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1
    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2
    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散步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散步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选出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 嫩芽(nèn) 调皮(tià)B. 霎时(sà) 依偎(wèi)
    C. 蹲下(dūn) 背起(bèi)D. 粼粼(lín lín) 拆散(chāi)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 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 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4. 下列句子中“活”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冲锋的动作真猛,活像一只刚下山的小老虎。(逼真地)
    B. 王老师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生存)
    C. 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活动)
    D. 做学问,既讲究实,也讲究活。(活该)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母亲又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______地铺着。
    A. 熬 无奈 随意B. 度 无奈 随便C. 熬 信服 随意D. 度 信服 随便
    6.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 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 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7.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 《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 《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 《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 请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1)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80字。
    (2)简要写出这幅图画的寓意。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9. 综合性学习。学习完《散步》一文后,某班打算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
    (2)仔细观察漫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说说这幅漫画表现了什么主题。
    (3)爱,是世间最纯、最美的情感。请写一段优美的文字来诠释“爱”的内涵,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0.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②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③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④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⑤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⑥“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⑦“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⑧“吃?……”
    ⑨“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⑩“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⑪“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⑫母亲愕然。
    ⑬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⑭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⑮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⑯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⑰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⑱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⑲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⑳“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㉑“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㉒“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㉓母亲默不作答。
    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㉕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㉖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㉗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1. 阅读郭光明的《睡在麦田里的父亲》(有删改),完成下列小题。
    睡在麦田里的父亲
    郭 光 明
    ①父亲这一觉,一睡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现在,也没醒。
    ②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个夏天来生长,父亲便跟着麦苗的脚步,躬身除草,施肥,呵护着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东南角的那棵柳树,是父亲种下的,粗大的树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没种柳树之前,麦田是盐碱地,不长一棵麦子。
    ③晚秋的一个中午,我还不到八岁。母亲“忽悠”我:你是个小男子汉,愿不愿意帮大人做点事?我点点头,挎着母亲递给的篮子,按母亲指的方向给父亲送饭,不知走了多远,才隐约望见一头牛影儿,一个人形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伸长了脖子,一个佝偻着身子,弓步推着铧犁,像朱仙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
    ④午时的田地像是裸露着的毫无生机的皮肤,无声地呈现在天底下,翻开的泥土就像是皮肤上深浅不一的伤痕,阳光,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透了苦涩的味道。太阳底下,父亲一边吃,一边用粗糙得跟老树皮没什么两样的手,擦一擦脸上的汗水。他的裤脚和胶鞋上沾满了黄土。牛的浑身,也是湿漉漉的,鼻孔和嘴巴,同父亲的一样,像是冒着烟。而柳条篮子里的瓦罐,装着母亲熬出的粥,早已温凉。说起来,父亲的汗珠,不但有热度,更有力度,_______(摔/落)在地上,“丝丝”的声响,洇湿一片白花花的盐碱。
    ⑤“盐碱怕汗,”父亲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么多年,父亲的汗水像着了法力,淌到季节里,淌进了麦田,压低了碱,洗去了盐,却没有削减父亲变了形的十指骨节的疼痛,洗白父亲黝黑的脸。
    ⑥麦子收获了一茬,父亲老去了一年。父亲老去了一年,麦子又收获了一茬。周而复始,父亲像麦子的时令,白露耕地,秋分播种,立冬要给麦子浇灌过冬水。过了年,一开春,父亲不是给麦子浇返青水,就是给麦子施拔节肥,总之,父亲忙不得闲,而他的腰,弯得更像一把弓,一个月牙儿。弯月不锈,锈的是岁月。
    ⑦又一年,布谷鸟拖着长长的颤音,俯视这片麦田,但它叫了半天,也没看到那把磨得如明月般的镰刀,更没看到“弓”一样的身影,只看到柳树的旁边,隆起了一堆孤寂的土包,慈眉善目的,像是招手,又像为骄阳下炸响的麦粒送行。
    ⑧这一座坟茔,埋藏了父亲的憧憬。母亲说:“这块麦子地,是你爹的生命,既然他累了,就让他在这歇歇吧。”说这话时,蓄在母亲眼睛里的泪水,顺着她粗糙的脸颊,吧嗒吧嗒地掉到了麦田里,而麦穗黄澄澄、金灿灿的,压弯了麦秆,像父亲的腰。
    ⑨那年的冬天,雪下得有点旺,合了父亲的心意。他常说,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馍馍睡。那口气,就像他变成了大地上的一棵麦子一样。
    (1) 从括号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内容填入横线并做简要回答。朗读这篇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应该用一种_______(缓慢/急促)的语速______(上扬/低沉)的语调,读出______(沉重/欢快)的语气,你这样设计朗读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④段,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你选择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答题。
    ①“盐碱怕汗,”父亲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句话有何含义?
