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顺义、昌平、延庆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10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展开北京市通州、顺义、昌平、延庆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10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通州·统考三模)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实验现象
ⅰ
将铜粉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稀
溶液变蓝,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至不再产生气泡时,铜粉有剩余,余液呈酸性
ⅱ
继续向ⅰ中试管加入少量固体
又产生气泡,铜粉减少,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
ⅲ
取饱和溶液,加入少量固体和铜粉
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关
B.ⅰ、ⅱ中铜粉减少的原因能用相同的离子反应解释
C.ⅰ中余液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
D.用一定浓度的与也能使铜粉溶解
2.(2022·北京通州·统考模拟预测)镁与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可得到、、、、等还原产物(每种情况只考虑生成一种还原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4g镁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时消耗
B.消耗等量的镁生成的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C.生成氢气时所用硝酸浓度应小于生成其它产物时所用硝酸浓度
D.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和消耗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3.(2021·北京通州·统考一模)下列对于“实验操作”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两支盛有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苯和通入足量乙烯
溶液均褪色
溴与苯、乙烯都能发生反应
B
向某钠盐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可能为Na2S2O3
C
向盛有10滴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KCl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0.1mol/LKI溶液
先观察到白色沉淀,后沉淀颜色变为黄色
Ksp(AgCl)<Ksp(AgI)
D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样品已变质
A.A B.B C.C D.D
4.(2021·北京通州·统考一模)“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关于如图所示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5.(2021·北京顺义·统考一模)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证明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
证明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A.A B.B C.C D.D
6.(2022·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实验室制备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制备装置合理的是
物质
试剂
A
NH3
Ca(OH)2+NH4Cl
B
SO2
H2SO4(浓)+Cu片
C
NO2
HNO3(稀)+Cu片
D
CH3COOCH2CH3
C2H5OH+ CH3COOH
A.A B.B C.C D.D
7.(2020·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目的
A
稀硫酸
Na2S
AgCl的浊液
验证Ag2S比AgCl难溶
B
浓硝酸
Cu片
NaOH溶液
探究浓硝酸具有氧化性
C
硫酸
Na2SO3
酸性KMnO4溶液
探究SO2具有还原性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验证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A B.B C.C D.D
8.(2021·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B.将氯气通入KBr溶液,溶液变黄
C.氢气通入氧化铜中加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氨气通入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9.(2022·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X中试剂
Y中试剂
A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B
用Cu与浓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2
水
浓硫酸
C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饱和NaHCO3溶液
浓硫酸
D
锌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H2
水
浓硫酸
A.A B.B C.C D.D
10.(2022·北京延庆·统考一模)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后的试管倒扣在水槽里的水中,观察。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NH3与H2O发生了反应
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NH3在水中的溶解达到了饱和
C.取试管中少量无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NH3 + H2ONH3·H2ONH+ OH-
D.将实验后试管中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pH会降低,主要是由于NH3被空气中的O2氧化
11.(2022·北京延庆·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铵盐都能与碱发生反应,可用作化肥
B.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C.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D.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
12.(2022·北京延庆·统考一模)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NH3
NH4Cl
a
e
B
Cl2
MnO2+浓盐酸
b
d
C
NO2
Cu+浓HNO3
b
f
D
CH2=CH2
C2H5OH+浓H2SO4
c
f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2021·北京延庆·统考一模)合成氨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1)传统工业合成法:反应为N2(g)+3H2(g)2NH3(g) ∆H。科学家研究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反应步骤与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微粒用*标注,省略了反应过程中部分微粒)。
①N2的电子式是___。
②写出步骤b的化学方程式___。
③由图象可知合成氨反应的∆H__0(填“>”、“<”或“=”)。
④工业生产中,除了温度采用400℃—500℃外,促进该反应正向进行的措施是(至少两点)___。
