象为黑色沉淀溶解,有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②已知Ag2O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Ag(NH3)2OH],而Ag2S和Ag均不能,参考步骤ⅰ,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加入浓氨水,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沉淀中是否有Ag2O,步骤ⅰ盐酸与银氨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Ag(NH3)2OH+3HCl===AgCl↓+2NH4Cl+H2O;(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将pH=4的0.1 mol·L-1 AgNO3溶液替换为pH=4的0.1 mol·L-1 NaNO3溶液; ②由题意,pH=4的0.1 mol·L-1 AgNO3溶液的氧化性强于pH=4的0.1 mol·L-1 NaNO3溶液,氧化性越强电压差越大,则a>b。
2.(1)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l2、SO2
(2)2Fe3++SO2+2H2O===2Fe2++SO+4H+
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黄色K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有Fe2+,反之则无
(3)SO2>Fe2+>Cl-
(4)乙、丙
解析:(1)Cl2、SO2有毒污染空气,应有尾气处理,装置中的棉花需要浸润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吸收Cl2、SO2;(2)根据分析,过程Ⅲ中一定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硫还原三价铁,生成二价铁和硫酸根,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由于取出液中可能含有Fe3+,所以检验Fe2+最好的方法是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黄色K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有Fe2+,反之则无; (3)根据通入Cl2,B的溶液变黄,说明氯气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则氧化性氯气大于三价铁离子,还原性Fe2+>Cl-;当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时,且之前的氯气没有剩余,同时有硫酸根生成,说明二氧化硫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则还原性SO2>Fe2+;所以期望达到的结论为还原性:SO2>Fe2+>Cl-;(4)甲同学:过程Ⅱ中有Fe3+无Fe2+说明Fe2+完全反应,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氯气,如有氯气也可以氧化二氧化硫从而影响判断结果,故甲同学不符合题意;乙同学:B中存在Fe3+、Fe2+,说明Cl2氧化性强于Fe3+,且没有Cl2剩余,证明Fe2+的还原性强于Cl-,后有SO能说明SO2将Fe3+还原成Fe2+,证明SO2的还原性强于Fe2+,故乙同学符合题意;丙同学:B中有Fe3+无Fe2+,说明Cl2氧化性强于Fe3+,证明Fe2+的还原性强于Cl-,后生成了Fe2+,只能是Fe3+被SO2还原,证明SO2的还原性强于Fe2+,故丙同学符合题意。
3.(1)2Fe3++Cu===2Fe2++Cu2+
(2)0.1 4 mL 0.2 mol·L-1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 mol·L-1 KSCN溶液
2Cu2++4SCN-===2CuSCN↓+(SCN)2
(3)3Fe2++4H++NO===3Fe3++NO↑+2H2O
(4)①慢
②取少量反应Ⅰ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Ⅰ是一个
不可逆反应
③Fe2+被稀硝酸氧化为Fe3+,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
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解析:(1)Fe3+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知得到的溶液中Fe2+为0.2 mol·L-1,Cu2+为0.1 mol·L-1,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由题目信息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
(3)Fe2+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反应生成Fe3+、NO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Fe3++NO↑+2H2O。
(4)①溶液先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的慢。
4.(1)①浓NaOH溶液 吸收剩余的SO2 ②排尽空气,防止Na2S2O5被氧化 ③D ④倒吸
(2)①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少量Na2S2O5固体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Na2S2O5溶液点在pH试纸上,试纸变红
②5S2O+4MnO+2H+===10SO+4Mn2++H2O
解析:(1)A装置中制备SO2,SO2通入D(盛装饱和Na2SO3溶液)中生成NaHSO3,当NaHSO3溶液达到饱和时就会析出Na2S2O5晶体,多余的SO2通入F(盛装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被吸收,E的作用是防倒吸。
(2)①探究Na2S2O5溶液呈酸性,需溶解Na2S2O5固体并测溶液的pH。
②根据S2O被氧化为SO,KMnO4被还原为Mn2+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1)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2)KCl
(3)石墨
(4)0.09 mol·L-1
(5)2Fe3++2e-===2Fe2+ Fe-2e-===Fe2+ Fe3+ Fe
