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杭州二中树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 2
展开周测2
(满分70分 卷面分:5分 时间:45分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与《论语》中相对单纯的师者形象相比,《庄子》书中的孔子呈现出多重面孔,其中,既有一定的历史真实,又有明显的虚构嫁接,还有不少似是而非的描述,让人读来捉摸不定。
②《庄子》书中随处可见孔子的身影。这种笼罩,体现了孔子在战国文化圈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说《庄子》从方外的高度超越了孔子的方内事业,那么,对孔子自觉的“游于方之内”的追求,《庄子》一书也表现出了积极的肯定。这种肯定体现在人格、好学、精神等多个层面。《盗跖》篇说“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透露着庄子对孔、墨的肯定。杨儒宾也认为:“《庄子》文本本身即孕育了孔庄相继的内涵,庄子对孔子很可能有些特别的情怀。”这一观点承袭晚明思想家方以智、王夫之而来,自有其学理依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杂篇·寓言第二十七》中庄子对孔子的直接评价,庄子说“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这是《庄子》一书中关于庄子对孔子的态度及孔子形象问题值得留意的线索。
③然而,战国时期,孔子当世之时,就有“回应孔子”的学术争鸣,这些言论中不乏批评的声音。贬儒、驳儒是《庄子》乃至道家学派最突出的观点,《庄子》贬驳的是儒家“仁”“礼”“名”等思想主张,这是《庄子》驳儒的第一个层面,通过驳斥名礼的主张实现对孔子的全盘否定,带有强烈的极端主义色彩。而《庄子》驳儒还有第二个层面,那就是对儒家思想的历史性否定,主要表现为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超越,对于孔子陷于方内而不明方外大道还怀有一丝同情。
④特别是《盗跖》,对孔子的批评火力全开、走向极端。在盗跖看来,孔子就是“鲁国之巧伪人”。盗跖批孔并不只对孔子本人,更是针对儒家学说。他认为,“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而孔子以文武之道迷惑天下之主,以求富贵,“盗莫大于子。”盗跖对于孔子遭厄的经历没有任何同情,反倒认为是其道不足贵的证据。此外,《渔父》篇中指斥孔子擅饰礼乐、选人伦,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列御寇》篇中批评孔子喜欢雕琢文饰,以支节为主旨,矫饰性情以夸示于民。所有批孔驳儒的焦点无外乎“仁义”与“道”孰为第一孰为第二。
⑤而作为问道者,孔子问道的对象主要是老子,至少出现了六次。每一次,孔子都处于“求问”的角色。孔子一则问“道”,一则由道的体悟转向自我命运的反思。在庄子的有意设定下,孔子问道的结果往往是对自我的否定,孔子自认“丘则陋矣”“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这都是假托孔子以表达道家思想的书写策略。《庄子》中的孔子参与论道,但他的论道立场要么一边倒地倾向于道家,要么诚恳地进行自我否定,显然,孔子已经由儒家权威被塑造为道家代言者。
(摘编自唐萌《<庄子>中的多面孔子》)
材料二:
①在《庄子祠堂记》中,苏轼提出了一个在儒学史和庄学史上都颇为著名的命题:“庄子阴助孔子。”苏轼否定了自司马迁以来长期流行的《庄子》“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的旧说,公然提出“庄子盖助孔子者”,认为庄子对孔子“阳挤而阴助之”。我们认为:苏轼所说的庄子,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庄子,而是一个苏轼化了的庄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士大夫化了的庄子。苏轼将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层面,为士大夫阶层指出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向。
②苏轼意在为士大夫阶层构建这样一种精神范式:孔子是大圣,孟子是亚圣,庄子是教外别传的孔门弟子。孟子与庄子,一主一副,从不同的角度弘扬孔子思想。本来,士大夫阶层具有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政治人格,进入官场之后,在精神层面有诸多压抑。“伴君如伴虎”是封建时代官员常有的共同感受,再加上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态,纷纭杂乱的繁琐职事,很容易让士大夫阶层产生精神上的焦虑和紧张。等级森严的官僚集团,层层叠叠的国家各级管理体制,让很多士大夫容易形成心理上抑郁感,产生身在庙堂心在江湖的矛盾心态。而庄子思想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生的自适,把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庄子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一个补充部分,为庄子的生存找到了一条生路,开拓了庄子发展的新视野,提升了庄子在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地位;在士大夫精神中引入庄子思想,为士大夫精神增加了新内涵。
③一个合格的士大夫不仅应该掌握孔孟思想,而且也要懂得庄子精神。庄子思想客观上可以抚慰士大夫寂寞的灵魂,缓解士大夫的身心紧张,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有所舒缓。此说很好地解决了庙堂与江湖的矛盾,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朝廷之士精神层面的共鸣。苏轼提出“庄子阴助孔子”之说乃是出于维护儒家发展的需要,是为了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此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庄矛盾,为庄子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从这个角度看,“庄子阴助孔子”说自有其历史合理性。
(摘编自孙明君《苏轼与士大夫化的庄子》)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论语》中孔子呈现出相对单纯的师者形象,而《庄子》中多次出现孔子形象,则体现了孔子在战国文化圈的影响力。
B.杨儒宾、王夫之等学者认为《庄子》孕育了孔庄相继的内涵,庄子对孔子或有特别情怀,自有其学理依据。
C.《庄子》中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道,问道结果往往是对自我的否定,自认“丘则陋矣”,并由自我命运的反思转向道的体悟。
