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果腐烂 B. 燃气燃烧 C. 菜刀生锈 D. 开水沸腾
2. 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CO(NH2)2 B. KNO3 C. NH4NO3 D. Ca3(PO4)2
3.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A. 高锰酸钾 金刚石 B. 大理石 矿泉水 C. 冰水混合物 液氧 D. 稀有气体 纯碱
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溶液酸碱度
5.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 B. O2可以支持所有的物质燃烧
C. CO2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 D. 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6. 化学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对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N2:表示氮气由2个氮原子构成 B. FeO:表示氧化铁这种物质
C. 2NO3−: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 D. 2Mg:表示2个镁元素
7. 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 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B. 提倡使用乙醇汽油
C. 借助光伏、风电、核电等技术发电 D. 退耕还林,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8.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减少水污染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C.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D.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9. 化学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霉变的大米清洗煮熟后可继续食用
C. 生石灰可以作食品袋内的干燥剂
D. 工业上用赤铁矿和CO炼铁,利用了CO的可燃性
10.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
B. 硫酸铵晶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C. 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D.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11. 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1000L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60L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
D.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12.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有氢离子,所有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 元素观: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
C. 变化观:化学反应后有氧气生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
13.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后四种物质的质量相等,测得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一定是化合物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4
14.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的化学式为CH4O B. 反应前后氮化钴的质量不变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1
15.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 碱溶液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6.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
A. MgCl2 K2CO3 KNO3 HCl
B. H2SO4 BaCl2 Na2SO4 NaOH
C. Na2SO4 KNO3 Na2CO3 NaCl
D. HClNaOHNaClCuSO4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碳粉
B
O2(H2O)
通入浓硫酸干燥
C
Na2SO4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稀硫酸
D
CO2(CO)
通入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18.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选项中的描述一致的是( )
A. 向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 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
C. 将一定量NH4NO3和NaOH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D.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19.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填空。
(1)人体缺 ______ 元素(填元素符号)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缺维生素A会引起 ______ 症。
(2)碘酒是生活中常用的皮肤消毒剂,碘酒中的溶剂是 ______ (填化学式)。
(3)氢氧化锂(LiOH)的性质与NaOH相似,可以与CO2反应,写出氢氧化锂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0.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韩非子》中记载有“厚涂以备火”,战国时期就有在建材上涂抹厚厚的泥浆,以防止火灾。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此法的原理是 ______ 。
(2)《泉州府志》中记载的“盖泥法…去土而糖白”,指的是用黄泥除去糖中色素。据此可知黄泥具有 ______ 性。
(3)《天工开物》记载的“炒钢”是靠鼓风并不断搅拌熔化的生铁使其成钢。“炒钢”是为了降低生铁中 ______ 元素的含量。
(4)西晋《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分解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为石灰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
21. 冰壶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亮相,冰壶机器人的电池选用重量轻且能提供足够能量的锂电池。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
(1)锂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
(2)锂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3)图2中,与锂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______(填字母)。
(4)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E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______。
22.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化石燃料包括 ______ 、石油、天然气。
(2)如图所示,通过光催化剂可以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使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优点有 ______ (任答一点即可)。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氯化氢(HCl)。
(1)氯气的化学式为 ______ ,其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 ______ 。
(2)请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______ (找出一点即可)。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4. 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体温计中的金属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2)将一定量锌粉加入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写出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 。
2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_。
(2)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
(4)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26. 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某同学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 ______ ,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填写化学式)。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
(3)该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并说明原因 ______ 。
27.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可能含有铜、氧化铜、木炭粉,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提示: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
(1)滤液Ⅰ中的阳离子有 ______ (填离子符号)。
(2)滤液Ⅱ中的溶质为 ______ (填写化学式)。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善于思考的小思认为该实验方案还有缺陷,为了完善实验方案,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选择装置A和D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标号)。用装置E收集CO2时,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9. 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请你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过碳酸钠白色结晶颗粒,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是 ______ ,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另取一定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稀HCl
______
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猜想二不正确
