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1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2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
    1. 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2.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 苹果(2.9∼3.3) B. 玉米粥(6.8∼8.0)
    C. 橘子(3.0∼4.0) D. 番茄汁(3.5∼4.5)
    3. 归纳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 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不同的碱含有相同的OH−
    4. 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pH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 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b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5. 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Na2CO3和CaCO3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C. 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D. NaOH和Ca(OH)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6.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花生油 B. 白糖 C. 酒精 D. 食盐
    7.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 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 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点的含义是指t1℃时,甲和丙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
    B. 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最少
    C. 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9. 下列应用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B. 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液
    10. 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 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会造成酸雨
    C. 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但不纯可能引起爆炸
    D. 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造成水污染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 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12. 表格是小强同学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产生原因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原因
    A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人被动吸烟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C
    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气体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A. A B. B C. C D. D
    13. 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4.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时迅速反应。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0.05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 ______ 。
    (2)写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 ______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C.臭氧和氧气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 ______ 。
    15. 表格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X
    169.0
    ①表中“63.9”的含义是 ______ 。
    ②20℃时将31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g,若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精确到0.1%)。
    ③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KNO3质量/g
    40
    50
    60
    7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 ______ 。
    ④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1,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⑤.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如图2实验:
    Ⅰ.溶液c所含溶质为 ______ ,固体a为 ______ g。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
    A.固体b是纯净物
    B.溶液c、d中NaCl质量分数相等
    C.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16.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
    (1)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验证】
    (2)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 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 ______ 。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NaOH溶液换成 ______ ,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探究。利用图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______ ,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①写出图丁中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②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17.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g。
    ③t3℃时,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④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2)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水的密度1g/cm3)。若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 ______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烧杯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18. 在复习课上,化学社团的小江同学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钠的部分性质进行了探究。
    【知识回顾】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将反应后试管内所得混合物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中出现黑色固体。
    【进行实验】有同学按图1进行操作。观察到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出现了绿色沉淀,将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水浴加热,试管内也并未出现黑色物质。为探究此异常现象,化学社团同学展开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用量有关。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铜在80℃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②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Cu4(OH)6SO4,Cu4(OH)6SO4是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受热不分解,但可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步骤1:将图1实验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色固体,将绿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充分反应后按图1所示的方式加热,记录现象如表:
    试管序号
    1
    2
    3
    4
    5
    6
    NaOH溶液/mL
    5
    10
    15
    20
    25
    30
    沉淀颜色
    绿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加热时现象
    无变化
    无变化
    变黑色
    变黑色
    变黑色
    变黑色
    【分析与结论】(1)步骤1说明构成绿色固体的离子有 ______ ,据此可初步确定绿色固体是Cu4(OH)6SO4。
    (2)分析步骤2可知,氢氧化钠较 ______ (填“多”或“少”)时会生成绿色沉淀。
    (3)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定向10mL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所用试剂浓度与步骤2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硫酸铜溶液显酸性
    B.加入7mL氢氧化钠溶液时,OH−主要存在于溶液中
    C.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沉淀主要为Cu4(OH)6SO4
    【交流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请你另举一例: ______ (写出反应物即可)。
    19. 数字化实验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用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因为数字化实验使定量研究中和反应成为可能。

    探究一:按图1示进行实验。
    (1)向A烧杯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振荡,烧杯中溶液呈现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 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在B烧杯中接着滴入稀盐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 ______。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当C烧杯中溶液呈现无色时,溶液中 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探究二:通过pH传感器和滴数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发生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4)在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⑤)当pH=7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 ______,实验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6)小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