(2)电化学制备方法:目前科学家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研究室温下合成氨并取得初步成果,示意图如图:
①氢化酶区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②溶液中H+的移动方向是___(填“向左”或“向右”)。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该装置可以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极a是燃料电池的负极
C.该方法相较于传统工业合成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三、实验题
14.(2020·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实验小组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NaNO2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________。
(3)为检验B中制得NaNO2,甲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试管
操作
现象
①
2 mLB中溶液
加2 mL 0.1 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②
2 mLB中溶液
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 mL 0.1 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变蓝
③
2 mLH2O
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 mL 0.1 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4)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NaNO2,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_________。
II.探究NaNO2的性质
装置
操作
现象
取10 mL1 mol/LNaNO2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H2SO4酸化,再加入10 mL1 mol/LFeSO4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O2。
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资料:i.[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ii.HNO2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NO和NO2气体。
(5)溶液迅速变为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6)已知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7)最终棕褐色溶液的成分是Fe(OH)x(SO4)y,测得装置中混合溶液体积为20 mL,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组成。
资料:充分反应后,Fe2+全部转化为Fe(OH)x(SO4)y。
Fe(OH)x(SO4)y中x=_______(用含V1、V2的代数式表示)。
四、工业流程题
15.(2021·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NH3的电子式为___。
(2)设备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设备Ⅲ中生成HNO3化学方程式为__,设备Ⅲ在工作时不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
(4)设备Ⅳ中的尾气主要为NO,可以用NaClO溶液吸收,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NO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NaClO性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和NO,其离子方程式为__。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i.将铜粉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稀HNO3,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硝酸铜,溶液变蓝,开始产生无色气体,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铜粉有剩余,溶液为酸性;
ii.继续向i中试管加入少量固体NaNO3,由于铜粉剩余,溶液为酸性,加入硝酸钠,等同于加入了稀硝酸,所以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硝酸铜,产生无色气体,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同时可知推论i中的酸性是硝酸有剩余;
iii.饱和Cu(NO3)2溶液,加入少量固体NaNO3和铜粉,三者不反应,无明显变化;
【详解】A.由i、ii分析可知i还有硝酸剩余,不能将铜全部溶解,故硝酸氧化性和浓度有关,A正确;
B.i、ii铜粉减少的原因均为硝酸和铜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能用相同的离子反应解释,B正确;
C.由i、ii分析可知i还有剩余氢离子,不能说明余液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铜离子水解所导致,C错误;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化性,可以将铜氧化,故用一定浓度的H2SO4与NaNO3也能使铜粉溶解,D正确;
故答案选C。
2.D
【详解】A.24g镁与硝酸反应失去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的为mol= 0.25mol,同时生成,根据氮原子守恒消耗的硝酸为0.25mol×2+1mol×2=,A正确;
B.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各种还原产物时需要电子最少的是,因此消耗消耗等量的镁生成的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B正确;
C.硝酸浓度较大时硝酸根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因此会得到含氮的还原产物,生成氢气时硝酸浓度应该很小,C正确;
D.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和需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8,因此消耗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D错误;
故选D。
3.B
【详解】A.苯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错误;
B.Na2S2O3可以在酸性环境中发生歧化生成SO2,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
C.根据现象可知AgI比AgCl更容易沉淀,二者为同类型沉淀,所以Ksp(AgCl)>Ksp(AgI),C错误;
D.溶于稀硫酸后,即便Fe(NO3)2没有变质,酸性环境中也会将Fe2+氧化为Fe3+,此实验无法证明Fe(NO3)2是否变质,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A
【详解】A.加热氯化铵分解,在上方HCl与氨气化合生成氯化铵,则①中封管内固体由下方转移到上方,A正确;
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加热时氨气逸出,酚酞溶液褪色,冷却时氨气溶于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B错误;
C.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加热可分解,则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C错误;
