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展开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表现和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
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
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
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那么在经济上会制定和实行怎样的政策
呢?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条件: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统治
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措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4.结果、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③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
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
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
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
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
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①各种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商业发展:(1)条件:①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②陆路和水运发达。
(2)表现:①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
组成的商业网。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结合书中《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及《前
门街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苏州繁华
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学生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直观的感受。
②.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
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商和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
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教师可指
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
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
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人口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表现。)
3.影响: ①.积极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②.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此作为讨论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学习此节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举例说明人口快
速增长带来的众多问题。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
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未富先老”“温室效应”等问
题。从而让学生能在历史学习的同时注意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能对一些
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小结
从学习目标板书入手,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堂学习所收获、所得。
附课堂练习:
1.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 )
A.小农经济
B.工商业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附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①背景、条件:
②发展措施
③发展表现:
④发展的影响: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
①:
②:
(2)商业发展:
①条件:
②表现: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
(2)影响:①积极方面:
②消极方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活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