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16)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
展开【配套新教材】(16)区域与区域发展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崇明岛是中国最大的沙岛,成陆历史已有1300多年,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两岛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其后崇明岛分属江苏省和上海市管辖。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和轮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在图示两岛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前,苏、沪间ab段行政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天然河道 B.山脊线 C.耕地边界 D.交通线
2.原崇明岛属上海市,现一小部分归江苏省管辖,主要是由于( )
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
②岛屿面积的逐渐扩大
③行政区属划分界线未变
④可共享两省优势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均较模糊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均为畜牧业
C.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D.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源
4.右图为该地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据此判断该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无法判断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读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
A.地势第三阶梯 B.东部季风区 C.内流区 D.东部经济地带
(2)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 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
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 D.六盘山可实施生态移民
6.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行政区域(如下图),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划分的主要指标和方法是( )
A.按照自然特征划分 B.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C.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 D.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
8.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 )
A.具有明确的边界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C.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D.区域间各方面均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外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内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0.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联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之间具有( )
A.整体性 B.单一性 C.关联性 D.连续性
12.图示两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地理位置 B.人均消费水平 C.人口分布 D.传统文化习惯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14.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读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各区域( )
A.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分布范围相当 D.边界清晰明确
16.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 )
A.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的高度越来越低 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17.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们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为研究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某中学研学小组到陕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从陕北到陕南地区民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陕北地区多以窑洞为主(图Ⅰ),陕南则是以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图Ⅱ)、四合院为主,结合陕西省位置图和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陕南地区民居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1分)
①气候类型
②地势起伏
③建筑材料
④地质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陕西省政府是为了___________而划定的,边界具有___________;陕西省又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部分,说明区域内部具有___________。(3分)
(3)陕北地区窑洞通常不设北窗,南窗面积较大,说明其原因。(6分)
(4)对比陕北和陕南地区民居的屋顶坡度差异,并据此推测陕北和陕南地区的降水特征。(6分)
18.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通常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却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大色区,形象地呈现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各自特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各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1分)
A.①——“金色中国” B.②——“黄色中国”
C.③——“绿色中国” D.④——“银色中国”
(2)①__________地区与④__________地区的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__________界线一致,该界线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4分)
(3)在我国东部季风区,1月__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是以__________为界。(3分)
(4)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命名各色区的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甲、乙两城市位于某大洲南部,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下图示意甲、乙两城市的地理位置。
(1)与甲城市相比,说明乙城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并分析成因。(5分)
(2)分析图示太平洋沿岸海岸线破碎的原因。(5分)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南岭是山脉,但又山不连脉,被分成了五堆,又称“五岭”,其与秦岭都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南岭的地域分界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某学者根据南岭两侧的气温与降水数据,绘制了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影响力值(影响力越大值越高)的逐月变化图。
(1)分析秦岭与南岭都能成为重要自然地理界线的原因。(4分)
(2)与秦岭相比,南岭的地域分界作用不够鲜明,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4分)
(3)指出图中代表气温影响力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2.B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才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合为一体之前被长江河道隔开,可推出上海、江苏两省市之前曾以长江口北河道为界,苏、沪间ab段行政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天然河道,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脊线、耕地边界、交通线,BCD错误;故选A。
2.根据材料可知,永隆沙和兴隆沙原本就属于江苏省,与原崇明岛之间的长江河道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行政界线,即图中ab段界线;虽然现在崇明岛因为沉积逐渐向北扩展与永隆沙和兴隆沙合为一体,岛屿面积扩大,但沪苏两省市行政界线并未调整改变,②④正确。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共享两省优势资源关系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
答案:3.D; 4.A
解析:3.通过看图分析,新垦区的边界线与行政边界均较游晰,A项错误。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决定性的因素是水源,D项正确。区域内部农业生产主要为畜牧业,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B项错误。任何相邻区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并不可能与非垦区相互独立,C项错误,故选D。
4.通过该地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可以看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比较多,水土保持、废物处理状况好,而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比例比较低,说明商品率低,因此还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故选A。
答案:5.B;6.D
解析:5.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战场位于第三阶梯,A错误;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南方、北方地区),只有位于青藏高原和新疆的三个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正确;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误;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它扶贫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误。
