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展开第四单元 三角形
单元目标:
1.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指出底与相对应的高。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星任意两边之和大于大三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经历积极探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根据不同标准对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认识三角形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
学习目标:
1. 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 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3. 培养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三角形高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橡皮筋
导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引入
1.出示P34主题图
春天到了,同学们来到生态公园,请看,公园中都有哪些图形?其中,最多的图形是什么?
2.揭示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的用处真大,今天,我们就走进三角形的王国,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板书:三角形的特征)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 1.学习例1,三角形的含义
(1)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
①生活中还有很多三角形,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P35例1中的图形)
②想象三角形:同学们看见了这么多三角形,又能找出、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请你闭上眼睛,现在,你头脑中还有三角形吗?
③画三角形
你能把头脑中的三角形画出来吗?
请画出一个三角形。(提示:用工具画)
(2)比较归纳,揭示三角形的含义
①画三角形的反馈:
同桌相互比较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认为画得满意的给对方一个微笑。
敢于说出自己的三角形没画好的原因是什么的同学请高高举起手来。
反馈: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并评价自己画的三角形怎么样?
②感受三角形的含义
老师发现你们画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小组活动要求:1、独立观察比较,三角形由哪几部分组成?
2、同桌交流,边指边说你的发现。
预设:都有三条边,都有三个角......
师板书: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
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就是三角形的组成部分,它们应该在哪个位置呢?请你看书P35,并完成下面的要求。
要求:了解三角形各个部分名称。
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来。
把自己的标注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
反馈:
你想把你的成果向大家展示吗?(有意识指名两人展示----全对的、顶点和角不明确的)
你想向大家提醒什么地方?(重点辨析:顶点、角的名称和位置)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有一点感觉了吗?(不说出来)
③归纳三角形含义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你能说说吗?(同桌互说)
看看书上是怎么说三角形的?找出来,并读一遍。“围成”什么意思?(首尾相连)
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3)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说说理由。
完成练习九第1题。(判断,并运用概念说明理由。重点说1、3号图)
活动二:2.学习例2,认识三角形的高
(1)建立高的概念
①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请看(课件出示斜拉桥——石门大桥)。
在这座桥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有的高、有的矮……)
要想知道这座斜拉桥从桥面到顶端的高度,你准备怎么测量?
小组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测量方法,并画图试一试。
2、组内交流,说一说你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画高?
3、组长汇总意见,分配好任务,准备汇报。
(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同学们都想到了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三角形的底。
②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重要的勾画下来。
从书上你知道了什么?(把三句话读一遍,什么叫高和底……,高的画法)
(2)画高
知道了三角形的高,怎样画高呢?
①生再说说怎么画高,同时投影出书P35例2。
②老师再演示画高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③高与底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三角形的底与高互相垂直。
(3)拓展
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条高呢?想一想。
我们了解了三角形高的知识,你能判断三角形的高吗?
(4)练习九第2题。
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是怎样研究的?
四、巩固练习
1.操作: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
要求:围一个三角形,同桌判断是否正确。
指出围成的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指出围成的三角形一组底和高。
2.练习九第3题。
三角形底和高都是线段,可以度量出它们的长度。
要求:先在书上用文字标出“底”,“高”,再度量出数据,标在书上。
3.练习九第4题
首先重点看第一个图:判断是否正确,说出是怎么得出个数的。(原图已有1个三角形,从顶点向底边连一条线,就增加了2个三角形,共3个三角形。)
第2课时 三角形三边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20厘米左右的吸管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同学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形,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有高、围成……)
2.既然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请看这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1)出示第一组小棒: 3厘米、4厘米、5厘米
学生上展示台上能围成三角形。
(2)这里还有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三角形吗?
出示第二组小棒: 3厘米、4厘米、8厘米。
学生上展示台上不能围成三角形。
(3)通过两次围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看来,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长度)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
二 、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1.学习例3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吸管来实验(师出示)。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画好刻度的吸管。
(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
要想操作得开心、顺利,我们要先读懂规则,读懂规则是顺利进行探索与发现的关键。请看屏幕(默读活动内容、表格)
小组活动要求:(课件出示,边出示内容边展示过程和材料)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活动,每人把吸管按整厘米的刻度任意剪成3段。
2、尝试用剪下来的3段吸管围三角形。
(注:一名组员在操作围三角形时,其余组员记录数据及结果)
3、组内汇总结果,组长分配任务,准备汇报。
请一人汇报小组4人完成的情况,师有意识分两种情况用表格形式板书。(能围的、不能围的各板书4组。)(5、6、9;3、8、6;10、7、4;7、7、7)(2、4、14;3、10、6;12、7、1;10、5、5)
能围成
5 | 6 | 9 |
3 | 8 | 6 |
10 | 7 | 4 |
7 | 7 | 7 |
不能围成
2 | 4 | 14 |
3 | 10 | 6 |
12 | 7 | 1 |
10 | 5 | 5 |
(3)思考讨论,发现规律
这些剪断的吸管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怎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怎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我们先来研究能围成的情况。
先观察黑板上左边的表格中的数据,再思考数据之间的关系,看看能发现什么奥秘。(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倾听)
正例中4个组,每组中一个算式:我们发现这4组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如5+6>9,3+8>6……这样就能围成三角形。(板书算式)
追问:谁有不同发现?