    ​​​​​​​②文章以“睡在麦田里的父亲”为题,有何作用?
    (4) 文章第④段与链接材料都是对土地的描写,比较两段文字内容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莫怀戚《散步》)
    【内容上的不同】本文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自的作用】本文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解答】
    A.应为: 调皮(tiá)。
    B.应为:霎时(shà),依偎(wēi)。
    C.应为:背起(bēi )。
    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同时注意成语的敬谦色彩、使用范围、特定对象等等。
    【解答】
    A.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此句形容演讲比赛的选手们,属于褒贬不当。
    B.无时无刻: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此句形容“要拥有远大志向”,不合语境。
    C.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使用正确。
    D.煞费心机:指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此句形容“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属于褒贬不当。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解答】
    A.动宾搭配不当,“促进”和“期许”不当,可以把“促进”改为“提高”。故A有语病。
    B.正确;
    C.“全社会和各级领导”成分赘余,应去掉“和各级领导”。故C有语病。
    D.一面与两面不呼应,应去掉“能否”。故D有语病。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然后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解答】
    D.选项中的“活”其意思应该是“灵活”。故D解释不正确。
    ABC解释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
    ①从“严冬“一词分析,应用“熬”。②从语境看,母亲认为“我出去多走走的建议对身体好,所以应用”信服”。③“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愿。“随便”:不加限制,不受拘束。这里应用“随意”,把“新绿”拟人化。故C恰当。
    ABD不恰当。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勤思考,多积累,考前还要做好复习工作。
    【解答】
    《散步》一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揭示中心。故C理解错误。
    ABD理解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全文综合把握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解答】
    D中《散步》主题应是“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崇尚社会和谐”。故D表述有误。
    ABC表述正确。
    故选D。
    8.【答案】示例:(1)奶奶坐着,微笑着享受儿媳给自己捶背;儿媳弓着腰,给婆婆轻轻地捶背;小男孩效仿妈妈,站在小凳子上,给妈妈捶背。
    (2)发扬孝道传统,重视身教作用。(意思对即可)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动作描述,如:奶奶坐着,微笑着享受儿媳给自己捶背;儿媳弓着腰,给婆婆轻轻地捶背;小男孩效仿妈妈,站在小凳子上,给妈妈捶背。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语言简明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作为概括主题的谓语中心词。仔细观察,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做的事分析,如:发扬孝道传统,重视身教作用。
    9.【答案】(1)示例:①爱由心生,美在人间。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③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2)画面内容:一家三代人,爷爷坐在藤椅上,一只脚伸在洗脚盆里,准备洗脚,爸爸蹲下来,帮他洗。一位穿着肚兜的小孙子,拿着毛巾,帮爸爸擦背上的汗水。主题:爱是相互传递的,只有主动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等。
    (3)示例: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股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学生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紧扣主题,简洁,有号召力。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另外,还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为学生展示创意的空间。本题要求给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写标语,只要符合题干要求,语言简洁顺畅连贯即可。示例:①爱由心生,美在人间。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③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描述(或说明)图画的内容,写出图画的寓意,发表读画的感想等。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图案以及文字,分别诠释图案、文字的内涵。介绍图案部分时,应抓住图案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进行介绍;介绍文字时,应抓住文字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写图案寓意则是透过图画的内容来解释图画表现的主旨。结合画面分析,画面内容:一家三代人,爷爷坐在藤椅上,一只脚伸在洗脚盆里,准备洗脚,爸爸蹲下来,帮他洗。一位穿着肚兜的小孙子,拿着毛巾,帮爸爸擦背上的汗水。主题:爱是相互传递的,只有主动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等。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能写一段优美的文字来诠释“爱”的内涵,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即可。示例: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股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10.【答案】【小题1】
