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3)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3),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3)
一、单选题
1.(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2.(2021·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3.(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二、流程题
4.(2021·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工业上常用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镁。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制备流程如图。
温度(℃) | 60 | 80 | 90 | 100 |
硫酸镁溶解度(/g) | 54.6 | 55.8 | 52.9 | 50.4 |
(1)用150k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水___________kg。
(2)小明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中含有硫酸。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他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实验中还要通过测量获取哪两个数据,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___________。(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SO4+2NaOH=Mg(OH)2+Na2SO4)
(3)小明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观察到晶体快速析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5.(2021·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其中“灰汤粽”特别受欢迎。制作灰汤粽的关键是做好“灰汤”。
(1)作为粽子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的灰汤富含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碳酸钾的_____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制作灰汤时,用沸水浇淋草木灰(如图),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___________影响。
(3)灰汤粽是将糯米用粽叶包裹,放在灰汤中煮制而成。灰汤粽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6.(2021·浙江金华·统考中考真题)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集气瓶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__________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2021·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
8.(2021·浙江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密度(克/厘米3) | 1.11 | 1.22 | 1.33 | 1.43 | 1.53 |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___________。
9.(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
表一 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 NaOH | Ca(OH)2 | CaCO3 | CaSO3 |
溶解度(克) | 109 | 0.165 | 0.0014 | 0.0043 |
表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克) | >10 | 1-10 | 0.01-1 | <0.01 |
等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 |
(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______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2)实验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是根据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
(3)20℃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四、计算题
10.(2021·浙江金华·统考中考真题)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 20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 8.0 | 6.0 | 4.9 | 2.2 | 2.2 |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填序号)。
A 元素 B 单质 C 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g;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1.(2021·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 25.0 | 50.0 | 75.0 | 100.0 | 125.0 | 150.0 | 175.0 | 200.0 |
气体总质量/g | 1.1 | 2.2 | 2.2 | 2.2 | 2.2 | 2.2 | 2.2 | 2.2 |
沉淀总质量/g | 0 | 0 | 2.5 | 5.0 | m | n | 9.0 | 9.0 |
(1)表中n=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2.(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 ;当Na2CO3全部转化成 NaHCO3后,再发生反应,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图可知,20℃时,甲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故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烧杯里的固体硝酸钾已完全溶解,而丁烧杯又加入了25g水,所以可以推断出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20℃时,乙为饱和溶液,乙→丙过程中,加入25g水,固体全部溶解,丙烧杯中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丙为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丙为不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D、丙→丁的过程中,溶质不变,溶剂增加,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分析】首先,ab段,铁粉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M1点时,硝酸铜被完全消耗,之后bc段铁粉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直到M2点时铁粉消耗完毕,然后cd段之前生成的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直至M3点时,铜被完全消耗;
【详解】A、设有质量为x的铁粉与硝酸铜反应,并生成质量为y的铜,
解方程组得y=8(m1-5.6)g,不符合题意;
B、bc段是铁粉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M3点时铁粉被完全消耗,沉淀完全是Ag,整体反应过程相当于铁粉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设生成Ag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21.6g,符合题意;
D、cd段之前生成的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银单质和硝酸铜溶液,后面在滴加硝酸银也不会与硝酸铜反应,因此e点含有硝酸铜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bc的斜率大于cd的斜率,而相对原子质量是Ag>Cu>Fe,在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b点的转折是因为硝酸铜被完全消耗,而不是铁粉被完全消耗。
3.A
【详解】A、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②生成了铜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③通过加水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溶液不一定饱和,不符合题意;
D、④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了出来,不是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1350 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较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详解】(1)设用150kg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150kg×98%=(150kg+x)×9.8%,解得x=1350kg,所以用150k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1350kg水;
(2)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与硫酸镁反应,所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还需要知道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以及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
(3)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会观察到晶体快速析出的原因是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较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5. 化学性质 温度 糖类
【详解】(1)溶液的酸碱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用沸水浇淋草木灰,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灰汤棕中含有糯米,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6. A 小于
【详解】(1)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集气瓶;
(2)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1中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大小关系是甲<乙。
7. 可能是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详解】(1)充分搅拌后,白糖全部溶解了,无法确定溶液②是否能继续溶解白糖,溶液②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白糖的不饱和溶液。
(2)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应每隔一段时间,直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8. 增大 10g 111g
【详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故填:增大;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10%=10g;故填:10g;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100mL×1.11g/mL=111g;故填:111g。
9. 微溶 52.2%
【详解】(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浓度低,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有限;
(2)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生成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1)A(2)7.8
(3)7.3%
解:第一次实验中完全反应2.0g碳酸钙消耗盐酸的质量为20g,设2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则有
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详解】(1)物质由元素组成,钙片用于补“钙”不是以单质、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剩余固体质量为2.2g,则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10片×1g/片-2.2g=7.8g,故填:7.8;
(3)见答案。
11.(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详解】(1)当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为50g时,沉淀质量为0g,为75g时,沉淀质量为2.5g,为100g时,沉淀质量为5.0g,则125g时,沉淀质量m=7.5g,之后在增加至150g时,沉淀质量应为10g,观察碳酸钠溶液为175g、200g时,沉淀质量保持9.0g,可知沉淀最大质量为9.0g,所以n=9.0g;
(2)盐酸与石灰水反应,溶质肯定有氯化钙存在,而当加入25g碳酸钠溶液时,有气体产生,这说明盐酸过量,即此时反应液还有盐酸存在,所以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首先盐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之后加入碳酸钠,因为有气体产生,说明之前的盐酸是加入过量的,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等盐酸被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在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直至氯化钙被完全消耗,当加入碳酸钠溶液50g时,碳酸钠恰好与剩余的盐酸反应。详见答案。
12.(1)澄清石灰水先无明显现象,后变浑浊
(2)解:设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x
x=5g
答:加入稀盐酸5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完全来自于碳酸钠,故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详解】(1)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一开始无气泡产生,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无明显现象后变浑浊;
(2)见答案;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完全来自于碳酸钠,故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2),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1),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简答题,计算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3),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