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1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2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碎胆矾 B. 溶解食盐
    C. 净化水 D. 电解水
    2. 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稀有气体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3.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能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B. 氧化物:水、铁锈、高锰酸钾
    C. 物理性质: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D. 金属材料:不锈钢、黄金、氧化铁
    4. 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含碳量:生铁>钢 B. 耐腐蚀性:铁>铝
    C. 地壳中元素含量:铁>铝 D. 熔点:青铜>铜
    5. 试管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粉末状药品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B.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D. 钙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 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3)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
    B. 地塞米松由4种元素组成
    C. 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5
    8. 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
    A. AgCl B. CuCl2 C. FeCl3 D. ZnCl2
    9. 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10. 如图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石墨粉在密闭容器中与氧气充分燃烧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铁
    D.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且足量的镁、铁
    11. 下列变化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______
    A.蜡烛熔化
    B.乙醇燃烧
    C.动植物呼吸
    D. ______
    12. 现将等质量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H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关系如图(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B.金属的活泼性:乙<丙<甲
    C.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D.消耗盐酸的质量: ______ (由大到小)
    13. 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B
    将硬水软化为软水
    加入少量肥皂水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D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______

    14.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
    (1)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目的是为了减缓 ______ 效应。
    (2)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__ 和天然气。
    (3)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天然气
    B.氢气
    C.块碳
    (4)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如绿色植物可通过 ______ 作用吸收CO2(填“光合”或“呼吸”之一)。
    (5)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中都用到水。请回答:

    (1)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和 ______ 。
    (2)实验2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其方程式为 ______ 。
    (3)实验3中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
    (4)实验4中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______ ,冷凝管中进水方式是 ______ (填“下进上出”或“上进下出”之一)。
    16. 实验室常用的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酒精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1)点燃预热盘中的酒精,酒精燃烧放热,使壶内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 ______ ,酒精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酒精喷灯工作过程中,空气调节棒要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过低会使酒精燃烧不完全,导致火焰温度 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酒精喷灯停止使用时可以将空气调节棒调大,大量的空气进入灯壶内后,降低了壶内温度,当温度 ______ 时,火焰熄灭。
    17. 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铜和锌),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1)生产中通常要先将电池铜帽粉碎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2)步骤Ⅱ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 请写出该操作中使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 ______ 。
    (3)请写出物质B和溶液A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若过程Ⅲ中无气体产生,所选用的物质D是 ______ (填化学式)。
    18. 根据下列装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_ ,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先 ______ ,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用手捂热锥形瓶。
    (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上图最后两个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______ (填字母)。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4)为研究影响反应放慢的因素,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盐酸和5g碳酸钙粉末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钟)
    1
    2
    3
    4
    5
    CO2体积(mL)
    50
    90.5
    110.5
    120.5
    121
    分析表中数据,随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逐渐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你认为引起该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5)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能产生氨气(NH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可用装置 ______ (填字母)。
    19.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 ______ 、Zn、Fe、Sn、Pb、(H)、Fe、Hg、Ag、Pt、Au,请你在上面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2)化学兴趣小组探究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提出问题】对实验乙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滤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Zn(NO3)2和AgNO3
    猜想2:可能是Zn(NO3)2和Cu(NO3)2
    猜想3:可能是 ______
    猜想4:可能是Cu(NO3)2和AgNO3
    【实验分析】①实验甲试管a中没有明显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甲试管a中溶液溶质一定有 ______ (填化学式);
    ②实验甲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实验结束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固体明显增多,说明试管b中反应后 ______ (填“Cu”“AgNO3”)剩余。
    【推论】通过分析,猜想 ______ 错误,接下来通过检验 ______ (填化学式)即可判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20. 铁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用途。

    (1)如图是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①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排第 ______ 位;
    ②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2)工业上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投入高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高炉炼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能用于炼铁的矿石中必须含有铁元素
    B.上述流程中①②均为吸热反应
    C.高炉炼铁的过程是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
    D.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与工业高炉炼铁得到的产物不完全一样
    (3)工业上用48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为原料炼铁,可炼得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溶解食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D。
    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答案】C 