(6)取少量活化后溶液于试管,滴入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
解析:(1)利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用烧杯溶解固体,用量筒量取蒸馏水。(2)根据盐桥中阴、阳离子不能参与反应,及Fe3++3HCO===Fe(OH)3↓+3CO2↑、Ca2++SO===CaSO4↓,可排除HCO、Ca2+,再根据FeSO4溶液显酸性,而NO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排除NO。最后根据阴、阳离子的电迁移率应尽可能地接近,选择KCl作盐桥中电解质较合适。(3)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结合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铁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的阳离子流向正极(石墨电极)溶液中。(4)由题意知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Fe3++e-===Fe2+,则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2 mol·L-1时,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4 mol·L-1,故此时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0.09 mol·L-1。(5)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验证了氧化性:Fe3+>Fe2+,还原性:Fe>Fe2+。(6)该活化反应为Fe+2Fe3+===3Fe2+,故通过检验Fe3+可说明活化反应是否完成,具体操作为取少量活化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说明活化反应已完成。
6.(1)圆底烧瓶 收集氯化铁
(2)待装置F的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酒精灯
(3)E→C→F→D→B
(4)K{[Fe(C2O4)3]3-}>K[Fe(SCN)3],说明[Fe(C2O4)3]3-比Fe(SCN)3更稳定,[Fe(C2O4)3]3-中的Fe3+不能与SCN-
反应转化为Fe(SCN)3,也就不能显示红色。加入硫酸后,H+与C2O结合可使平衡逆向移动,c(Fe3+)增大,
遇KSCN溶液变红
(5)取少量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出现蓝色沉淀
(6)2 2 2CO2 3C2O
(7)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左侧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有气泡产生
解析:实验1中,装置A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氯化铁遇到潮湿的空气极易水解,则制备的氯气为干燥的,用装置C除去水蒸气,干燥的氯气与铁粉在装置F中反应,无水氯化铁在300 ℃以上升华,则装置D的作用是收集氯化铁,氯气有毒,未反应的氯气用碱石灰吸收。
实验2通过含Fe3+和C2O的溶液混合,得到亮绿色晶体K3[Fe(C2O4)3]·3H2O。
(3)根据分析,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C→F→D→B。(4)已知K{[Fe(C2O4)3]3-}>K[Fe(SCN)3],说明[Fe(C2O4)3]3-比Fe(SCN)3更稳定,[Fe(C2O4)3]3-不能电离出Fe3+,则不能与SCN-反应转化为Fe(SCN)3,也就不能显示红色。加入硫酸后,H+与C2O结合可使平衡逆向移动,c(Fe3+)增大,Fe3+遇KSCN溶液变红。(5)若Fe3+和C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反应显蓝色,则操作为取少量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出现蓝色沉淀,则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已知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Fe的化合价降低,则部分C的化合价升高,离子方程式为2[Fe(C2O4)3]3-2FeC2O4↓+2CO2↑+3C2O。(7)草酸根离子失电子能力大于亚铁离子,该装置为原电池,左侧为正极,铁离子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为负极,草酸根离子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现象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左侧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有气泡产生。
7.假设Ⅱ:溶解在溶液中的O2
(1)配制溶液前应将蒸馏水煮沸后密封冷却
实验①:无明显现象。 实验②:产生白色沉淀
(2)3SO2+2NO+2H2O===3SO+2NO+4H+或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现目的
实验③
作对照实验
实验④
见下面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O2可将SO2或H2SO3氧化为硫酸或SO
实验④:向盛有未经脱O2处理的25 mL 0.1 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向盛有2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SO2与O2的混合气体)
(4)向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缓缓通入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SO2气体至全部溶解,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若pH<7,则证明H2SO3为二元酸(用pH试纸测定NaHSO3溶液的pH<7,则证明H2SO3为二元酸)
