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 语文园地四 | 教材位置 | 人教版五语下册第四单元 | |||
课时 | 2——2 | 授课日期 |
| 总时数 |
| |
教学目标 | 1.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 2.积累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教学重点 | 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 | |||||
教学难点 | 积累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预习要求 | 1.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 2.积累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教学过程 | ||||||
个人备课栏 | 旁注 | |||||
一 、书写提示,学习书法 1.欣赏书上的硬笔书法作品《帆》,说一说看完后的发现。2.教师引导:硬笔书法作品是用钢笔书写的书法作品。3.老师讲解并示范书写姿势。 4.老师讲解并示范运笔的方法。 虚实关系。也就是用笔的轻、重、快、慢等相结合,线条的提按是表现书法笔画的重要因素。 力度和节奏。在钢笔书写过程中,笔画粗细的变化是由于用力大小不同。只有通过对每个字的笔画的节奏感的把握,写出来的字才能有力度。 巧与捷。钢笔字笔画本身比较纤细,因而笔触变化不宜因动作过大而显得生硬。 7.学生根据示范练习书写书法作品《帆》。 8.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写得好的书法作品。 9.在展示台上展示有问题的书法作品,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二、回顾学法,积累古诗 1.谈话导入。 |
| |||||
个人备课栏 | 旁注 |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凉州词》。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凉州词) 2.学生自由读古诗。 指名学生读古诗,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古诗。 3.了解诗人。 4.理解题目。 5.指导朗读。 (1)四人小组读古诗。(根据自己划的节奏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互相评价) (2)师范读后,全班齐读古诗。 (3)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苍凉、孤独、寂寞、思乡) 6.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7.将士们长年驻守边关,多么想回家啊!真的有希望回家吗? 8.这首诗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战争)是啊,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9.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凉州词》。 板块三 运用学法,积累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学生读古诗,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题目,走近诗人。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送孟浩然) (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3)教师引导: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为什么这么有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4.读懂古诗,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铅笔划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诗中哪几句描写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5.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
|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细读品味,体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自由读文,了解起因,继续读文,了解经过,自读自悟,了解结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