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下语文教学课件
- 《回延安》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社戏》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关雎》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关雎》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子衿》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自然的语言,整体感知,思考探究二第2小题,逻辑顺序,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准确严密,品味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让读者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的因果关系或者是介绍某种道理
以回答“为什么”为主,逻辑顺序
①必须了解想要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②说明方法类似。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今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玉兰和红杏(节选)郭沫若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的说明顺序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一、探究标题 生动形象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划分段落 理清脉络
纵观全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三、探究文章 说明顺序
找出文中语言优美的句子,并谈谈美在何处。
示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并引用农谚,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四、品味语言 总结所得
⑵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第①段:“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把叶落秋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
四字短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语言形象活泼
第⑤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列举七种花在1960、1961、1962三年的花期对比数据,准确清晰。
“左右”“五六”表约数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第⑨段:“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 第1句中“许多”一词表示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删掉后句子意思显得绝对,不符合实际。 第2句中“左右”是对文中1962年比1961年植物花期迟的天数的推测,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下列句子中“左右”“许多” 二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举例子 列数字 下定义打比方 作比较 分类别作诠释 摹状貌 引资料
准确 严谨 周密 生动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那天上的云彩,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儿准是晴天。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雀屯食要落雪。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泥鳅静,天气晴。蚂蚁垒窝要落雨。
大自然永远都是用温柔、美丽的方式与人类交流吗?
保护环境、呵护自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或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风雪:大风大雪,形容天气恶劣。载:怨声载道。途:路途,旅途。
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周:转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到底在说明什么?请说出理由。
提示:要想确认说明的到底是什么?不能从某一自然段或某一部分出发,得全面把握课文的说明内容。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是物候学的研究内容。
筛选和概括:课文说明了哪些内容?
归并内容一致或关系紧密的段落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四季的自然景象。(现象)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揭示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学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理清句间关系)
列举因不注意物候现象造成损失的事例。(举例)
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设问)
影响物候的第一个因素:纬度。(中心句)
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中心句)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中心句)
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古今的差异。(中心句)
说明物候学的研究意义。(找过渡句)
强调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引起人们重视。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为了把事物(事理)介绍明白,说明文中需要做些什么?
以第⑤段为例,都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为什么用这些方法?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列举北京地区农民因为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等物候现象反映的物候延迟规律,而使农作物遭受低温损害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物候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令人信服。
用具体实例来印证前一段的分析,更加直观。
把1962年花期与前两年作比较,把比较的数字明确写出来,这样很容易地看出这一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上一段讲物候观测的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更加直观,易于人们接受。
阅读第三部分,自学、交流“说明方法”的运用。
⑴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让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读者直观地明白。
把第①②自然段与其它自然段进行比较阅读,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第②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同一篇文章中,为什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特点?
第①②自然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比较生动形象,像散文的语言。
其它自然段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比较简炼,科学准确。
本文发表于《科学大众》,目的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物候学知识,认识到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从而发展农业生产。
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句能否删掉?为什么?1.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1、2句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此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形象。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
果实成熟 叶子渐渐变黄 簌簌地落下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说明文中穿插描写的好处:使文章生动形象,如一幅四季风光画。
文中描写一年四季的词或短语
阅读下面两首诗,利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物候现象。
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解说词,阐述其中所蕴含的物候事理。
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首要因素。诗人郭沫若发现:北京的玉兰花竟然比广州的迟开两个月。这是因为北京在北纬40度左右,广州在北纬23度左右,两地的纬度相差约17度,北京春天的气温比广州冷得多,所以,北京的玉兰花开得迟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评课课件ppt,共51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免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教学目标,重点字注音,重点词语解释,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理清顺序,四个决定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空间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评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动作轻快的样子,细读课文,炎热孕育果实,层次井然,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描述物候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