    探究三: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真真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按图4所示,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7)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 ______。
    (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金、银、铜、铅、铁均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金、银、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不可能是“强水”;最可能是“强水”的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故选:D。
    根据题意,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强水”能蚀五金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苹果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玉米粥的pH为6.8∼8.0,呈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C、橘子的pH为3.0∼4.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番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不同的碱含有相同的OH−,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B。
    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C、b点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b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由酸的物理性质可知,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2CO3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碳酸钙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OH和Ca(OH)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是因为NaOH和Ca(OH)2分别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钠、碳酸钙而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盐的溶解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碱溶液中都含有OH−,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不能和硫酸钠反应,因此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
    D、碱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D 
    【解析】解: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的含义是指t1℃时,甲和丙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故A说法正确;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谁的溶解度大,谁需要的水少,所以甲需要的水量最少,故B说法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说法正确;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都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所以降温后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丙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因为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具有氧化性,会使食物变质,故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不会形成酸雨,故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但不纯可能引起爆炸,故说法正确;
    D、化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但会造成水污染,故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A 
    【解析】解:A、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说法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这种纯净物,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中还能再溶解其它物质,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活性炭性质与用途、溶液的概念以及饱和溶液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因此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人被动吸烟,说法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温度降低,汞原子间隔变小造成的,说法错误;
    C、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天气闷热时,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较低,所以鱼塘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说法正确;
    D、气体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纯度,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原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验纯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粒子的性质、可燃性气体验纯的原因、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迁移,对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运用合理的知识进行解答。

    13.【答案】B 
    【解析】解:A、溶液有均一性,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错误;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因为加入了溶剂,正确;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因为乙中的溶质不再溶解,正确;
    故选:B。
    本考点考查了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综合性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4.【答案】特殊气味(或气体)2O33O2  14:00——16:00 ACD 少开车(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由资料可知,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
    (2)臭氧在165℃时迅速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
    (3)由图可知,臭氧在14点−16点时污染最为严重;
    (4)A、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对生物的破坏,正确;
    B、由资料控制,臭氧在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的阴晴有关,错误;
    C、臭氧在温度达到165℃时迅速产生氧气,正确;
    D、空气中臭氧的浓度的多少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正确。
    故选:ACD。
    (5)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故我们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少开私家车。
    故答案为:(1)特殊气味(或气体);
    (2)2O33O2;
    (3)14:00——16:00;
    (4)ACD;
    (5)少开车(合理即可)。
    (1)根据臭氧是特殊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时迅速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图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等知识进行分析;
    (5)根据环保的常用措施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解答。

    15.【答案】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  65.838.3%110ACNaCl和KNO3  114 AC 
    【解析】解:①表中“63.9”的含义是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故答案为: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
    ②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8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50g+15.8g=65.8g,若升温到40℃时,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9g硝酸钾,31.9g>31g,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1g÷(31+50)×100%≈38.3%。故答案为:38.3%;③根据表格中,乙实验硝酸钾50g,水50g,溶液质量为100g,丙实验和丁实验50g水最多溶解了55g硝酸钾,硝酸钾有剩余,故为饱和溶液,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5g×2=110g,故X的值为110。故答案为:110;④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1,烧杯乙固体,说明烧杯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如果乙烧杯中是氯化钠溶液饱和溶液,则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应该大于36g;则甲烧杯也会有固体属于,所以,乙烧杯的溶质是硝酸钾,甲烧杯的是氯化钠,所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36g,A.烧杯甲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故正确;
    C.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加水,二是加热升高温度。若采用加水的方法使其全部溶解,溶液浓度减小,加热升温溶液浓度增加,故错误;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63.9g,故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故正确;故选:AC;⑤Ⅰ、20℃时,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所以15gKNO3完全溶解,150gNaCl最多溶解了36g,剩余150g−36g=114g,溶液c所含溶质为NaCl和KNO3,固体a为114g。故答案为:NaCl和KNO3;114;Ⅱ、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则蒸发90g水后,溶剂质量为10g,10g水最多溶解16.9g硝酸钾,15g硝酸钾完全溶解;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4g,则蒸发90g水后,溶剂质量为10g,10g水最多溶解3.84gNaCl,则氯化钠有析出36g−3.84g=16.8g,A、固体b是氯化钠纯净物,正确;B、根据20℃、80℃时NaCl的溶解度不同,则溶液c、d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液c、d的NaCl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5g,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错误;