解析:已知氧化剂有NO,综合分析其他氧化剂的来源,唯有溶解在溶液中的O2。(1)要验证假设Ⅰ,需要排除假设Ⅱ溶液中溶有的O2对假设Ⅰ的干扰,所以配制溶液前应将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加热煮沸,并密封冷却待用。实验①中没有SO生成,故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因NO氧化SO2而有SO生成,故生成白色沉淀BaSO4。(2)实验①对应曲线pH下降的原因是生成亚硫酸,实验②对应曲线pH显然更小,意味着在通入等量SO2的情况下有比亚硫酸更强的酸性物质生成,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3SO2+2NO+2H2O===3SO+2NO+4H+或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3)实验①和实验③,分别作为对照实验,排除其他因素,让溶液中溶有的O2或通入的O2氧化SO2或H2SO3验证有SO生成,实验④:向盛有未经脱O2处理的2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向盛有2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SO2与O2的混合气体)。(4)由二级电离常数可知,其酸式盐中HSO的电离常数(K2=1.02×10-7)大于水解常数,溶液显酸性,若为一元酸,则由于水解溶液呈碱性。向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缓缓通入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SO2气体至全部溶解,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若pH<7,则证明H2SO3为二元酸(用pH试纸测定NaHSO3溶液的pH<7,则证明H2SO3为二元酸)。
8.(1)B 加快反应速率
(2)球形干燥管 SO2+2OH-===SO+H2O
(3)亚硫酸盐 无气体产生
(4)①[Cu(NH3)4]2+
②稀HNO3 AgNO3
③2Cu(OH)2+2Cl-+SO2===2CuCl↓+SO+2H2O
解析:(1)Na2SO3是可溶性固体,选用A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不能做到“随开随用”;通入SO2并不断搅拌是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2)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是球形干燥管,用来做SO2尾气吸收的防倒吸装置,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3)据SO2是酸性氧化物,推测X可能为亚硫酸盐,取少量X加入稀硫酸进行验证,观察到无气体产生,说明推测错误。(4)①CuCl加过量的氨水溶解,可形成无色配合物离子[Cu(NH3)2]+,露置于空气中被氧化得到蓝色的[Cu(NH3)4]2+。②向深蓝色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稀HNO3,调节溶液显酸性,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证明X中含有Cl-。③实验中由Cu(OH)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H)2+2Cl-+SO2===2CuCl↓+SO+2H2O。
9.(1)3Cl2+6OH-ClO+5Cl-+3H2O
(2)漏斗 玻璃棒
(3)Cl2+2OH-===ClO-+Cl-+H2O
(4)①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
③ClO+6I-+6H+===Cl-+3I2+3H2O
(5)强于
(6)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解析: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A装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来制取氯气,该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B装置:氯气与热的KOH溶液发生反应3Cl2+6KOH(浓) 5KCl+KClO3+3H2O,产生氯酸钾和氯化钾及水,挥发出的HCl极易溶于水并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1)将Cl2通入B装置中得到的含氯产物为KClO3和K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ClO+5Cl-+3H2O;(2)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需要漏斗、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3)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4)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对照试管1、2、3、4中数据发现都是1 mL的0.20 mol·L-1KI,KClO3(s)0.10 g,改变的只有硫酸的体积和水的量,所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②1号试管硫酸浓度为0,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做对照实验,比较硫酸浓度影响反应产物;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氯化钾,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6I-+6H+===Cl-+3I2+3H2O;(5)加入10滴KI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Br2把I-氧化为I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Br2 的氧化性强于I2的氧化性;(6)四氯化碳溶液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加入1 mL CCl4后,振荡静置,最终试管中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10.(1)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
(2)水浴加热 Cl2+2OH-===ClO-+Cl-+H2O 避免生成NaClO3
(3)吸收尾气(Cl2) AC
(4)过滤 少量(冷)水洗涤
(5)紫 小于