    【解析】解:A、试管、烧杯是能加热的仪器,量筒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均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均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锈钢、黄金均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铁是金属的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常见的能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D、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氧化物的特征、能加热的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含碳量:生铁>钢,比较正确;
    B、耐腐蚀性:铁<铝,比较错误;
    C、地壳中元素含量:铁<铝,比较错误;
    D、熔点:青铜<铜,比较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质和在地壳中的含量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通过比较考查了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药品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操作正确;
    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要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C操作错误;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A错误;
    B、液氧是液态氧气,液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钙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液氧是液态氧气,液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进行分析;
    D、根据钙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答案】B 
    【解析】解:A、地塞米松(C22H29FO5)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C22H29FO5)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地塞米松(C22H29FO5)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9):19:(16×5)=264:29:19:80,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错误;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6×5)=33:10,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在金属动性顺序中,银排在氢的后面,银不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在金属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不与盐酸反应。故B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盐,不能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
    D、在金属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前面,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故D正确。
    故选:D。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判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这里的酸一般是用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因为它们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9.【答案】A 
    【解析】解:A、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盖上锅盖,错误;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错误;
    D、煤气具有可燃性,开灯时,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引发爆炸,错误;
    故选:A。
    A、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
    B、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C、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解答;
    D、根据防止爆炸的实验注意事项考虑。
    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此为学习化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对此类问题来说,除正确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0.【答案】B 
    【解析】解:A、石墨粉在密闭容器中与氧气充分燃烧,即,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生成了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小,故固体中氧、钾元素的质量比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铁,则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且足量的镁、铁,一开始,金属不足,酸过量,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相对原子质量:铁>镁,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后酸不足,金属过量,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与图像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C 食物腐烂(合理即可) 
    【解析】解:A、蜡烛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乙醇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动植物呼吸,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C;食物腐烂(合理即可)。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化反应的分类和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甲>乙>丙 
    【解析】解:A、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均为+2价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结合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结合图像可知,金属活泼性为乙<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金属的活泼性:甲>丙>乙,由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可知甲、乙、丙不可能分别为锌、铁、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的酸的质量呈正比,因此消耗酸的质量为甲>乙>丙。
    故答案为:
    B;甲>乙>丙。
    A、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确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解:A、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A不正确;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能用肥皂水将硬水软化,故B不正确;
    C、加入足量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可除去杂质,故C正确;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故可通过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根据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均是黑色的进行分析;
    B、根据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进行分析;
    C、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4.【答案】温室  石油  B 光合  A 
    【解析】解:(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目的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3)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符合题意;
    C、块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4)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5)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温室;
    (2)石油;
    (3)B;
    (4)光合;
    (5)A。
    (1)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3)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4)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实现“碳中和”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5.【答案】隔绝氧气  CO2+H2O=H2CO3  氢元素和氧元素  防止暴沸  下进上出 
    【解析】解:(1)实验1中热水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可隔绝氧气,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3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实验4中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冷凝管中进水方式是下进上出,这样冷凝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
    (2)CO2+H2O=H2CO3;
    (3)氢元素和氧元素;
    (4)防止暴沸;下进上出。
    (1)根据实验1中热水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可隔绝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冷凝管中进水方式是下进上出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大  偏低;  C2H5OH+3O22CO2+3H2O低于酒精的着火点 