    D、20∘C时,100g水中只溶解了15g硝酸钟,是不饱和溶液。80∘C时的溶液d中,10g水最多能溶解16.9g硝酸钾,而只有15g,也是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A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格,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用结晶法提纯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都是中考必考点。

    16.【答案】CO2+2NaOH=Na2CO3+H2O小于  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而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等量水  稀盐酸倒吸进入集气瓶,有气泡产生  2HCl+CaCO3=CaCl2+H2O+CO2↑OH− 
    【解析】解:(1)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①图甲装置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说明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与水反应,图乙装置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所以若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都会使装置中的压强变小,也能观察到气球鼓起。若想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水,再观察气球鼓起的情况,并得到结论。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稀盐酸压入集气瓶,同时盐酸与集气瓶内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所以可以看到集气瓶内有气泡产生;
    (4)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②由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知,溶液碱性减弱,NaOH溶液中含有Na+和OH−,说明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小的离子是OH。
    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
    (2)①小于;
    ②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而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等量水;
    (3)稀盐酸倒吸进入集气瓶,有气泡产生;
    (4)①2HCl+CaCO3=CaCl2+H2O+CO2↑;
    ②OH−。
    (1)根据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想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稀盐酸压入集气瓶,同时盐酸与集气瓶内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进行分析;
    (4)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溶液pH值在减小,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在不断减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甲>乙>丙  115 减少溶剂或加入丙物质  乙>甲>丙  15 玻璃棒 
    【解析】解:(1)①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在t3℃时甲的溶解度最大,其次为乙,最小的为丙;
    故答案为:甲>乙>丙。
    ②t2℃时甲的溶解度为15g,所以此时100g水最多溶解15g甲,因此此时溶液质量=100g+15g=115g;
    故答案为:115。
    ③根据丙的溶解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而此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变为饱和溶液,所以可以减少溶剂或增加溶质,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减少溶剂或加入丙物质。
    ④温度由t2℃降至t1℃,丙溶解度增大,甲和乙都增大,而丙的溶解度在t2℃最小,说明其溶解的溶质最少,当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不变,还是最小,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此时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因此此时为乙>甲>丙;
    故答案为:乙>甲>丙。
    (2)①设需要20%氯化钠溶液质量为m,m×20%=50g×6%,m=15g;
    故答案为:15。
    ②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玻璃棒搅拌;
    故答案为:玻璃棒。
    (1)①根据图像信息分析回答此题;
    ②根据物质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
    ③考查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操作方法;
    ④根据不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
    (2)①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此题;
    ②考查溶液配制需要仪器的名称。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8.【答案】CuSO4+2NaOH=Cu(OH)2↓+Na2SO4  SO42−  少  A C和O2(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知识回顾】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答案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分析与结论】(1)绿色沉淀溶于盐酸,且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产生硫酸钡沉淀,从而说明溶液含有硫酸根;
    故答案为:SO42−。
    (2)根据题目现象可以看出,随着氢氧化钠质量增加,沉淀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说明氢氧化钠少时产生绿色沉淀;
    故答案为:少。
    (3)A、溶液开始时pH<7,说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选项A正确;
    B、加入7mL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还是小于7,说明显酸性,因此不存在氢氧根离子,选项B错误;
    C、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所以为氢氧化铜,选项D错误;
    故选:A。
    【交流讨论】碳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少量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另外足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看不到沉淀,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看到沉淀,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C和O2(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回顾】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与结论】(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图像信息和实验现象分析回答此题;
    【交流讨论】根据常见反应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碱性  让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NaOH+HCl=NaCl+H2O不一定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合理即可)NaOH、NaCl5mL2.92%放热  pH值逐渐减小(或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A、B、C中的硅胶不变色,D中的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 
    【解析】解:(1)向A烧杯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振荡,烧杯中溶液呈现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2)在B烧杯中接着滴入稀盐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让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当C烧杯中溶液呈现无色时,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离子,是因为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操作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合理即可)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4)在A点时pH>7,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中所含溶质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5)当pH=7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5mL;
    设氯化氢质量为x,
    40mL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40g,溶质质量分数为0.4%,则溶质质量=40g×0.4%=0.16g,
    稀盐酸质量是5g,
    NaOH+HCl=NaCl+H2O,
    4036.5
    0.16gx
    4036.5=0.16gx
    x=0.146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46g5g×100%=2.92%。
    (6)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pH值逐渐减小(或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
    (7)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A、B、C中的硅胶不变色,D中的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
    故答案为:
    (1)碱性;
    (2)让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NaOH+HCl=NaCl+H2O;
    (3)不一定;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变红(合理即可):
    (4)NaCl、NaOH:
    (5)5mL;2.92%;
    (6)放热;pH值逐渐减小(或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
    (7)A、B、C中的硅胶不变色,D中的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8)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
    (1)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3)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4)在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6)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7)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A、B、C中的硅胶不变色,D中的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零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零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u-64,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化学零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