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761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761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761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
课题: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学习重点: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难点: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安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异国风光图画。《威尼斯的小艇》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牧场之国》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与夜晚的祥和寂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以及自然和谐的景观;《金字塔》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雄浑之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写了金字塔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备 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体会《威尼斯的小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1)快速浏览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1)快速浏览课文《牧场之国》,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4.教师小结: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语言运用,训练表达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这两段话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学生自由交流)(3)教师小结:第一段话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瞬间的喧哗来体现威尼斯的动态美。第二段话是《牧场之国》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晚上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体现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2.在这三种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①放学后的校园 ②群鸟飞过湖面 ③火车进站(1)这三种情景中,该怎样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呢?(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小结: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先描写出学生放学时喧闹的情景表现出校园的动态美,再描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来表现校园的静态美。第二种情景“群鸟飞过湖面”,先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时,水面上的各种变化来表现出湖面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后,水面慢慢恢复平静来表现湖面的静态美。第三种情景“火车进站”,先描写出火车进站后,人们嘈杂的喧闹声来表现火车站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火车站的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表现火车站的静态美。(3)小组讨论交流: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的动、静之美怎样写?(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畅所欲言)课件出示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仿佛也被这铃声所唤醒,校园变得喧闹起来,快乐与轻松充满了每个角落。噼里啪啦的收拾书本声,为了庆祝放学的欢呼声,同学之间的招呼声,又结束了一天的学业的如释重负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部放学交响乐。默默地,校园在夕阳红色的余晖中吐出最后一群归去的孩子们的喧哗,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宁静下来。寂静的校园被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包围着,那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儿的绿色和夕阳的红色渐渐变暗、变淡,向无言袭来的暮色过渡着,整个校园和着暮色也渐渐地入睡了。第二步:互学要求3.请同学们按照描写第一种情景的方法,描写出其他两种情景。(学生独立在语文练习本上完成练习)第三步:展学要求4.四人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5.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句子。6.全班交流汇报。(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 语言运用,体会表达 学法指导第一步:互学要求1.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课件出示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说一说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这是《金字塔夕照》中的一句话,描写了埃及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发光之美,作者穆青只描写了一种金色就表达出对埃及金字塔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这是季羡林写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这是《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纯白的奇迹之美,作者季羡林只描写了一种纯白色就表达出对印度泰姬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第二步:展学要求3.这是朱自清写的《绿》中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绿》中的一段话: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那醉人的绿呀!)(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这是《绿》中的一段话,描写了温州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特点。作者朱自清只描写了一种奇异的绿色,运用对比衬托法就表达出对温州梅雨潭的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4.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说)5.教师总结: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题: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学习重点: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难点: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安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异国风光图画。《威尼斯的小艇》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牧场之国》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与夜晚的祥和寂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以及自然和谐的景观;《金字塔》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雄浑之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写了金字塔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备 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乡村吧,你觉得乡村美吗?(美)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2.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小结: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乡村四月》的古诗。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乡村四月)4.四月是什么季节?(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5.了解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乡村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诗人、解诗题,为学习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初读古诗,感悟诗韵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这首诗)2.听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要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自由讨论)第二步:展学要求3.全班交流汇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节奏划分)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4.教师小结:诵读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5.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6.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第三步:互学要求7.学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学生独立学习)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首古诗的诗意。(学生自由讨论)9.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学法指导第一步:互学要求1.整体把握,感知古诗。(1)虽然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学生边读边圈画)(2)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词?(绿、白、子规声)(3)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乡村的景色很美,村里的人很忙)(相机板书:景美人忙)2.学习一、二句,感受“景美”。(1)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深情朗读(2)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之情)(3)教师小结:绿色山野,白色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杜鹃鸟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4)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3.朗读三、四句,感受“人忙”。(1)学生齐读三、四句古诗。(2)“蚕桑”和“插田”是干什么?(“蚕桑”是采桑叶养蚕;“插田”是在田里插秧)(3)教师引导:清晨农民要挑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后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喂养四次。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很辛苦)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非常辛苦)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出示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4.抓“才”和“又”字,体会“人忙”。(1)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和“又”)(2)乡村四月里,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这两个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3)请用一个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指名学生说)(4)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5.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乡村四月》,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诗句来入诗境、悟诗情,感受古诗中景美和人忙的情境。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词句段运用”,学习“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交流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