D.苏轼提出“庄子阴助孔子”之说是为了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消解儒庄矛盾,开拓了庄子思想发展的新局面,有其历史合理性。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批驳孔子及儒家学说,既有对儒家“仁、礼、名”等思想主张的批判,也有对儒家思想的超越。
B.《庄子》中的孔子与苏轼《庄子祠堂记》中的庄子都已经不完全是历史上真正的人物。苏轼将庄子“士大夫化”了。
C.《盗跖》篇中完全是对孔子的批判,火力全开,走向极端;《渔父》《列御寇》等篇批驳的焦点本质为“仁义”与“道”之争。
D.在苏轼观点中,孔子是大圣,孟子为主、庄子为副,共同弘扬孔儒思想。这多少源于士大夫阶层在精神层面的诸多压抑。
3.(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庄子阴助孔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
C.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
D.其(庄子)论天下道术,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4.(6分)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C.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敬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6.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着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D、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因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幅对联是甑士隐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况。却不料世事难料,女儿英莲被拐,家宅被烧,投奔岳父又遭白眼。最终他参透世事,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
B、冷子兴同贾雨村谈起贾家荣宁二府的许多人和事时,特别说到了荣府贾政生的儿子宝玉。这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来也奇怪,比如他在评论女儿、男子时就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C.《红楼梦》第一回的开头交代了本书的缘起,其中很多人名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谐音艺术。比“甑士隐”即“真事隐” 之谐音,“贾雨村”即“假语村” 之谐音,“甑英莲”即“真应怜” 之谐音,“娇杏”即“侥幸” 之谐音,“霍启”即“祸起”之谐音等。
D.穷儒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中,与甑士隐常有来往。中秋佳节之际,甑士隐设宴款待贾雨村,席间听贾雨村说上京赴考“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甑士隐赞赏他的才华,便慷慨解囊,赠银送衣助他上京赶考。贾雨村收了银、衣,千恩万谢方才作罢。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侯、伯:古代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号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办事的官员。《烛之武退秦师》中指有职守之人。
D.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二、文言文阅读
甲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乙文: 梓庆销木为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②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③,其巧专而外骨④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同“虡(jù)”,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庆赏:奖赏。③公朝:见君主。④骨:同“滑”,乱之意。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B.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C.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D.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10.下列对选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B.庖丁,意思是名叫“丁”的厨师;梓庆,意思是名叫“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往往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奕秋”“盗跖”等。
C.肯綮,“肯”指筋骨结合处,“綮”指附在骨上的肉。“切中肯綮”典出《庄子》,比喻切中要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D.“齐三日”,“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重要典礼前,沐浴更衣,戒除嗜欲(如不饮酒、不吃荤等), 以示虔诚庄敬。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庖丁解牛时,手足并用,肩膝同举,“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技艺出神入化;解牛结束,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神态悠然自得。
B.乙文连用“齐三日”“齐五日”“齐七日”三个排比句,对做鐻前的心理准备加以渲染,以突出其远尘俗、忘形骸的内心境界;然后直叙动手做鐻,并获得成功。
C.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先写技工技艺之高超以引发观者的叹问,然后借技工的回答对其成功之道作解说,最后以点明主旨作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庄子的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两篇选文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显示其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3.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3分)
