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城乡空间结构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试卷 0 次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人口迁移
展开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人口迁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的活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武汉,自古即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省际高铁发展迅速,同时在武汉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建设中,武汉至黄冈、孝感的城际高铁率先建成通车(如图)。据统计,2019年武汉常住流动人口数量约287万人,其中省内流入人口约占47%,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广东、河南和湖南。据此完成4~5题。
4.近年来,武汉吸引全国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条件是( )
A.交通枢纽地位高 B.省际迁移距离近
C.经济发展速度快 D.宜居社区数量多
5.随着武汉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的进一步建设,黄冈、孝感与武汉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推测部分人口每天在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在武汉旅游
B.在黄冈、孝感上班
C.在武汉居住
D.在黄冈、孝感居住
中新网上海2019年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6~7题。
6.“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A.规模超过“正向春运”
B.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C.主要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
D.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7.“反向春运”对人口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优化当地的人口结构
B.解决春节期间用工难
C.增强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D.增加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
2019年1月31日,日本总务省公布了2018年的国内人口迁移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东京都市圈迁入人口的50%以上是15~29岁的年轻人。下图为1948~2018年日本东京都市圈人口数量增长统计图。据此完成8~9题。
8.东京都市圈占比最高的迁入人口中迁入动因除就业外,还可能为( )
A.旅游 B.探亲
C.访友 D.升学
9.为了应对人口迁移数量的变化,东京市当地政府采取的最优方案可能是( )
A.建设高速地铁,疏导城市交通
B.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
C.加强执法管理,维护治安秩序
D.迅速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
[2021·人大附中高三三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跨省迁移人口为 1.25亿,下图示意各地区吸纳跨省迁移人口数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与第六次普查(2010年)数据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上升14.21%(达到63.89%)。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 )
A.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为主要人口迁入区
B.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为主要人口迁出区
C.中部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为主要人口迁出区
D.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强,为主要人口迁入区
11.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 )
A.城市等级普遍提升
B.特大城市大幅增加
C.城镇人口数量上升
D.农村耕地面积减小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町”是日本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我国的“镇”),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其第一产业2010年占比34.4%,包括粮食、食品产业、农林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其第三产业2010年占比52.9%,包括观光疗养业、福利事业。曾经随着日本城镇化的发展,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活力不足。图1为上士幌町人口年际变化(含预测),图2为1995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增减数量统计。
(1)指出1965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简析上士幌町人口现状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3)请提出上士幌町为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可采取的措施。(6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巴马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每年都有大量外地季节性移民来此避寒越冬或养老、养生。当地依托区域优势,积极推动示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引资大力发展康养地产、民宿、季节性居养产业,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群落。如图为巴马县盘阳河流域不同类型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及空间分布图。下表示意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类型及特征。
(1)描述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的空间变化特征。(4分)
(2)说明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3)分析纯粹性社区分布在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北部且数量少的主要原因。(4分)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人口迁移
1~3.解析:通过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旨在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如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低,结合图例(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对比分析即可。
答案:1.B 2.C 3.A
4~5.解析:第4题,交通枢纽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往往较好,就业岗位也较多,因此经济因素才是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对全国而言,省际迁移距离不是主要因素;宜居社区数量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选C。第5题,武汉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但住房紧张、房价高,“1小时交通圈”的建设导致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周边地区的人口去武汉工作当天往返成为现实,因此促进了人口频繁流动。故选D。
答案:4.C 5.D
