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完成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散步》导学案 第1课时主备人:杜云涛 审核人: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3、赏析语言,体会对称语句的好处。【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2、掌握生字词。3、理解课文,总结人物形象。4、赏析语句。【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感情。查工具书,在括号中注音或填写汉字,在横线上解释词语。信服 两全 拆散( ) 分歧( ) 嫩( )芽 一shà( )时水波lín lín( )( )各得其所 2、找出散步的时间(季节) 、地点 、人物 ;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 、经过 、结果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参考课后第一题,请换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二、合作探究1、回顾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几句)2、在空格上加上一个形容词 。 的爸爸 , 的妻子 , 的奶奶 , 的儿子。3、课文中有许多对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答:句子有对称的美感。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答:(2)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答:(3)我蹲下来,背起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答:三、成果展示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请一个同学把自己拟的标题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从哪个角度拟的。四、精讲点拨1、《散步》是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记叙了什么样的“生活细节”,渗透着什么样的亲情,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2、《散步》和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当堂训练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委屈: 2、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3、说说下列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特点:作用:【完成作业】1、仿写句子(任选一个)(1)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 ; 亲情是 。(2)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那 着亲情;那 着亲情。【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备课上课,你有什么发现和反思?(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你有什么感悟和不足? 《散步》导学案 第2课时主备人:杜云涛 审核人: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1、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2、理解课文主题,培养敬老爱幼、珍惜亲情、勇于承担责任的美德。【学习内容】1、学习细节描写。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3、总结课文主题。4、培养传统美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读一读。2、总结课文的主题。 3、回忆一下父母在家里是怎样敬老爱幼、承担家庭责任的。二、 合作探究1、积累感恩父母的古诗句和现代诗。 2、交流一下对本文主题的概括。 三、成果展示1、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诵几句感恩父母的古诗词或现代诗。 2、请一位同学说一下父母在家里是怎样做到敬老爱幼、承担责任的? 四、精讲点拨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面对分歧,“我”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说说你的理解。 五、当堂训练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仿照以上句子描写秋天的景色:“这北方初秋的田野, 。这一切都让人心里涌起一样东西——欣喜。”【完成作业】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 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5、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备课上课,你有什么发现和反思?(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你有什么感悟和不足?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活动一:“孝”之主题,活动二:“孝”之海报,活动三:“孝”之辩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