1、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做到“走一步看三招”。(_________)
2、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_________)
3、品牌栏目《人民网评》扣准社会问题脉搏,切中肯綮,勇于发声,引发社会良性的反思和讨论。(_________)
三、理解性默写(8分)
14.《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1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语言文字运用。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题号 | 1 | 2 | 3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7 | 18 |
答案 |
|
|
|
|
|
|
|
|
|
|
|
|
1.B
A.“多次出现孔子形象”错,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庄子》书中随处可见孔子的身影”,不是“多次”,是“随处可见”。
C.“由自我命运的反思转向道的体悟”错,材料一第五段是说“由道的体悟转向自我命运的反思”,选项正好说反了。
D.“是为了……消解儒庄矛盾,开拓了庄子思想发展的新局面”错,材料二“此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庄矛盾,为庄子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说的是苏轼提出的“庄子阴助孔子”之说的作用或结果,而不是目的,选项“为了”表述错误。
2.C
C.“《盗跖》篇中完全是对孔子的批判”错,原文材料一第二段“《盗跖》篇说……透露着庄子对孔、墨的肯定”,可见不完全是对孔子的批判。
3.D
A.是孟子的学说,不是庄子的学说;
B.是庄子用来说明养生之道的;
C.出自材料一,是《庄子》批驳孔子的观点;
D.出自《庄子祠堂记》,意思是,在评论天下道术的时候,以至于说到了自己,认为都是一家,而没有说到孔子,这说明对孔子尊重到极点。此项最能支持“庄子阴助孔子”观点。
4.首先引出苏轼“庄子阴助孔子”的学说,指出提出这种学说的目的是将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层面,为士大夫阶层指出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向;然后具体阐释这一观点产生的思想基础和客观现实,分析士大夫阶层精神层面压抑的原因;最后总结这一学说的存在意义和历史合理性。
材料二共有三段,第一段,“在《庄子祠堂记》中,苏轼提出了一个在儒学史和庄学史上都颇为著名的命题:‘庄子阴助孔子。’”先引出苏轼“庄子阴助孔子”的观点,“苏轼将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层面,为士大夫阶层指出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向”指出这种观点的目的是将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层面,为士大夫阶层指出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向。
第二段,“苏轼意在为士大夫阶层构建这样一种精神范式”“本来,士大夫阶层具有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政治人格,进入官场之后,在精神层面有诸多压抑”“把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庄子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一个补充部分,为庄子的生存找到了一条生路,开拓了庄子发展的新视野,提升了庄子在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地位;在士大夫精神中引入庄子思想,为士大夫精神增加了新内涵”具体阐释这一观点产生的思想基础和客观现实,分析士大夫阶层精神层面压抑的诸多原因,而把庄子思想引入士大夫精神,为士大夫精神增加了新内涵。
第三段,“庄子思想客观上可以抚慰士大夫寂寞的灵魂,缓解士大夫的身心紧张,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有所舒缓”“苏轼提出‘庄子阴助孔子’之说乃是出于维护儒家发展的需要,是为了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庄子阴助孔子’说自有其历史合理性”阐释这一学说的存在意义和历史合理性。
7.D(“虽然”与“有一焉”构成转折复句,之间要断开,排除A、B。“臣将为鐻”主谓宾齐全,其后断开;“未尝敢”修饰“耗气”,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
8.D(C.“‘肯’指筋骨结合处,‘綮’指附在骨上的肉”错,应该是:“肯”指附在骨上的肉,“綮”指筋骨结合处。)
9.B(B.“直叙动手做鐻”错,由原文“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可知,没有直接叙述如何动手做鐻。)
10.(1)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2)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11.(1)以技入道,技艺精绝;(2)持之以恒,静心专注,精益求精;(3)探求事物的普遍规律;(4)专注于技艺本身,有-种超然物外的独立精神。
参考译文:
乙文:
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鲁侯见到便问他,说:“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 "梓庆回答道:“我是个做工的人,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虽说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1、答案:×
解析:游刃有余: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句中对象是“歹徒”,不可使用褒义词,使用不当。
2、答案:×
解析: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句中语境是“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说明他技艺不高超,使用不当。
3、答案:×
解析: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与“怕这怕那,犹豫不决”矛盾。
4、答案:√
解析: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使用正确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汪曾祺曾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