6~7.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分析,“反向春运”人口流动规模是否超过“正向春运”无法判断,且节后会再返乡,A错误;出现“反向春运”的原因并不是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受返乡车票一票难求以及机票昂贵的影响,B错误;“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C正确;“反向春运”流动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D错误。第7题,春节后会返乡,因此“反向春运”不会优化人口流入地的人口结构,A错误;“反向春运”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来到年轻人工作的大城市,不能为大城市解决春节期间的用工难问题,B错误;大量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进入大城市,可以促进餐饮、旅游、服务业等行业的活力,并不能为第二产业带来太多活力,C错误;“反向春运”在春节期间为大城市增加了各种生活消费,D正确。
答案:6.C 7.D
8~9.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近年来东京都市圈之所以保持人口的净迁入,主要是经济活力强,有较多的就业岗位,并且许多著名的大学也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因而从东京都市圈迁入人口年轻化的特点推知,这些年轻人来到东京都市圈的主要原因一是就业,二是升学。故D正确。第9题,由图可知,近年来东京都市圈仍处于人口高迁入状态,因而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是东京市当地政府解决大量人口迁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所采取的最优方案。故B正确。
答案:8.D 9.B
10~11.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吸纳跨省迁移人口数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最大,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为主要人口迁入区,A正确,D错;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B错;中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较高,并非主要人口迁出区,C错。故选A。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与第六次普查(2010年)数据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上升14.21%(达到63.89%)。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上升,城镇人口数量上升,C正确;城市等级不一定普遍提升,特大城市数量不一定大幅增加;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缓和,农村耕地面积不一定减小(A、B、D选项材料无直接反映),A、B、D错。故选C。
答案:10.A 11.C
12.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从1965年至2035年,上士幌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町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该町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该町经济欠发达,缺乏大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不能促进劳动力就业;随着日本城镇化的发展,周边大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设施,吸引着该町人口的迁出;该町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第(2)题,该町本来人口数量就不多,再加上逐年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的迁出导致当地劳动力不足,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生产力难以提高,人口少,消费市场狭小,拖累经济增长;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导致当地的出生率继续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出现大量空房、空地,增加城镇的运营成本。第(3)题,据材料“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地、空房,城镇运营成本高”可知,该町城镇运营成本高的原因是由于“分散”。采取的措施是使人口从郊区向中心城镇迁移,将住宅区集中布局在中心城镇,提高住宅品质,改善社区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将空地集中转换成其他用途,将空房改造成田园住宅,用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上士幌町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使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经济欠发达,自身缺乏核心产业,从而使剩余劳动力迁出;周边大城市服务水平与生活便利度高,就业机会多,产生集聚效应(拉力作用);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2)人口外流使当地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减少,拖累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住房空置,利用率低,维护负担加重;人口流失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3)将住宅集中向中心区布局,并提升住宅品质,改善、提高中心社区的相应配套设施和服务,使人口从郊区向中心区迁移集聚;将空房改修成民宿等田园住宅,吸引外地人口周末或长期居住;将空地通过适度集中、转换用途等提高利用效率。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萌芽阶段、快速参与阶段及快速发展阶段来看,巴马县盘阳河流域移民社区空间自北向南不断扩展,范围不断扩大;从萌芽阶段的分散分布到快速发展阶段呈集中连片分布,说明规模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第(2)题,结合材料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巴马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知名度高,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气温高,气候温和,适宜居住;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不同类型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康养市场不断扩大。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纯粹性社区面向的是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第二养生居所的群体,要求收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且纯粹性社区靠近长寿养生区,建筑密度低,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因此租金高,从而导致市场较小。
答案:(1)自北向南扩展(或自上游至中下游扩展);分布范围扩大;由分散分布向连片分布发展(或分布密度增大)。
(2)独特的长寿环境对季节性移民吸引力大(或“世界长寿之乡”,知名度高);(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了基础设施发展与完善(或吸引了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移民社区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康养的市场需求量增加。
(3)靠近长寿养生景区(或位于流域上游位置),环境好;租金高(或房价高/主要面向高收入的季节性移民),市场需求小(或面向的群体规模小)。
类型
特征
聚居空间
景观设施
交融性
社区
追求原生态巴马生活
自然村落,散居
住宅条件简陋,乡村景观
优势性
社区
群体多元,消费能力差异大
商业生活区,高密度聚居
公共设施多,“村中城”景象
共享性
社区
中端消费,季节性康养
田园度假村,散居
村容有致,联排乡村别墅,旅游设施多
纯粹性
社区
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第二养生居所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低密聚居
品质门控社区,高端康养景观,设施丰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人口迁移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人口迁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