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三节 城镇化导学案
展开目标1 城镇化及其过程
1.城镇化
(1)概念: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______________、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描述指标:可以用____________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来描述。
拓展延伸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3)主要衡量标准: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____________”,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4)推动力:城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
2.世界城镇化进程:1800年世界城镇化率仅为3%左右。____________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1800~1900年的百年间,世界城镇化率上升到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城镇集中,世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3.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4.城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__________________转移。
(2)有利于改善地区____________,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有利于推动____________,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____________,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5.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判断
1.城镇人口增加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定上升。( )
2.城镇化的发展会加大城乡差距。( )
3.一个地区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化水平越高。( )
4.城镇化水平越高,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理想模式。生态城市模式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漫画《城市病》显示了许多大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
1.[综合思维]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2.[人地协调观]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2022·湖北荆门期末)城镇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镇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镇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示意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镇化的建设
C.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
(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和居住场所,小区内的风等微气候环境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效率和行人舒适度。大型封闭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小区内住户的居住体验。据此完成3~4题。
3.大型封闭小区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体现在( )
A.缩短居民进出小区等待时间
B.减少市民出行距离
C.增加途经市民出行时间
D.增加城市路网密度
4.以下对大型封闭小区的规划,合理的是( )
A.分成多个相对开放的住宅小区
B.保障市内交通,出口避开城市道路
C.休憩广场适宜布局在小区周围
D.统一封闭管理,降低小区治安成本
目标2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1.发达国家城镇化
(1)主要特点:起步______、总体水平____,城镇化率一般达70%以上,处于城镇化发展的________阶段。
(2)主要表现: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在地域上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形成________带。
②重视城镇创新和城镇质量改善。发展“生态城市”“紧凑型城市”,提出“__________”等新理念。
(3)郊区化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1)主要特点:起步____、总体水平______、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城镇化____________阶段,城镇化率多在50%以下。
(2)主要表现: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总数。
②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质量差异显著。有些国家存在______________或滞后城镇化问题。
(3)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拓展延伸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出现的一般顺序是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和美国成长起大批工业城市,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下表)。20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城市中心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主要迁往周边村镇。
英国、美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区域认知]对比说明1800年到1920年英国、美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综合思维]分析英国伦敦城市中心地区大量人口迁往周边村镇的主要原因。
3.[地理实践力]解决伦敦城市中心地区大量人口减少的措施有哪些?
(2022·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期末)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 B.M、N、P
C.P、M、N D.N、M、P
读“某城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回答3~5题。
3.该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
①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 ②再城市化现象
③人口迁移的方向 ④郊区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
①政府机构集中 ②土地价格高 ③交通通达度提高 ④环境质量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该城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C.城市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
D.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
目标3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我国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____占有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城乡发展______。
(2)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大。
2.新型城镇化
(1)含义:以____________、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2)典型模式:________模式在突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型城镇化意义
(1)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2)有助于进一步____________,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3)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____________,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判断
1.中国的城镇化目前处在加速发展阶段。( )
2.合理有序的城镇化发展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进步有利。( )
3.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大、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大。( )
为贯彻中央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云南提出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新型发展模式,这是对传统城镇形象的一次重塑和再造。据此完成1~2题。
1.云南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 )
A.发展山地旅游业 B.实现郊区化
C.拓展生存空间 D.保护优质耕地
2.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有利于( )
①改善生活环境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缓解人地矛盾 ④破坏坡地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2·湖南怀化模拟)下图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部分)。读图,完成3~4题。
3.城镇化水平中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B.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迁移
C.城乡间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合理措施是( )
①扩大城市和县城的建设用地 ②加强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 ③城市产业升级,拓展生态空间 ④严格区分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三节 城镇化
目标1 城镇化及其过程
新知预习
1.(1)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活动 (2)非农人口 城市数量变化 (3)城镇化率 (4)社会经济发展
2.工业革命
4.(1)第二、三产业 (2)产业结构 (3)科技进步 (4)城乡交流
判断
1.× 2.× 3.× 4.×
核心探究
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原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2.环境方面: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对点落实
