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石燃料课后测评
展开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7化石燃料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下列关于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B.将煤块粉碎,可以使煤燃烧得更充分,有效节约能源
C.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燃烧煤会造成酸雨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
2.(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和水五大类
B.天然橡胶为原料制成的乳胶枕芯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土豆、米饭、黄瓜、花生油都是富含糖类的食物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3.(2022·广东广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过程中,主要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天然气用于发电
4.(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酒精
5.(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6.(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一定为H2
B
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
生成CO2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无色气体为O2
A.A B.B C.C D.D
7.(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承诺2030年前,CO2的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之后逐步降低,最终产生与消耗的CO2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即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使用化石燃料 B.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C.植树造林 D.开发新能源
8.(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①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环境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渍咸菜
①多建设火电厂,增加电力供应
②绿色化学就是指人类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A.A B.B C.C D.D
9.(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活性炭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汽油去除油污和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不同
D.pH<7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有关
10.(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化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11.(2021·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防员用高压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用熟石灰可以鉴别氮肥中的硝酸铵和硝酸钠
C.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D.用汽油除油污和用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一样
12.(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书馆内的书籍失火,最好用水扑灭
B.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C.汽车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太阳能、风能、煤都属于清洁能源
13.(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产品可用于发电
B.开发新能源,促进碳中和,氢能、核能、天然气、太阳能均属新能源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都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14.(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能燃烧,放出热量
B.燃烧产物都会污染空气
C.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燃料
D.都是石油炼制产品,都属于化石燃料
15.(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分类是学习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碱:烧碱、熟石灰、纯碱 B.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C.复合肥料:KNO3、NH4H2PO4 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16.(2021·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D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7.(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燃着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用熟石灰可以鉴别氮肥中的氯化铵和硝酸钠
D.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8.(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
性质
用途
A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B
NaHCO3能与盐酸反应成NaCl、CO2和H2O
小苏打用于面点发酵
C
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多用途的电光源
D
甲烷密度小,极难溶干水
天然气用作燃料
A.A B.B C.C D.D
19.(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酒精 C.氢气 D.天然气
20.(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然气作燃料比用煤炭作燃料更有利于改善大气污染
B.二氧化碳无毒,所以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C.当人体缺乏锌、铁、氟等微量元素时会发生一些病变,所以需要大量补充这些元素
D.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所以不易被氧化,这说明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1.(2020·广东广州·统考模拟预测)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碳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22.(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厂锅炉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节约能源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点燃,所以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反应
C.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D.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23.(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灌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石油、煤、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D.石油、煤、天然气充分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24.(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让我们一起领略本届冬奥会背后的化学高科技。此次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飞扬”蕴含着很多“黑科技”,外壳采用了碳纤维材料,手感非常轻,而且避免了冬季传递火炬时冰凉的触感。“飞扬”采用氢燃料,不但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而且环保,为了使火焰的颜色更接近真实的火焰,采用焰色反应的原理给氢火炬着色。“飞扬”火炬所包合的高压储氢技术、大比例氢减压技术以及氢燃烧技术,完美地诠释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展现了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
(1)冬奥火炬“飞扬”(如图)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关闭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2)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煤 D.石油
(3)冬奥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制冷制冰,碳排放趋于零,可减缓_______。
25.(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 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 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根据此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碳”排放: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_____和天然气。
②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腓(N2H4) D.石蜡(C19H40)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作用吸收CO2。
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实验室用氧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CO2的存在,吸收CO2时不用氢氧化钙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再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C2H6O,该产物C2H6O中,C、H、O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6.(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
(2)乙醇(C2H5OH)是一种能溶于汽油的液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为车用燃料。制取乙醇的方法是:先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下图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_____________。
27.(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氯气分子______。
②电解水过程中不变的微粒______。
(2)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试采可燃冰(CH4·nH2O)宣告成功,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水和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②30℃时,130g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至少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③当A中混有少量B时,用______方法可以得到固体A;
④40℃时,等质量的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时,溶液质量的关系A______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领海主权不容侵犯,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不仅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可燃冰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南海还有丰富的鱼业资源,海鱼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
(2)南海某岛对海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发生的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______可以分离得到粗盐。
(3)用苦卤(含有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图如下:
写出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写出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29.(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器需要制备、提供氧气,还需要处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等。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有三种来源:①氧气瓶;②固体氧气发生器,主要发生反应:2NaClO2NaC1+3O2↑;③电解水,是空间站中提供氧气非常重要的手段。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供应免费的电力。作为原料的水,可以从地球上通过补给船运送到空间站。
对于短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而言,通常采用氢氧化锂(已知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吸收航天员排入舱内的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为碳酸盐,实现了对于CO2的吸收。长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对于CO2的去除方法之一是采用分子筛作为CO2的吸附材料,利用分子筛对于CO2的吸附能力吸收航天员排出的CO2,同时利用舱外真空资源实现CO2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空气中还有其他一些气体,比如甲烷(CH4)、丙酮(CH3COCH3)、甲醇(CH3OH)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都可以在过滤器的帮助下移除。
(1)从微观角度解释,氧气可以压缩贮存在氧气瓶的原因: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
A.CH4 B.CH3COCH3 C.CH3OH D.CO2 E.CO
(3)LiOH的化学性质与NaOH相似,是计算吸收88gCO2需要的LiOH质量为___________g。
(4)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3,写出氯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