正例中一组数据中三个算式:我们认为一组数据算三次,两条边相加和大于第三条边。比如3+8>6;3+6>8;6+8>3(板书这3个算式),也就是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反例中一组中的二、三个算式:比如不能围成的情况:(3,10,6)3+10>6,但3+6<10,所以是“每两条边……或任意两条边”
得出结果:“每两条边相加”可以用一个词语代替吗?(尝试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一词)
再来看看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要求:小组观察4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4)得出结论
刚才我们通过用吸管围三角形,讨论能围成的情况、不能围成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伟大的发现去判断吧。
练习十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3.课堂活动第1题。
要求:独立判断,记录结果。
同桌交流结果及判断方法,并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操作验证。
思考“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你有什么窍门?(讨论、自评、互评,找到一些优化的方法。)
通过讨论,得出:先确定较小的两根,再找较大的第三根。
板书结果:14cm,20cm,30cm; 14cm,30cm,40cmM;20cm,30cm,40cm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判断围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还找到了比较快捷的方法,接下来,就用你们找到的法宝解决后面的问题吧。
三、达标检测
1.练习十第3题。
独立完成。反馈:与同桌交流想法。
2.练习十第2题。
(1)独立练习,反馈结果,说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会将表格中的数据作为三角形的第3边,将四组数据一一进行判断。)
(2)拓展:如果都用整厘米数表示,想想:最大可以是多少?(29)策略是什么?讨论。引导得出:13+17>( )
以此类推,最小可以是多少?策略又是什么呢?13+( )>17
再追问:哪些数据都满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
学习目标: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求未知角的度数,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学习难点: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三角形、量角器和不同形状三角形卡纸。
导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请按要求画一个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使它有两个直角。
谁完成了,请举手。(生都没完成)想想为什么画不出来?
2.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角之间一定藏有奥秘,我们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1.学习例4
(1)明确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师拿出三角形卡纸讲解,并标出角的符号及编号。)
内角和呢?
(2) 猜猜:多少度?(生齐:180o)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确定?验证过吗?
一起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180o
(3)验证三角形内角和180 o
小组活动要求:1、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独立操作,你有哪些方法来进行验证?
2、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验证方法,组员可提出质疑和补充。
(注:相同的方法不必重复说)
3、组长汇总意见,分配好任务,准备按序汇报。
量的:
生1:我是先量,再求和,度数分别是……,和是180o
生2:我也是先量,再求和,度数分别是……,和是175o
生3:……… ,和是183o
你认为出现不同结果能说得通吗?
度量的时候有误差,这是正常的。
撕拼的:
指名展示台上展示汇报:
这个三角形三个角能拼成180o,你们的那些三角形这样做,也有这样的结果吗?(生齐:有,都拼成了平角,180°)
课件演示:
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在屏幕上演示一次,请看:(撕拼演示)
撕拼:边看边跟老师叙述。(……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o)
这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就不用一个角一个角去量,这种方法好吗?
折拼的:
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折,它与刚才撕拼的方法相似,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方式。
折:边演示边问:折了几次?尤其是直角三角形,问:要折几次?为什么?
(4)得出结论
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验证,现在你可以肯定地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师在课题上完善板书(是180o)
用肯定的语气读一遍。
(5)看书
刚才我们自己动手验证了,你知道书上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吗? P37例4 。
反馈:你看懂了什么?(生汇报书上图的意思)
你认为哪句话重要,勾画下来。
刚才读了,前面也动手做了,那对于三角形内角和180°,还有什么疑问吗?
2.活动:
(1)回应前面的问题:
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画不出含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呢?现在你明白了吗?
既然没有一个三角形有2个直角,那一个三角形能有2个钝角吗?为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另外两个角可能是多少度?
要求:同桌轮换说,一人说,一人记。
反馈: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记在表格里。
看见表格里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只要另外两个角和是100°就行)
我们会用三角形内角和180°解决相关问题了。下面我们跟电脑玩游戏。
三、反思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呢?用了哪些办法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180°?(算、撕拼、折拼)。在看内角和时要特别注意什么?(看清是哪些角)
四、达标检测
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习的计算方法来做练习。
1.练习十第4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2.独立练习:练习十第5、6、7题。
3.练习十思考题(思维训练)
(1)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完成表格。
(2)反馈:说出你填的结果,再说出你的理由。
(3)表格中的“……”你怎么理解?如果要你继续填下去,你会吗?
(4)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呈现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规律,课堂活动,巩固练习,活动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数加减法,课堂问题生成,学习新知,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质疑激趣,引入新知,解决问题,探究新知,加深理解,联系生活,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