1.A 2.C [第1题,读图可知,甲区域景观城镇化与人文城镇化水平都较高,城镇化水平最高,A项正确;乙区域人文城镇化水平较高,但景观城镇化水平低,总体发展指数较低,B项错误;丙、丁两区域总体指数为负值,水平低,C、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乙区域的人文城镇化指数高,景观城镇化指数低,所以在今后要合理规划,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属于景观城镇化的范畴,故A、B项错误,C项正确;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在人文城镇化指数中,已经处于较高水平,D项错误。]
3.C 4.A [第3题,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型封闭小区占地面积大,人多车多,出口少,人流车流高峰时段,小区内居民的进出等待时间长,A错误;大型封闭小区占地面积大,会阻断一些交通要道,市民途经此区域要绕行,出行距离增加,出行时间延长,B错误,C正确;大型封闭小区面积大,降低了小区周围的城市路网密度,D错误。故选C。第4题,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市民出行的时间和距离,大型封闭小区应分成几个相对开放的住宅小区,A正确;出口避开城市道路和统一封闭管理,会导致住宅小区居民出行不便,B、D错误;大型封闭小区占地面积大,住户人数多,广场布局在小区周围更会加剧交通不便,C错误。故选A。]
目标2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新知预习
1.(1)早 高 成熟 (2)①大城市 ②智慧城市
2.(1)晚 低 加速发展 (2)②过度城镇化
核心探究
1.英国城镇化起步早,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
2.城市中心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周边村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
3.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活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人员返回城市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对点落实
1.C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化的速度都一直处于正值状态,势必使城镇化的水平一直处于不断提高状态,所以图示的时间范围内,在N时段时该地城镇化水平处于较高状态;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慢,水平低;在P时段,城镇化速度最快,城镇化水平在提高;在N时段,城镇化速度减慢,甚至有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加拉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城镇化速度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处于M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处于城镇化迅速提高阶段,处于P阶段;英国是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但现在发展速度慢,处于N阶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B 4.B 5.B [第3题,近郊区人口增加较多,核心区人口减少较多,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向郊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图示信息未反映出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第4题,近郊区地价低,随着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第5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目标3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新知预习
1.(1)人均 不平衡
2.(1)城乡统筹 (2)珠三角
3.(1)增加农民收入 (2)开拓市场 (3)城乡差别
判断
1.√ 2.√ 3.√
对点落实
1.D 2.A [第1题,由材料“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可知,云南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保护优质耕地,D对。山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发展山地旅游业不是“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目的,A错。云南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不是为了实现郊区化也不是为了拓展生存空间,B、C错。第2题,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②对。减少城镇占用耕地,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③对。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①对。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有利于保护坡地生态环境,④错。故选A。]
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常住人口为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导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上升,因此图中城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正确;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迁移是城镇化的两种表现,A、B错误;交通的改善不是城镇化率差异的根本原因,C错误。第4题,《规划》中要求设区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到2020年要比2013年少,故扩大城市和县城的建设用地是错误的,①错误;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老年人的数量也增加,应加强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②正确;城市产业升级,拓展生态空间符合图中“设区城市和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上升的目标,③正确;严格区分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并不现实,④错。故选C。]
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资源问题
耕地减少
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
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排出烟尘;工矿企业排放废气;汽车、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尾气
合理布局对城市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废弃物
及时清理,实行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设置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堵问题
大城市人口和规模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机动车辆过快增长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通
社会问题
住房紧张、房价过高
大量人口无序涌入城镇
加快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制定法律法规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增加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管理粗放、犯罪率上升
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加强社会秩序管理
应急设施滞后
加强安全监管,健全城市应急体系
种族纠纷、社会秩序混乱
外来移民较多
加强社会秩序管理;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
项目
内容
出现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发生地区
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特大城市
社会背景
市区人口密度过大、建设用地短缺、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加剧、居住条件恶劣等
郊区化现
象特征
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随着人口向郊区迁移和郊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郊区人口增加;而商业和制造业等产业向郊区转移,导致中心城区衰落
原因
①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超过人口合理容量,导致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②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居住在郊区提供了方便;而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方式,又为弹性工作时间和居家办公等提供了保障。
③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
项目
过度城镇化(又称“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
滞后城镇化
含义
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
产生原因
城镇化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低,甚至未开始工业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而城镇无法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保障。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推力”大于“拉力”而产生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
政府为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发生而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发展
后果
造成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引发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突出国家
巴西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等
项目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向郊区迁移
人口、产业由市中心区迁往郊区以及周围的中小城镇和乡村,有些大城市中心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由郊区或农村向市中心区回流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等
人们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心区的再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年份
1800
1850
1890
1920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2,课后活动,练习检测,区域认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检测学习目标一,要点归纳,检测学习目标三,能力提升,检测学习目标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