③另取一定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再取上层溶液,加入酚酞试液
加入酚酞后无现象
猜想一正确
请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反思拓展】
(1)步骤③中不能用Ba(OH)2代替BaCl2,原因是 ______ 。
(2)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应先检验的物质是 ______ ,后检验的物质是 ______ 。
30.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请计算:
(1)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 。
(2)奥司他韦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31. 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将它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图(其他杂质不与酸反应)。请回答:
(1)由如图可知,该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 ______ g。
(2)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燃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开水沸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C、NH4N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D、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矿泉水是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指氦、氖、氩、氪、氙、氡六种气体的统称,属于混合物;纯碱化学名碳酸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4.【答案】C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支持所有物质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CO2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N2表示氮气分子,还可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当铁元素显+2价时,读作亚铁,则FeO表示氧化亚铁,故B错误;
C、离子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NO3−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故C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则2Mg表示2个镁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N2表示氮气分子,还可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当铁元素显+2价时,读作亚铁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7.【答案】B
【解析】解:A、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B、汽油和乙醇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提倡使用乙醇汽油,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正确。
C、借助光伏、风电、核电等技术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D、退耕还林,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起净水作用,但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错误;
B、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污染,故选项正确;
C、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故选项正确;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正极为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正确。
故选:A。
A、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减少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减少水污染的措施、水的天然循环、电解水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家用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家用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B、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生石灰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1000L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60L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有氢离子,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它们的酸根离子不同,化学性质并不是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后有氧气生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分子数目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酸中酸根离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分子的构成不一定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由于反应后四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因此反应后各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均为25%,由图可知,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B和C反应生成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因此A一定是化合物,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B和C反应生成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因此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不正确;
D、由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因此也无法确定该反应中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D不正确。
故选:A。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
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14.【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氮化钴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4O+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4O,故A说法正确;
B、氮化钴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氮化钴的质量不变,故B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的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类推错误。
B、碱溶液pH>7,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D、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但是升高温度不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选项类推错误。
故选:B。
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pH>7的溶液的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6.【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硫酸、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H2SO4、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结合为水或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17.【答案】B
【解析】解:A、灼热的碳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向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逐渐增大,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B、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减小,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故选项图像错误。
D、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A、根据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9.【答案】Ca 夜盲 C2H5OH2LiOH+CO2=Li2CO3+H2O
【解析】解:(1)人体缺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到视力发育,导致出现夜盲症的情况。
(2)碘酒是碘溶于酒精,所以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3)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
故答案为:
(1)Ca;夜盲;
(2)C2H5OH;
(3)2LiOH+CO2=Li2CO3+H2O。
(1)根据人体缺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0.【答案】隔绝氧气 吸附 碳 CaCO3CaO+CO2↑
【解析】解:(1)战国时期就有在建材上涂抹厚厚的泥浆,以防止火灾。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此法的原理是隔绝与氧气的接触,防止火灾的发生。
(2)《泉州府志》中记载的“盖泥法…去土而糖白”,指的是用黄泥除去糖中色素,据此可知黄泥具有吸附性。
(3)“炒钢”是使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4)石灰石(CaCO3 )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
(2)吸附;
(3)碳;
(4)CaCO3CaO+CO2↑。
(1)根据隔绝与氧气的接触,防止火灾的发生进行分析;
(2)根据用黄泥除去糖中色素进行分析;
(3)根据“炒钢”是使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石灰石(CaCO3 )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1.【答案】3 质子数不同 DS2−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锂的原子序数为3;故答案为:3;
(2)锂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质子数不同;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则图2中,与锂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D;故答案为:D;
