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700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二则 课件,文件包含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ppt、北冥有鱼须截取到0124mp3、庄子与惠子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文学赏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本课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北冥有鱼( ) 其名为鲲( )抟扶摇而上( )海运则将徙( )齐谐( ) 正色邪( )míngkūntuánxǐxiéyé给红色字注音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听读课文,注意节奏 疏通、翻译课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了。南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疏通、翻译课文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 《齐谐》是一本记载一些怪异事物的书。书上说:“鹏迁徙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1.文章讲了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2.为什么要引述《齐谐》的记载?3.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引述《齐谐》的记载,是为了证明大鹏南飞是真实可信的。4.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北冥有鱼追求自由想象丰富展翅高飞俯看地面鲲鹏 扩写课文,发挥想象,对鲲鹏的外形、神态、语言等进行补充描写。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就是:庄子和惠子。今天,我们走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去感受二人思辨的风采。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2.了解庄子与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文学赏识惠子(前390—约前317),名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文本解读 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徐无鬼》中,庄子送葬路过惠子之墓,向跟随他的人说了“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的故事: 郢城有个人在鼻尖抹上白粉,让姓石的工匠用刀斧砍。石姓匠人运斤成风,白粉被砍尽而鼻头未有一点损伤,郢人也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找到这个石姓匠人想让他表演,石姓匠人回答说,“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曾经我是可以的,但是与我搭档的那位已经去世了)。” 庄子用这个故事,来指自己与惠子的交情,“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自从惠子死后,我没有了辩论的对象,没有了可以说话谈论的人。)。”由此可见庄子将惠子视为知音,后世称他们之间的交往为“庄惠之交”。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听读课文,注意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鯈(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是:这。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安:怎样、如何、哪里.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全:完全,完备。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汝安知鱼乐’云者: “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的话。既已:已经。译文: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之上就“人能否知道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2.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义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子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4.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有何差异。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将本文改编为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课堂小结 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和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布置作业1.以庄子的某句名言展开想象,创作一则寓言故事,阐发庄子的某种思想。2.自主阅读《逍遥游》《秋水》全篇。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