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B. C. He D.
2. 能在水中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 花生油 B. 葡萄糖 C. 面粉 D. 碳酸钙
3. 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4. 下列能源中最清洁的能源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5.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
A. 黄金 B. 木炭 C. 炭黑 D. 石墨
6. 某溶液呈棕黄色,该溶液可能是( )
A. 氯化铁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石蕊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7.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消毒 B. 过滤 C. 吸附 D. 沉降
8.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9. 用“●”代表氢原子,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微粒图示是( )
A. B. C. D.
10. 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越难冶炼。铁、铜、钠、铝这四种金属最晚开始冶炼的是( )
A. 铁 B. 铜 C. 钠 D. 铝
11. 有关生石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碱 B. 能干燥氧气 C. 能治疗胃酸过多 D. 能与CO反应
12. 酒精在空气燃烧,不可能生成的是( )
A. B. C. CO D.
13. 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14. 关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实验能安全进行
B.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其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 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 反应前后每种元素均从化合态转变为了游离态
15. 有关碱性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能与水反应 B. 均能与酸反应 C. 含有金属元素 D. 含有氢、氧元素
16. 为探究X、Y两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取X、Y进行实验,根据结果,一定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 A | B | C | D |
操作 | 观察颜色 | 测定密度 | 分别与稀硫酸混合 | X与Y的盐溶液混合 |
结果 | X红色、Y银白色 | X的密度大于Y | 均无明显现象 | X的表面析出Y |
A. A B. B C. C D. D
17. 通过以下方法,能配制得到100g、的氯化钠溶液的是( )
A. 将20g氯化钠与80mL水混合,充分搅拌
B. 将80g、的氯化钠溶液与20mL水充分混合
C. 将10g氯化钠加入至90g、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
D. 将10g氯化钠加入至200g、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出一半质量的溶液
18. 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种材料。
①玻璃制品随处可见。玻璃制造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X的化学式是 ______ ;中Si的化合价为 ______ ;2molSi约含 ______ 个硅原子。
②铝箔可用于食品包装。铝的元素符号是 ______ 。将铝压制成铝箔,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延展性属于 ______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微波炉加热食物忌用金属器皿,铝制容器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放在微波炉里加热。
③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
电池 | 钴酸锂 | 锰酸锂 | 磷酸铁锂 |
可循环次数 | 500 | 300 | 2000 |
低温特性 | 优 | 优 | 差 |
高温特性 | 优 | 差 | 优 |
安全性 | 差 | 好 | 好 |
成本 | 高 | 较低 | 低 |
钴酸锂中含有 ______ 种元素;锰酸锂 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磷酸铁锂相比钴酸锂应用更广泛,是因为其具有的特点有 ______ 。
19. 某溶液M中可能含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为验证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取样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请分析说明,用该方法证明溶液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可行性。 ______ 。
实验Ⅱ的过程如图所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 ______ 。
溶液M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
实验Ⅲ: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溶液M的组成。
操作 | 预测的现象及结论 |
______ | ______ |
20. 氯化钾在工业、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①验证性质
取氯化钾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呈 ______ 色;在氯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②粗制氯化钾。
氯化钾、氯化钠部分溶解度数据水
氯化钾、氯化钠部分溶解度数据水 | ||||
温度 | 20 | 40 | 80 | 100 |
氯化钾 | ||||
氯化钠 |
以某种钾石盐含氯化钾、氯化钠为原料,粗制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最初投料时加入100g该钾石盐及50mL水,分析首次析出晶体X的组成及质量。
③用途
氯化钾可作化肥,保存时需防止被雨淋的原因是 ______ 。
21. 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
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 ;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气法,该方法所利用的氧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
②图2是测定某鱼骨中碳酸钙质量的实验。取20g鱼骨加入锥形瓶中,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加入足量食醋,约20小时后至气泡不再产生,再次称量,记录数据。食醋中主要成分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只吸收水
上述实验逸出的二氧化碳为,由该数据计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mol。同学认为反应前锥形瓶中气体是空气,反应结束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鱼骨中实际所含碳酸钙的质量 ______ 选填“高于”或“低于”实验所测得的值。服用食醋溶解卡在喉咙处鱼骨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写出一条即可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解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A、体积分数约占,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体积分数约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中的一种,体积分数小于,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占,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答案】B
【解析】解:A、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A错;
B、含有碳元素,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故B正确;
C、为碳酸盐,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C错;
D、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D错。
故选:B。
有机物指含碳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概念,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
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石油、煤、天然气等物质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解答本题要理解各种燃料燃烧生成物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判断燃料是否属于清洁燃料.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黄金和金刚石是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6.【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故A正确;
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B错;
C、石蕊溶液是紫色,故C错;
D、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故D错。
故选:A。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溶液颜色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颜色。
7.【答案】A
【解析】解:A、消毒过程中把细菌等微生物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过滤过程中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沉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答案】D
【解析】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答案】D
【解析】解: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图示D表示2个氢分子。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0.【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越难冶炼,铁、铜、钠、铝这四种金属中钠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则最晚开始冶炼的是钠。
故选:C。
根据题意,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越难冶炼,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越难冶炼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生石灰不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正确;