    【解析】解:(1)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导致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空气调节棒要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过低会使进入的空气过少,酒精就不能充分燃烧,导致放出的热量减少,从而使火焰的温度偏低;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3)将空气调节棒调大,大量的空气进入会带走大量的热,导致温度降低,当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时,火焰熄灭。
    故答案为:(1)大;
    (2)偏低;C2H5OH+3O22CO2+3H2O;
    (3)低于酒精的着火点。
    (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2)酒精完全燃烧放热最大,酒精喷灯提供的热量较大,温度较高,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据以上分析解答。
    (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灭火的方法、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17.【答案】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  烧杯或漏斗或玻璃棒  Zn+CuSO4=ZnSO4+CuCuSO4 
    【解析】解:(1)生产中通常要先将电池铜帽粉碎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步骤Ⅱ的操作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3)该流程的目的是制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电池铜帽加入稀硫酸和氧气后,铜被氧化为硫酸铜,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因此溶液A中含有稀硫酸、硫酸铜、硫酸锌的混合物;根据后续流程分析可知,加入的物质B是锌,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4)固体C中含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锌,若过程Ⅲ中无气体产生,要想除去锌,得到铜,所选用的物质D是硫酸铜,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式为:CuSO4。
    故答案为:
    (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过滤;烧杯或漏斗或玻璃棒;
    (3)Zn+CuSO4=ZnSO4+Cu;
    (4)CuSO4。
    根据转化流程可知,含Cu、Zn铜帽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依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根据问题(4)信息可知,加入的物质可以是硫酸铜溶液,据以上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分液漏斗  2KClO32KCl+3O2↑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  C 减小  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E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装置B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用手捂热锥形瓶。
    (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首先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同时为了充分反应,气体必需从液体中通过,则除杂装置(如上图最后两个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是4→3→1→2,故选:C。
    (4)为研究影响反应放慢的因素,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盐酸和5g碳酸钙粉末反应,记录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越来越小,说明随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则该实验中引起该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5)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能产生氨气(NH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则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则收集氨气可用装置E。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2KClO32KCl+3O2↑;
    (2)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
    (3)C;
    (4)减小;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5)E。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
    (2)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来分析;
    (3)根据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能除去水蒸气来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来分析;
    (5)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AlZn(NO3)2和Cu(NO3)2、AgNO3  Zn(NO3)2  Cu+2AgNO3=Cu(NO3)2+2AgAgNO3  1、4AgNO3 
    【解析】解:(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猜想与假设】a试管中铜和硝酸锌不反应,b试管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实验结束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固体明显增多,说明b试管中硝酸银过量,混合后,a试管中的铜和b试管中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即Cu+2AgNO3=Cu(NO3)2+2Ag,64份质量的铜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故固体增多,由于硝酸锌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铜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故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铜,硝酸银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故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硝酸锌、硝酸铜,也可能是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故猜想3:可能Zn(NO3)2和Cu(NO3)2、AgNO3;
    【实验分析】①实验甲试管a中没有明显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实验甲试管a中溶液的溶质一定有Zn(NO3)2;
    ②实验甲试管b中反应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结束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固体明显增多,说明试管b中AgNO3剩余,然后试管b中的硝酸银与试管a中的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固体增加;
    【推论】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铜,故猜想1、4错误,但是硝酸银是否过量未知,故接下来通过检验AgNO3即可判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故答案为:(1)Al;
    (2)【猜想与假设】Zn(NO3)2和Cu(NO3)2、AgNO3;
    【实验分析】①Zn(NO3)2;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AgNO3;
    【推论】1、4;AgNO3。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2)【猜想与假设】根据a试管中铜和硝酸锌不反应,b试管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实验分析】①根据实验甲试管a中没有明显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甲试管b中反应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③根据实验结束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固体明显增多进行分析;
    【推论】根据滤液中溶质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铜,但是硝酸银是否过量未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0.【答案】四或4 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  AD 
    【解析】解:(1)①地壳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依次是:O、Si、Al、Fe,Fe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排第四位;故答案为:四或4;
    ②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尾气进入B中,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石灰水反应,残留在集气瓶中,将水排入烧杯,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
    (2)A、炼铁是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矿石中必须含有铁元素,选项正确;
    B、上述流程中①焦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为放热反应,②焦炭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为吸热反应,选项错误;
    C、高炉炼铁的过程是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生铁,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不是纯铁;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铁是纯铁,产物不完全一样,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3)根据题意氧化铁的质量为480t×80%=384t,设炼得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则: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384t96%×x
    160112=384t96%×x
    x=280t
    答:生铁的质量为280t。
    (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工艺流程图、炼铁的原理、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该混合物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本题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