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2.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3.能说一说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学习重难点: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方法。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种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交流平台”的内容)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 运用方法,训练能力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 读句子,试着去体会人物的内心。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练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照样子写另外一种情景。 第二步:互学要求小组交流以下问题:1. 说一说从句子中体会到的内心。2.四人小组内朗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把句子改一改,选出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句子。 第三步:展学要求 组长组织分工,做好汇报准备。 主问题1预设答案我们以“焦急地等人”这种情景为例,想一想谁在焦急地等人,他焦急地等人时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爸爸在家门外跺着脚,一圈圈地走来走去。他眉头紧蹙着,风呼啦啦地吹着,吹动着片片叶儿,可此时在他的心里,这并非美景,只让他觉得心躁烦闷。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让他心烦气躁,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怎么还没回来?怎么还没回来……” 主问题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 运用方法,训练表达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 你的发现,这样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互学要求四人小组练习运用这种对比法说句子,选出小组内说得最好的同学。 第三步:展学要求组内派代表进行汇报。 主问题2预设答案1.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1)第一句话写到沃克医生做过成千上万次的手术,在手术台上,他一向从容镇定。但这次给刘伯承做右眼球摘除手术,第一次面对不用麻醉剂的病人,沃克医生紧张得双手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这句话把沃克医生平时的从容镇定与此时的紧张进行对比,体现出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不愧是军神!(2)第二句话写“我”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忘记,让“我”时时刻刻都感到难受。这句话把“我”平时对任何事都一笑而过与“我”对这件事难以释怀的态度进行对比,体现出这件事对“我”来说太严重,太难以接受了!2.教师小结:这两句话运用了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主问题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3.学习书写提示,掌握书写技巧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欣赏书上的硬笔书法作品《帆》,说一说看完后的发现。 第二步:互学要求小组内交流观察发现说一说书写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三步:展学要求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主问题3预设答案1.欣赏书上的硬笔书法作品《帆》,说一说看完后的发现。(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2.老师讲解并示范运笔的方法。钢笔书法在运笔方法上,相对毛笔书法要简单得多。毛笔书法讲究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等等,并且要求手臂手腕同时用力。而钢笔书法只要在起笔的时候稍微下按,收笔稍微停顿就可以了。运笔的关键在于运腕。在书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虚实关系。也就是用笔轻、重、快、慢等相结合,线条的提按是表现书法笔画的重要因素。 力度和节奏。在钢笔书写过程中,笔画粗细的变化是由于用力大小不同。只有通过对每个字的笔画的节奏感的把握,写出来的字才能有力度。 巧与捷。钢笔字笔画本身比较纤细,因而笔触变化不宜因动作过大而显得生硬。教师小结:钢笔书法作品首先要以轻巧灵秀为前提。钢笔字字形较小,笔画精短,行笔过程中不宜有过多的波折,以挺秀、洒脱、明快为佳。因此,用笔快速、简捷也是钢笔书法作品的显著特征。 主问题3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自我意识到书写的技巧,反思自己书写时存在的问题。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4. 回顾学法,积累古诗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读通古诗,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步:互学要求小组内自学古诗:1.四号在组内读古诗2.借助图片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3.说一说两首诗分别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第三步:展学要求 组长组织分工,做好汇报准备。 主问题4预设答案1.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于是李白作诗一首,以表心中不舍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学生读古诗,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古诗。3.理解题目,走近诗人。(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送孟浩然)(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3)教师引导: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为什么这么有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4.读懂古诗,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铅笔划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乘船远去)(2)诗中哪几句描写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前两句描写孟浩然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5.感悟诗境,品读古诗。(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学生接读)西辞黄鹤楼;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学生接读)下扬州。(2)“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在这里指谁?(孟浩然)“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因为三月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十分漂亮)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争奇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3)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4)学古诗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带着愉快与向往读这两句诗。(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船)几只船?(一只)诗中哪里说了一只船?(孤帆)(6)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7)教师小结: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一起读这两句诗。(8)“孤帆远影碧空尽”中“尽”指什么?(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9)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日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10)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李白还在看什么?(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的?(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两句诗。6.积累古诗,背诵古诗。(1)帆远去了可情未尽,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一起读这首诗。(2)学生自由背诵这首古诗。(3)教师小结:“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 主问题4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书写提示,学习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