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9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937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9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937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9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937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1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10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8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7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6 试卷 0 次下载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9
展开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是最年轻的一门。孔德在他《实证哲学教程》里采取这个名字到现在还不过近一百年,而孔德用这名词来预言的那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应当相等于现在我们所谓“社会科学”的统称。斯宾塞也是这样,他所谓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总论。把社会学降为和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并非创立这名称的早年学者所意想得到的。
社会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其实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里牵涉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划分。如果我们承认政治学、经济学有它们特殊的领域,我们也就承认了社会科学可以依社会制度加以划分:政治学研究政治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等。社会现象能分多少制度也就可以成立多少门社会科学。现在的社会学,从这种立场上说来,只是个没有长成的社会科学的老家。一旦长成了,羽毛丰满,就可以闹分家,独立门户去了。这个譬喻确实是说明了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趋势。如果社会学要成为综合性的科学,从边缘入手自不如从堂奥入手。以社会现象本身来看,如果社会学不成为各种社会科学的总称,满足于保存一个空洞的名词,容许各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对各个社会制度做专门的研究,它可以从两层上进行综合的工作:一是从各制度的关系上去探讨。譬如某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常和某一种经济制度的形式相配合,又譬如在宗教制度中发生了某种变动会在政治或经济制度引起某种影响。二是从各制度的相互关系上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社会学在这里可以得到各个特殊的社会科学所留下的,也是它们无法包括的园地。
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一个社区都有它的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因之,现代社会学的一个趋势就是社区研究,也称作社区分析。
社区分析的初步工作是在一定时空坐落中去描画出一地方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在这一层上可以说是和历史学的工作相通的。社区分析在目前虽则常以当前的社区作研究对象,但这只是为了方便的原因,如果历史材料充分的话,任何时代的社区都同样可作分析对象。
社区分析的第二步是比较研究,在比较不同社区的社会结构时,常会发现每个社会结构都有它配合的原则,原则不同,表现出来结构的形式也不一样。于是产生了“格式”的概念。在英美人类学中这种研究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在什么决定“格式”的问题上却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材料二:
《乡土中国》的研究属于社会学的“社区分析”,目标是剖析“社会结构的格式”。社会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经济的、政治的、制度的,等等,也可以是宏观研究,但费孝通采用的是社会学的“社区分析”,从微观入手,达到宏观的认识。
1936年费孝通曾对家乡一个村庄做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题为《中国农民的生活》的博士学位论文(后翻译成中文出版,取名《江村经济》)。在写作《乡土中国》之前,费孝通又到广西、云南等地做过长期艰苦的“蹲守”式的田野调查,了解乡民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文化。《乡土中国》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非常“有料”,非常“接地气”,这也是本书能够成为经典,影响远远超出所属学科范围的原因。阅读《乡土中国》,我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社会科学家那种扎根现实生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乡土中国》一般都会对其中大量民俗调查案例感兴趣,但不要满足于“猎奇”,还应当注意观察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材料的。费孝通的“拿手好戏”是筛选案例材料,提炼为可以印证乡村社区结构特征的“现象”,并和其他不同“文化格式”进行比较,以凸显乡土中国的特殊性。材料一经筛选提炼,典型性和代表性凸显,就往“现象级”提升,以便进入理论分析的层次。该书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吸收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站位和厚重的学术分量,而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没有任何理论的炫耀。如何观察社会的文化的“现象”,如何用科学的理论解释“现象”,是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费孝通用的主要是社会学的角度,然而他在方法论上的启示是“溢出”社会学范围,具有普遍意义的。
《乡土中国》重在客观论证,我们依然感觉得到其中流淌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加深了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乡土中国》论析的是旧中国的农村,它的问世到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变”中又有哪些“不变”?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和融合,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交流,给社会带来哪些利弊?我们会想到当今的农村,想到农民工,想到社会习俗与风气,想到传统文化,想到中国的过去与未来,等等。好书就是这样,总能引起无尽的思考。
(摘编自温儒敏《〈乡土中国〉导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学是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是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是所有社会科学中最年轻的学科门类。
B.现代社会学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对各个社会制度做专门的研究,另一方面还要对每个具体的社区作比较分析。
C.社会分析可以从宏观研究入手,也可以从微观分析入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殊途同归,达到对各种不同社会结构格式的宏观的认识。
D.费孝通通过长期艰苦的“蹲守”式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民俗调查案例材料,经筛选提炼,将这些材料由“现象级”提升至理论分析的层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学不能满足于保存一个空洞的名词,它容许各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对各个社会制度从制度的关系和结构的格式两个层面做专门的研究分析。
B.《乡土中国》通过筛选民俗调查案例材料,印证乡村社区结构特征的“现象”,并和其他不同“文化格式”进行比较,凸显乡土中国的特殊性。
C.《乡土中国》的创造性在于它不仅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非常“有料”和“接地气”,而且不露痕迹地吸收融合与社会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D.费孝通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中国农村社会的文化“现象”,并用科学的理论解释这些“现象”,这种方法被视为社会学研究的典范。