C、生石灰不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有腐蚀性,错误;
D、生石灰不与CO反应,错误;
故选:B。
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A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酒精在空气燃烧是和氧气反应,酒精中含有碳、氢、氧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它们都不含硫元素,则不可能生成的是二氧化硫。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答案】C
【解析】解:A、单质可能由分子构成,也可能由原子构成,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化合物可能由分子直接构成,也可能有离子构成,如绝大多数的盐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一种物质,则一定是纯净物,故C正确。
D、混合物中至少有两种分子,则只有一种分子的不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子属于构成物质的微粒,若只有一种分子,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至少两种分子,则为混合物。
学生应熟悉构成物质的微粒,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纯净物只有一种构成微粒。
14.【答案】A
【解析】解:A、由于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气体,反应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难溶于水,尾气处理时不能其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故B说法不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故C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有生成的单质铜,反应前后只有铜元素元素从化合态转变为了游离态,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A、实验开始时,应该先通入CO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B、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BC
【解析】解:A、有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例如氧化钙,有的碱性氧化物与水不反应,例如氧化铜,故A错;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碱性氧化物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属于金属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故C正确;
D、碱性氧化物不含有氢元素,故D错。
故选:BC。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观察颜色,不能用于探究X、Y两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B、测定密度,不能用于探究X、Y两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C、分别与稀硫酸混合,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两种金属的位置均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用于探究X、Y两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D、X与Y的盐溶液混合,X的表面析出Y,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AB
【解析】解:A、将20g氯化钠与80mL水混合,充分搅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故A正确;
B、将80g、的氯化钠溶液与20mL水充分混合,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
C、将10g氯化钠加入至90g、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常温下,10g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在90g、的氯化钠溶液中,则不能得到100g、的氯化钠溶液,故C错误;
D、将10g氯化钠加入至200g、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出一半质量的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选:AB。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 Al 物理性质 不能 3 不属于 成本低、安全性好、可循环次数多
【解析】解:①由可知,反应前钙、碳、氧、硅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反应后钙、碳、氧、硅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0、3、1,则X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X的化学式是,氧元素显价,Si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2molSi约含硅原子个数为;
②铝箔可用于食品包装。铝的元素符号是Al,将铝压制成铝箔,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微波炉加热食物忌用金属器皿,铝制容器不能放在微波炉里加热;
③钴酸锂由锂、钴、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锰酸锂不属于氧化物,磷酸铁锂相比钴酸锂应用更广泛,是因为其具有的特点有成本低、安全性好、可循环次数多。
故答案为:①;;;
②Al;物理性质;不能;
③3;不属于;成本低、安全性好、可循环次数多。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分析解答;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常用元素的符号来分析解答;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来分析解答;根据微波炉加热食物忌用金属器皿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钴酸锂的化学式来分析解答;根据氧化物的定义来分析解答;根据表中的电池特点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平时在学习当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记忆,同时还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能力。
19.【答案】不可行,是因为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硫酸钠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若溶液变红,且不退去,则原物质中含NaOH;若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则原物质中不含NaOH
【解析】解:实验Ⅰ:用该方法证明溶液M中含有氢氧化钠不可行,是因为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OH。
故答案为:不可行,是因为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OH。
实验Ⅱ: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溶液M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硫酸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硫酸钠。
实验Ⅲ:
操作 | 预测的现象及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 若溶液变红,且不退去,则原物质中含NaOH;若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则原物质中不含NaOH |
故答案为: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若溶液变红,且不退去,则原物质中含NaOH;若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则原物质中不含NaOH。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紫 KCl的溶解度较大,雨淋能使较多量的KCl溶解流失
【解析】解:①取氯化钾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呈紫色;在氯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紫;。
②最初投料时加入100g该钾石盐氯化钾质量是25g,氯化钠质量是及水,时氯化钾溶解度是,50g水溶解恰好饱和,X中含有氯化钾质量是,时氯化钠溶解度是,50g水中溶解氯化钠恰好饱和,过滤析出氯化钠质量是,时氯化钠溶解度是,50g水中溶解氯化钠恰好饱和,X中含有氯化钠质量是,因此首次析出晶体X中,含有氯化钾和氯化钠。
③氯化钾可作化肥,保存时需防止被雨淋的原因是KCl的溶解度较大,雨淋能使较多量的KCl溶解流失。
故答案为:KCl的溶解度较大,雨淋能使较多量的KCl溶解流失。
①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
②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③氯化钾是钾肥,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分解反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高于 不可行,食醋与鱼骨反应缓慢。需要溶解的时间长
【解析】解: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时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分解反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设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n
1 1
因为有一部分二氧化碳滞留在锥形瓶中,所以实际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则碳酸钙的质量大于测得的值,服用食醋溶解卡在喉咙处鱼骨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食醋与鱼骨反应缓慢。需要溶解的时间长。故答案为:;大于;不可行,食醋与鱼骨反应缓慢。需要溶解的时间长案为:;大于;不可行,食醋与鱼骨反应缓慢。需要溶解的时间长。
①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及醋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的掌握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的掌握,有一定难度。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6页。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氢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物质是, 物质对应的类别正确的是, 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灼烧时,火焰呈黄色的是,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36g氯化钾,B 22,D 3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