(4)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16,该离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硫离子符号是S2−;故答案为:S2−。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此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化学用语的书写,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2.【答案】煤 CO2+2H2OCH4+2O2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解析】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通过光催化剂可以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气体应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 CH4+2O2。
(3)使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优点有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等。
故答案为:(1)煤;
(2)CO2+2H2OCH4+2O2;
(3)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使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优点有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等进行分析。
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23.【答案】Cl2 17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H2+Cl22HCl
【解析】解:(1)氯气属于双原子分子,其化学式为Cl2,氯原子核电荷数为17,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其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7;
(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体现了氯气的化学性质有: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故答案为:
(1)Cl2;17;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任选其一);
(3)H2+Cl22HCl。
(1)氯气属于双原子分子,据此写出其化学式;根据氯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题给信息及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氯化氢,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题文信息即可解答。
24.【答案】HgZn+2AgNO3=Zn(NO3)2+2AgZn(NO3)2、Fe(NO3)2
【解析】解:(1)体温计中的金属是汞,其元素符号是Hg。
(2)由金属活动性Zn>Fe>Ag知,将一定量锌粉加入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
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Zn和Fe,但也无法确定AgNO3是否反应完全,故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Zn(NO3)2和Fe(NO3)2。
故答案为:
(1)Hg;
(2)①Zn+2AgNO3=Zn(NO3)2+2Ag;②Zn(NO3)2、Fe(NO3)2。
(1)根据体温计中的金属是汞,进行分析解答。
(2)由金属活动性Zn>Fe>Ag知,将一定量锌粉加入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答案】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1:3 丙 降温结晶
【解析】解:(1)P点的含义: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100g+50g)=1:3。
故填:1:3。
(3)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是因为丙在t3℃时的溶解度小于甲、乙在t1℃时的溶解度。
故填:丙。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填:降温结晶。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6.【答案】稀盐酸 HCl、NaCl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不能,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会干扰实验结果
【解析】解:(1)由图可知,pH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150秒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至最高。
(3)该实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是原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会干扰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
(1)稀盐酸;HCl、NaCl;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3)不能,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会干扰实验结果。
(1)根据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150秒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Cu2+、H+ FeSO4 Fe+H2SO4=FeSO4+H2↑对滤渣Ⅰ中的铜进行回收
【解析】解:(1)铜、木炭与硫酸不反应,反应①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滤液Ⅰ中溶质有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所以阳离子有Cu2+、H+;
(2)滤液Ⅰ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②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滤液Ⅱ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3)滤渣Ⅱ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经过③后得到铜,可知是除去过量的铁粉,则试剂甲可用过量的硫酸溶液,化学方程式可以为Fe+H2SO4=FeSO4+H2↑;
(4)反应①中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了,铜、木炭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后滤渣Ⅰ中肯定含有铜、木炭粉,为了回收更多的铜,可将滤渣Ⅰ中的铜也回收。
故答案为:(1)Cu2+、H+;
(2)FeSO4;
(3)Fe+H2SO4=FeSO4+H2↑;
(4)对滤渣Ⅰ中的铜进行回收。
(1)根据铜、木炭与硫酸不反应,反应①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滤液Ⅰ中溶质有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进行分析;
(2)根据滤液Ⅰ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②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滤渣Ⅱ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经过③后得到铜,可知是除去过量的铁粉,则试剂甲可用过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①中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了,铜、木炭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后滤渣Ⅰ中肯定含有铜、木炭粉,为了回收更多的铜,可将滤渣Ⅰ中的铜也回收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答案】2KClO32KCl+3O2↑CH2CO3
【解析】解:(1)选择装置A和D制取氧气,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制取气体,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发生装置可选C,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用装置E收集CO2时,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
(1)2KClO32KCl+3O2↑;
(2)C;H2CO3。
(1)根据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碳酸钙 产生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碳酸钠 氢氧化钠
【解析】解:【进行实验】
①取一定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是碳酸钙。
故答案为:碳酸钙。
②另取一定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稀HCl,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碳酸钠。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
结论为猜想一正确,故溶质为碳酸钠,步骤②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拓展】
(1)步骤③中不能用Ba(OH)2代替BaCl2,是因为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2)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应先用过量的氯化钡等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然后用无色酚酞试液等检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氢氧化钠。
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0.【答案】312 48:7:7:16
【解析】解:(1)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28+14×2+16×4=312。
(2)奥司他韦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28):(14×2):(16×4)=48:7:7:16。
故答案为:
(1)312;
(2)48:7:7:16。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答案】1.2
【解析】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1.2g;
(2)设与铝反应的盐酸中含有的HCl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219 6
x1.2g
2196=x1.2g
x=43.8g
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3.8g250g−50g×100%=21.9%;
答: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21.9%。
故答案为:(1)1.2;
(2)21.9%。
根据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的反应结合图像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宋·范仲淹诗中有这样描写,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