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是圆底烧瓶;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制取的氯气中会混有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a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杂质氯化氢。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c中氯气与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因为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氯酸钠,为防止生成氯酸钠,该反应需在冰水浴冷却的条件下进行。
(3)氯气有毒,能污染空气,反应完剩余的氯气要进行尾气吸收,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l2),因为Cl2可和Na2S发生反应Cl2+Na2S===2NaCl+S↓,故可用Na2S溶液吸收Cl2,A项正确;氯气与氯化钠不反应,不能用氯化钠溶液吸收,B项错误;因Cl2可和Ca(OH)2发生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可用Ca(OH)2溶液吸收Cl2,C项正确;氯气与H2SO4不反应,不能用H2SO4吸收,D项错误。
(4)冷却结晶后要进行过滤,使晶体和液体分离,过滤得到的晶体要用少量冷水洗涤,防止氯酸钾溶解损失,洗涤后干燥就得到氯酸钾晶体。
(5)2号试管溶液变棕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碘离子被氧化成单质碘,单质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同一还原剂(KI)和不同氧化剂作用,氯酸钾不与KI反应,次氯酸钠能与KI反应,说明氧化性氯酸钾小于次氯酸钠。
11.(1)蒸馏烧瓶、分液漏斗 棕色
(2)溶液显蓝色 蓝色褪去,溶液显黄色 2Fe2++I2+2Ag+===2Fe3++2AgI↓
(3)IO-
(4)步骤2 KSCN溶液 试管a的溶液不显红色而试管b中溶液显红色
解析:要证明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只要证明步骤3的溶液中存在氧化产物铁离子即可。(1)由AgNO3固体配制0.1 mol·L-1的AgNO3溶液50 mL,溶液配制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棕色细口瓶中保存。(2)步骤1中碘水遇淀粉溶液现象是溶液变蓝;步骤2再加入硫酸亚铁铵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亚铁离子和碘水不发生反应;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黄色沉淀为AgI,则碘分子中碘化合价降低,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碘作氧化剂,亚铁离子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铁离子,故反应中还有另一个现象——溶液蓝色褪去。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Fe2++2Ag+===2AgI↓+2Fe3+。(3)I2溶于水生成了HIO、HI,IO-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4)由于步骤2的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而没有Fe3+,要验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只要证明步骤3的溶液中存在氧化产物Fe3+即可。
12.(1)FeCl3易升华,遇冷会凝华而易堵塞导管使装置炸裂
(2)检验装置气密性
(3)不能,FeCl3升华后产生的气体也为黄色,FeCl3也能使装置B中溶液变蓝
(4)①在装置A、B间添加冷凝装置
②O2+4H++4I-===2I2+2H2O 在开始加热A装置前通入一段时间N2排尽装置内空气
(5)4FeCl3+3MnO22Fe2O3+3MnCl2+3Cl2↑
解析:(1)该实验装置从安全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是FeCl3固体加热易升华,其蒸气遇冷就会发生凝华现象,变为固体而易堵塞导管使装置炸裂。
(2)该装置要通过实验探究MnO2与FeCl3能否反应产生Cl2,因为可能有气体产生,因此实验操作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不能说明一定产生Cl2,这是因为FeCl3固体加热升华后产生的气体FeCl3蒸气也为黄色,因此不能确定黄色气体是Cl2还是FeCl3蒸气。
(4) ①由于黄色气体可能是Cl2,也可能是FeCl3蒸气,所以推测一就要排除FeCl3蒸气的干扰,改进的措施是:在装置A、B间添加冷凝装置,将FeCl3蒸气通过冷凝分离除去,然后根据B中现象分析判断。
②推测二是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含有的O2具有氧化性,O2在溶液中溶解,与KI发生反应产生I2而使B中溶液反应变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H++4I-=2I2+2H2O;解决该问题的实验操作为:在开始加热A装置前通入一段时间N2排净装置内空气。
(5) 按照上述改进措施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则证明A中发生反应产生了Cl2,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l3+3MnO22Fe2O3+3MnCl2+3Cl2↑。
04 定量分析型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4 定量分析型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4页。
03 物质成分或反应产物探究类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3 物质成分或反应产物探究类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2页。
02 物质性质、实验原理的探究型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2 物质性质、实验原理的探究型综合实验 (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题逐空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