3.下列关于《乡土中国》导读的四点建议,最适合用来阅读材料一的一项是( )
A.书的类型决定读法。 B.读书宜先“粗”后“细”。
C.要紧的是“抓概念”。 D.材料上升为“现象”分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和语言风格。
5.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的学术价值。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学会“下先手棋”。
(2)《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1.A 2.D 3.C 4.①行文脉络:首先引出“社会学”的概念,然后借助一个譬喻说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趋势,最后阐释社区研究的工作流程。
②语言风格:通俗简洁,生动晓畅,善用譬喻和对比;举例生动贴切而有生活气息,论述严谨,语言朴实。 5.①在学术思想和大众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关系,提供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②为社会变迁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借鉴;
③加深读者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④加深读者对社会学本质特点的深入了解,学习社会科学家那种扎根现实生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它是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把社会学降为和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并非创立这名称的早年学者所意想得到的”和材料一第二段“社会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其实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可知,社会学是否应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并列还不能确定。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费孝通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中国农村社会的文化‘现象’”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吸收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费孝通用的主要是社会学的角度,然而他在方法论上的启示是‘溢出’社会学范围,具有普遍意义的”可知,费孝通的这种方法已经“溢出”社会学范围,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乡土中国•后记》中提到两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和“社区”,“细读”时要作为重点去“抓”。“抓概念”就是抓观点、抓重点、抓关键,抓住了才能纲举目张,把握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理解其研究的价值。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行文脉络: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关键句“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是最年轻的一门。孔德在他《实证哲学教程》里采取这个名字到现在还不过近一百年,而孔德用这名词来预言的那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应当相等于现在我们所谓‘社会科学’的统称”可知,首先引出“社会学”的概念;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关键句“现在的社会学,从这种立场上说来,只是个没有长成的社会科学的老家。一旦长成了,羽毛丰满,就可以闹分家,独立门户去了。这个譬喻确实是说明了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趋势”可知,然后借助一个譬喻说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关键句“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第四段关键句“社区分析的初步工作是在一定时空坐落中去描画出一地方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和第五段关键句“社区分析的第二步是比较研究,在比较不同社区的社会结构时,常会发现每个社会结构都有它配合的原则,原则不同,表现出来结构的形式也不一样”可知,最后阐释社区研究的工作流程。
语言风格:“从这种立场上说来,只是个没有长成的社会科学的老家。一旦长成了,羽毛丰满,就可以闹分家,独立门户去了”运用了譬喻的修辞手法,“如果我们承认政治学、经济学有它们特殊的领域,我们也就承认了社会科学可以依社会制度加以划分:政治学研究政治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简洁,生动晓畅,善用譬喻和对比;“譬如某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常和某一种经济制度的形式相配合,又譬如在宗教制度中发生了某种变动会在政治或经济制度引起某种影响”举例生动贴切而有生活气息,论述严谨,语言朴实。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1936年费孝通曾对家乡一个村庄做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题为《中国农民的生活》的博士学位论文(后翻译成中文出版,取名《江村经济》)。在写作《乡土中国》之前,费孝通又到广西、云南等地做过长期艰苦的‘蹲守’式的田野调查,了解乡民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文化。《乡土中国》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非常‘有料’,非常‘接地气’,这也是本书能够成为经典,影响远远超出所属学科范围的原因”可知,在学术思想和大众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关系,提供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结合“《乡土中国》论析的是旧中国的农村,它的问世到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变’中又有哪些‘不变’?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和融合,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交流,给社会带来哪些利弊?我们会想到当今的农村,想到农民工,想到社会习俗与风气,想到传统文化,想到中国的过去与未来,等等”可知,为社会变迁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借鉴;
结合“《乡土中国》重在客观论证,我们依然感觉得到其中流淌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加深了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知,加深读者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合“阅读《乡土中国》,我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社会科学家那种扎根现实生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知,加深读者对社会学本质特点的深入了解,学习社会科学家那种扎根现实生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6.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纵使相逢应不识 料得年年肠断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治”“君”“奔”“纵”“逢”“料”“肠”。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10: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10,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文学类阅读-双文本,两千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11: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1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8: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考前天天练08,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