D.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题中实验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D
【详解】A.氧化钙固体中滴加浓氨水,反应吸水放热, NH3·H2O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氨气、放热降低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可用于在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A正确;
B.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乙酸乙酯粗产品,导管没有插入液面下可以防倒吸,B正确;
C.不纯的铁碳合金在饱和食盐水中能发生吸氧腐蚀, C正确;
D.通过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通过将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产生白色硅酸沉淀,可证明酸性:碳酸>硅酸,装置中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混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导致盐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对实验有干扰,D错误;
答案选D。
6.B
【详解】A.用Ca(OH)2+NH4Cl制备氨气,是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为了避免试管炸裂,试管口应该向下倾斜,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和浓硫酸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SO2,故B符合题意;
C. HNO3(浓)+Cu片常温下会生成NO2,不需要加热而且需要浓硝酸,故C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制备CH3COOCH2CH3,需要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且为了得到较纯净的产物需要把蒸汽通入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D
【分析】
【详解】
A. 在装置②中H2SO4与Na2S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气体,气体进入③中与AgCl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Ag2S黑色沉淀,从而可证明Ag2S比AgCl更难溶,A正确;
B. 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Cu(NO3)2、红棕色气体NO2、H2O,NaOH溶液吸收NO2气体,变为NaNO3、NaNO2和水,从而防止了大气污染。在HNO3中N元素为+5价,反应后变为NO2中的+4价,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从而可证明浓硝酸具有氧化性,B正确;
C. 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SO2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看到溶液紫色褪色,可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正确;
D. 浓硝酸与Na2CO3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O2气体,证明酸性:HNO3>H2CO3;但由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硝酸蒸气进入装置③中,会发生反应:2HNO3+Na2SiO3=H2SiO3↓+ 2NaNO3,得到结论酸性:HNO3>H2SiO3;在③中CO2气体也会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H2SiO3↓+ Na2CO3,产生白色硅酸沉淀,因此不能证明白色沉淀是那种物质反应产生,故不能得到结论:酸性:HNO3>H2CO3> H2Si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8.B
【详解】A.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表现漂白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溶液变黄说明有单质溴生成,反应中氯气被还原,故B符合题意;
C.氢气通入氧化铜中加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反应中氢气被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氨气表现碱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MnO2和浓盐酸常温下不反应,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
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得到NO,集气瓶中混有氧气,会得到NO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故B错误;
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0.C
【详解】A.试管内液面上升,不能证明NH3与H2O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由于NH3极易溶于水,A错误;
B.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一定纯净,NH3极易溶于水,1:1溶解时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则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不是因为NH3在水中的溶解达到了饱和,而是因为收集的NH3中含有少量的空气杂质,B错误;
C.取试管中少量无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原因是:NH3 + H2ONH3·H2ONH+ OH-,C正确;
D.常温下NH3不能被O2氧化,将实验后试管中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pH会降低,不是由于NH3被空气中的O2氧化,是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导致NH3 + H2ONH3·H2ONH+ OH-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碱性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C。
11.C
【详解】A.铵盐可用作化肥是由于含有N元素,且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与其都能与碱发生反应无关,A不合题意;
B.Al2O3可用于电解冶炼铝是由于其含有铝元素且熔融状态能够导电,与其具有两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稀硫酸可用于除去铁锈,就是利用其酸性,C符合题意;
D.次氯酸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而漂白,与其见光易分解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D
【详解】A.制备氨气应选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只用氯化铵无法制得氨气,A错误;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生成氯气,制备装置应选用c,B错误;
C.NO2会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
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制取乙烯,所以制备装置选c,乙烯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1) 2*NN+H2=2*NNH(或*NN+H2=*NNH+H) < 增大压强;增大氢气或者氮气的浓度;移走氨气
(2) H2+2MV2+=2H++2MV+ 向右 BC
