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4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说课课件ppt
展开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理解其大意;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了解“歌”这种体裁,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或寓理于景,或融理入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古体诗中表语气停顿的虚词 古体诗中,常用“之”“夫”“兮”“哉”等虚词,表示语气停顿,使句式便于诗人表达情感,具有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上两句每句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一个语气停顿,充分表达诗人的悲伤之情。前后句式,长短参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写出了什么?
时间 的绵长
粗笔勾勒,凸现宇宙天地的浩茫宽广和古今人事的沧桑易变。
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
2.“古人”与“来者”分别指谁?无“古人”、“来者”之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人”: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未来的燕昭王一类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写出了什么?
空间 的辽阔
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4.“念天地之悠悠”,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中考链接)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分析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偶……)及其作用
分析表现手法(对比、烘托、象征……)及其作用
叠词:增强语言的音韵美;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动词:强调过程及变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赋予画面动态感
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描绘意象的性质、状态
数词:表现数量,巧用夸张,凸显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置于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5.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6.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失意孤独、寂寞苦闷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登幽州台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279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登幽州台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诗文朗读,字词正音,朗读诗歌夯实基础,作者简介,过程安排,初读诗歌疏通文意,诗意疏通,悲伤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多媒体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七下古诗词登幽州台歌课件ppt、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质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质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023春季语文备课《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pptx、2023春季语文备课《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doc、2023春季语文备课《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导读练习doc、黄金台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