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本单元综合教学设计
展开《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我国的戏曲发展概况;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戏曲音乐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介绍京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 ,并让学生学唱其中的唱腔选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掌握各个剧中的唱腔特征及有关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学唱戏曲的兴趣(即参与度)。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一段开场音乐,让学生在浓浓的戏曲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说到戏曲,同学们肯定马上联想到色彩缤纷的脸谱,引出戏曲。
(三)新课
1.中国戏曲的含义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其他表演形式,属于综合艺术。
2.戏曲的特征
综合性 虚拟性 程式性(三个特征分别举例分析)
(四)介绍地方戏曲
1.京剧(北京)
a.重要的戏曲剧中之一、流行于全国。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昆腔秦腔的曲调,即表演手法并吸收了一些明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和发展而成京剧。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程砚秋等。
b.京剧的行当
生(男性人物):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女性人物):青衣、花旦、老旦等;
净(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铜锤等;
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如打头出场者;
丑(反派或诙谐、滑稽人物):文丑、武丑、彩旦等;
C.欣赏京剧片段《三岔口》
提问:两位演员属于哪两大行当?
d.教师范唱
《苏三起解》(青衣)
总结演唱特点:端庄、委婉、亮而不燥;
- 黄梅戏(安徽)
-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后,又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了这个剧种。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等,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 学生表演《树上鸟儿成双对》
总结演唱特点: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
- 花鼓戏(湖南)
a.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著名演员有廖春山、王佑生、张树生等,著名剧目《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
总结演唱特点:活泼、轻快、粗犷、爽朗,适用于歌舞戏,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
b.欣赏视频片段《刘海砍樵》
总结演唱特点:活泼、轻快、粗犷、爽朗,适用于歌舞戏,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
4.粤剧(广东)
a.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著名演员有:罗家树、谭 建等, 著名剧目有《帝女花》、《关汉卿》《柳毅传书》、《宝莲灯》等。
b.学生表演唱
总结演唱特点:男的唱得比较平稳 、低沉,女的唱得非常细腻而又圆润。
(五)讨论及拓展
在同学们所了解的歌曲当中,有那些流行歌曲中融合了传统戏曲呢?
学生回答,教师举例:周杰伦《发如雪》、信乐团《北京一夜》、李谷一《故乡是北京》
(六)小结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中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戏曲早已走入我们的生活,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正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了解和继承我们的民族艺术,使我国的戏曲艺术久盛不衰。
(七)课后作业
1.为什么我国的戏曲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2.请同学们回家学唱一段戏曲片段并欣赏一部名家戏曲作品。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流行乐风欣赏夜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iny/tb_c1131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流行乐风欣赏夜莺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新授,拓展,复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九年级上册欣赏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九年级上册<a href="/yiny/tb_c1253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欣赏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三拍,引子为散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丰收锣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欣赏 丰收锣鼓教案设计,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