【详解】(1)N2的氮原子间是氮氮叁键,电子式是;从图中可知,步骤b是*NN生成*NNH,化学方程式是2*NN+H2=2*NNH(或*NN+H2=*NNH+H);从反应物“N2+3H2”到生成物“2NH3”总能量下降,反应过程放出热量,故∆H<0;反应N2(g)+3H2(g)2NH3(g),气体物质系数正向较小,为促进该反应正向进行,可以增大体系压强、增大氢气或者氮气的浓度、移走氨气等;
(2)电极a MV+转变成MV2+失去电子,作负极,电极b是正极,氢化酶区域MV2+转变成MV+,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2MV2+=2H++2MV+;溶液中阳离子朝正极移动,质子交换膜允许H+通过,故溶液中H+的向右移动;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相较于传统工业合成氨的高温高压,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选择BC;
【点睛】注意从题给示意图中观察物质的变化方向和途径,第一题结合原子守恒,第二题结合氧化还原原理,是解题突破口。
14.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防止倒吸(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证明当溶液中c(I-)和c(H+)相同时,空气中O2不会氧化I- NO2可能与H2O、NaOH反应生成NaNO3,酸性条件下NO3-可能也会氧化I- 酸性条件下,NO2-+H+HNO2,HNO2分解产生NO与溶液中Fe2+结合形成[Fe(NO)]2+,因此溶液呈棕色 4[Fe(NO)]2++O2+4H+=4Fe3++4NO+2H2O
【分析】I.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H2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NO2被水吸收得到NaNO2和水,为防止倒吸现象,在导气管末端安装了一个倒扣的漏斗,NaNO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KI氧化为I2而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据此检验NaNO2的存在,若气体中NO2过量,与碱反应产生NaNO3,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以氧化I-为I2而会产生干扰;
II.(5)根据[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分析溶液颜色变化;
(6) [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产生Fe3+使溶液颜色变浅;
(7)根据Fe(OH)x(SO4)y与H+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x计算。
【详解】(1)A中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扩大了气体与NaOH的接触面积,是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
(3)实验③和实验②比较,溶液中c(I-)和c(H+)相同时,前者溶液变为蓝色,后者不变蓝色,证明空气中O2不会氧化I-的目的;
(4)在装置A中反应产生NO,有一部分NO与通入的O2反应产生NO2,若通入NaOH溶液中NO、NO2的物质的量相等,就会发生反应:NO+NO2+2NaOH=NaNO2+H2O,若NO2的物质的量比NO,还会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NO3,酸性条件下NO3-可能也会氧化I-产生I2而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补做实验;
(5)NaN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O2,离子方程式为:NO2-+H+HNO2,HNO2不稳定,分解产生NO,NO与FeSO4溶液中的Fe2+结合形成[Fe(NO)]2+,使溶液呈棕色;
(6)[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溶解在酸性溶液中O2氧化产生Fe3+,同时得到NO,导致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在溶液上方变为浅红棕色气体;
(7)根据反应H++OH-=H2O可知Fe(OH)x(SO4)y与H+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x,10 mL1 mol/LFeSO4溶液中含有Fe2+的物质的量是n(Fe2+)=c·V=1 mol/L×0.01 L=0.01 mol,最后Fe2+全部转化为Fe(OH)x(SO4)y,溶液体积为20 mL则在3 mL溶液中含有Fe(OH)x(SO4)y的物质的量n[Fe(OH)x(SO4)y]=×0.01 mol=1.5×10-3 mol,其反应消耗H+的物质的量为1.5x×10-3 mol=0.1 mol/L×(V1-V2) ×10-3 L=(V1-V2) ×10-4 mol,解得x=。
【点睛】本题考查了NaNO2的制备、性质及物质化学式的测定。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干扰因素的产生与排除、实验方案的设计、滴定方法的计算等。要结合题目已知信息,利用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信息接受和使用能力及知识应变能力。
15. 4NH3+5O24NO+6H2O 4NO+3O2+2H2O=4HNO3或2NO+O2=2NO2,3NO2+H2O=2HNO3+NO 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3HClO+2NO+H2O=3Cl-+2NO+5H+或3ClO-+2NO+H2O=3Cl-+2NO+2H+ 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详解】(1)NH3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 。
(2)由框图可知:设备Ⅱ是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故答案:4NH3+5O24NO+6H2O。
(3) 由框图可知:设备Ⅲ中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HN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或4NO+3O2+2H2O=4HNO3。设备Ⅲ在工作时不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NO循环利用,最终全部转化成HNO3,故答案:2NO+O2=2NO2,3NO2+H2O=2HNO3+NO,或4NO+3O2+2H2O=4HNO3;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4)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和NO,其离子方程式为3HClO+2NO+H2O=3Cl-+2NO+5H+或3ClO-+2NO+H2O=3Cl-+2NO+2H+,故答案:3HClO+2NO+H2O=3Cl-+2NO+5H+或3ClO-+2NO+H2O=3Cl-+2NO+2H+。
②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NO转化率越高,故答案: 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5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2):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5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2),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4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4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31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5):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31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5),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