    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③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小题2】​​​​​​​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
    【小题3】
    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小题4】​​​​​​​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梳理及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所给提示,锁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段,找准人物、事件、结果,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围绕“母亲养蜗牛”这一主线,可知“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这一情节使故事波澜顿起。由第㉕段可知,“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这一情节使故事波澜又起。
    2.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结构上的作用,一是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来分析。
    3.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及表现方法的揣摩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可。如: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而感到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又如: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而感到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从老人的情感需求、亲情、热爱生命等方面简要分析即可。如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又如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这件事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文章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另外,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表现对小生命的爱。
    11.【答案】【小题1】缓慢 低沉 沉重
    这一段描写了父亲在田间耕作的场景,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和沉重的语气意在表达父亲劳作的艰难和作者对父亲的心疼。
    【小题2】摔 “摔”字既承接前面一句“父亲的汗珠,不但有热度,更有力度”中的“力度”,又对应后面一句汗珠发出“丝丝”的声响。
    【小题3】①汗水代表着辛勤的劳作,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辛勤的劳动能改造贫瘠的土地,在盐碱地上也能获得麦子的丰收。
    ②“睡在麦地里”是对父亲去世之后埋在麦地里的一种委婉的说法,父亲一生种麦,死后又长眠在麦地里,揭示了父亲的一生与麦地的割舍不断的关系(答到“与土地有割舍不断的关系”即可);表达了“我”和“母亲”对父亲的心疼,或希望父亲死后能安稳地睡上一觉的祝愿;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4】【内容上的不同】本文第④段:描写了深秋的西北盐碱地贫瘠、毫无生机的景象。 链接材料:写了南方初春的水田生机勃勃的景象。
    【各自的作用】本文第④段:作为背景烘托父亲的形象,也暗示在这样的土地上种麦的艰辛、收获的艰难;为下文写父亲执着地开垦盐碱地,并终于使麦子获得丰收作了铺垫。链接材料: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幸福心情;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能够熬过这个严冬的庆幸和喜悦之情。
    【解析】1. 本题考查朗读语气设计的能力,可从朗读语气中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蕴含的情感答题。在朗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句子所处的语境,在第③段画线句中,它所表现的是父亲辛勤、艰难地耕作的场景,读来应深沉缓慢些,更加体现作者的深情。
    2. 本题考查动作设计对展现人物形象、人物内心作用的能力。父亲的汗珠不仅有热度而且有力度,“力度”二字充分体现出父亲的辛劳,用“摔”更贴切。
    3. ①本题考查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的深刻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联系整篇文章整体把握父亲的人物形象。
    ②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题目作用的能力,“睡在麦地里”一语双关,不仅是指父亲去世后埋在麦地里,也指父亲把一生奉献给麦地,与麦地割舍不断的关系。
    4.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景物描写的能力,将课内文章《散步》的片段描写和本文的土地描写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两者内容上和作用的不同。本文“中午时的田地像是裸露着的毫无生机的皮肤,无声地呈现在天底下,翻开的泥土就像是皮肤上深浅不一的伤痕,阳光,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透了苦涩的味道”运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一幅贫瘠、毫无生机的景象,实则烘托了父亲在这样荒凉的土地上耕作的艰难,为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铺垫。《散步》中描写的水田充满生机,实则烘托了一家人散步喜悦轻松的心情,也为母亲能够熬过这个严冬而庆幸和喜悦。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