6.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A错误;罗霄山区位于南方(江西),年降水量大,应重点防治水土流失,湿润地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土地不易出现盐渍化,B错误;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差,且高原气候降水少,不适合发展灌溉农业,应适当发展畜牧业,C错误;六盘山区地形起伏大,年降水量较少,生态脆弱,可实施生态移民,寻找合适地区安置人们、帮助人们脱贫,D正确。
答案:7.D;8.A
解析:7.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划分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划分的主要指标和方法是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虽然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作为行政区域划分的指标不能是自然特征或者人文特征,必须是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行政区划之内的区域都是行政区政府的管理目标。D正确;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是自然区域;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是社会、文化区域;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往往是自然区域,ABC错误。故选D。
8.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区域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A正确;行政区之间的界限不具有过渡性,B错误;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是不会完全一致,C错误;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不是各方面均差异明显,D错误。故选A。
答案:9.C;10.B
解析:9.甲地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地是海南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甲地深居内陆,以内流河为主。乙地是海南岛,以外流河为主;甲地夏季冰雪融化量最大,河流水量多,形成汛期。乙地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所以两区域均以夏汛为主;甲地地形为盆地,河流由四周流向中心,水系呈向心状。乙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
10.读图判断,甲是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夏季光热充足,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乙是海南岛,位于热带,一年四季热量充足,经济开发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11.C;12.A
解析:11.由图可知,乙区域向甲区域输出资金、技术、产品等,而甲区域向乙区域输出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图中箭头反映的是两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体现了区域的关联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流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A正确;人均消费水平是区域发展水平的表现,而非其原因,B错误;与地理位置相比,区域的人口分布、传统文化习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答案:13.A;14.D
解析:13.本题考查区域自然要素。据材料可知,地名常与地理环境有关,是地理要素的表现。地名中的“河”代表水文;“梁”是一种地貌类型,故“梁”代表地貌;“柳”是指柳树,故代表植被。
14.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变化及比较。甲、乙两地区地名中都有“河”“沟”“湾”等出现,说明两地区地理环境曾经相似,均为河流较多的地区。但从图中可知,现在的乙地区河流分布较少,说明乙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项正确。
答案:15.A;16.D
解析:15.本题考查区域含义及特点。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个单一指标划分的,A项正确;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B项错误;据图中信息可知,各区域的分布范围并不相同,C项错误;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D项错误。故选A项。
16.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A项错误;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B项错误,D项正确;现代楼房的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同时越往南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楼房的影长越短,在楼间距相同的情况下,楼房可以越来越高,C项错误。故选D项。
17.答案:(1)C
(2)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明确性;差异性
(3)陕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不设北窗可减少冬季风的影响;南窗面积大有利于冬季获得更多阳光,增大室内的光照面积;屋内热量不易散失,冬季温度相对适宜。
(4)陕北地区的屋顶坡度小,陕南地区的屋顶坡度大。陕北地区的屋顶坡度小,不利于排水,说明当地降水少;陕南地区的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说明当地降水多。
解析:(1)导致陕南地区民居类型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内存在差异。根据所学知识,陕南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①错误;陕南地区内有山地、平原、谷地等不同地形,再加上民居的建造多就地取材,所以导致当地民居类型多样,故②③正确;陕南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条件差异不大,故④错误。
(2)陕西省政府是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边界具有明确性;陕西省又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部分,说明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
(3)陕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不设北窗,可以有效减少冬季风的影响,起到保温作用;陕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窗面积大有利于冬季室内获得更多阳光;不设北窗能减少室内外热量的交换,从而起到冬季保温的作用。
(4)屋顶坡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排水,因此坡度大小直接反映了当地的降水特征。根据所学知识,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小;陕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需要注意排水,因此屋顶坡度大。
18.答案:(1)C
(2)西北;北方;非季风区;海陆位置
(3)0℃;800;秦岭—淮河
(4)我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等北方地区,小麦、水稻成熟时一片金黄,所以命名为“金色中国”;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水热充足,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命名为“绿色中国”;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冰雪覆盖面积广,所以命名为“银色中国”;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命名为“黄色中国”。
解析:(1)④北方地区为“金色中国”;③南方地区为“绿色中国”;②青藏地区为“银色中国”;①西北地区为“黄色中国”。
(2)依据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等多个角度,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①西北地区与④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3)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在实际区域中是以秦岭—淮河为界,也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4)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各色区的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葱茏,被称为“绿色中国”;北方地区有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小麦、水稻成熟时一片金黄,被称为“金色中国”;西北地区因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荒漠、戈壁,被称为“黄色中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常年有冰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被称为“银色中国”。
19.答案:(1)乙城市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乙城市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处于(来自海洋的)西风的背风坡,受海洋的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
(2)海岸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岩石破碎;地处西风带,风大浪急,海浪的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
(2)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20.(1)答案:海拔较高;东西绵延较长;位置独特。
解析:秦岭和南岭都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海拔相对较高,且东西延伸较长,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阻挡明显,使冬季山脉南北两侧气温差异明显,同时,夏季对来自以南的湿润气流产生阻挡抬升作用,在南侧形成较多地形雨,故使夏季山脉南北降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山脉的南北气候形成明显差异,故而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2)答案:海拔相对较低;地形破碎,不连脉;多山口和谷地。
解析:南岭相对秦岭,海拔较低,阻挡作用不明显;南岭多山口和谷地,气流容易通过,南北差异相对较小。
(3)答案:甲,秋冬对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阻挡作用较强,夏季对东南季风影响较弱。
解析:由图可知,甲曲线在秋、冬、春季影响力较大,说明其对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明显,而夏季对来自东南的气流有抬升作用,主要是影响降水,对气温的影响不大,故可推出甲为气温影响力曲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习题:1.1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习题:1.1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19)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19)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十二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十二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