(5)电解18g水,理论上得到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通过电解水制取32g氧气,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6)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0.(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北京冬奥火炬“飞扬”在奥运火炬接力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氢燃料,凸显绿色办奥运的理念。按照制取过程及碳排放量的不同,制得的氢气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指采用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石油、天然气、煤炭制氢等,制氢过程中有大量的碳排放。“蓝氢”指采用化石燃料制取,但过程中采用了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氢气。“绿氢”指采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通过电解制氢,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
(1)写出火炬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过量碳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3)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循环制氢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如下图所示。
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________。
②Zn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其物质分类属于_______(填字丹)。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碱 E.盐
③反应1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循环制氢”中需要不断补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贮氢”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现氩气的性质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煤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将煤块粉碎,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煤燃烧得更充分,有效节约能源,正确;
C、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燃烧煤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正确;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将煤干馏,得到多种化工产品,正确;
故选A。
2.B
【详解】A、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故A错误;
B、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
C、土豆、米饭富含糖类,黄瓜富含维生素,花生油富含油脂,故C错误;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天然气,故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时,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涉及化学变化,故A选项错误;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是过滤操作,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呈碱性,氢氧化钙中和酸性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C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于发电时,天然气在锅炉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涉及化学变化,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D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能源;酒精可通过粮食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不是化石能源。
故选D。
5.C
【详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行。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依然会污染空气,不可行。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可行。
故选C。
【点睛】
6.D
【详解】A、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有水生成,说明该气体中含氢元素,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不符合题意;
B、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木炭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生成了铜,不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木炭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符合题意;
B、废气净化后再排放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C、植树造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D、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故选A。
8.A
【详解】A、①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说法正确;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说法正确,选项归纳完全正确;
B、①煤、石油、天然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说法正确;②化学反应中不一定是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比如酸碱中和反应也会放热,说法错误,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C、①皮肤沾上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正确;②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渍咸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说法错误,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D、①多建设火电厂,会造成环境污染,说法错误;②绿色化学就是指环境友好化学,不单纯是植树造林,说法错误,选项归纳都不正确。
故选A。
9.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概念的识别。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做到硬水软化的效果,硬水软化应用煮沸或蒸馏的操作,故B不符合题意;
C、汽油除油污用的是溶解的原理,而洗涤剂去除油污是乳化的原理,因此原理不同,故C符合题意;
D、酸雨的pH<5.6,但它的形成与大气中的SO2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常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0.A
【详解】A、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和隔离可燃物,破坏燃烧的条件,正确;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错误;
C、石油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消防员用高压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B、用熟石灰可以鉴别氮肥中的硝酸铵和硝酸钠,硝酸铵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硝酸钠和熟石灰不反应,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D、用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原理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书籍类着火,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不会留下痕迹,此选项不正确;
B、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才会发生爆炸,此选项不正确;
C、乙醇燃烧充分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可以减少污染,此选项正确;
D、太阳能和风能属于清洁能源,而煤不属于,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A、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故正确;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错误;
C、着火点不能降低,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是主要气体,一氧化碳易使人煤气中毒,故错误。
故选A。
14.A
【详解】A、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均具有可燃性,都能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燃料,氢气不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燃料,故选项错误;
D、液化石油气、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氢气、酒精等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
15.A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正确;
C、KNO3、NH4H2PO4都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都属于复合肥,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
故选A。
16.D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错误;
B、甲烷和氢气燃烧都能够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会有水雾出现,不能鉴别,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得到的碳酸根,氧化钙被除去了,错误;
D、稀硫酸和过量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除去氧化铜固体,得到滤液为硫酸铜溶液,正确。
故选D。
17.B
【详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所以都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选项说法正确;
B、燃着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铵这种铵态氮肥遇碱都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本质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C
【详解】A.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液滴,所以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对应关系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所以小苏打用于面点发酵,对应关系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用于制造多用途的电光源,对应关系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天然气可用作燃料,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19.C
【详解】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可吸入颗粒,会污染空气,故A错误。
B、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C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C。
20.A
【详解】A、煤炭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而天然气不会。正确。
B、二氧化碳无毒,但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错误。
C、过量补充锌、铁、氟等微量元素也会引起疾病,所以应合理补充。错误。
D、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错误。
故选:A。
21.C
【分析】根据化学与能源、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 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氧气会更充足,会使燃烧更剧烈。故A不符合题意;
B. 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 碳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
D. 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漂在水面上随水流动,会造成燃烧面积扩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A
【详解】A、工厂锅炉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状,这样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可以减少煤的浪费,节约能源,符合题意;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一个放出热量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不是化工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B
【详解】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燃烧值大,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A正确;
B、灌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不是甲烷,故B错误;
C、石油、煤、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故C正确;
D、石油、煤、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
24.(1) 隔离可燃物
(2)AB
(3)温室效应
【分析】本题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考查了燃料氢气燃烧及熄灭原理、绿色能源等知识。
【详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关闭燃气开关,隔离了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离可燃物;
(2)A、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B、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C、煤燃烧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属于绿色能源;
D、使用的是石油炼制的产品,其中汽油、柴油主要应用于汽车,它们燃烧时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石油不是绿色能源。
故选AB。
(3)冬奥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制冷制冰,碳排放趋于零,可减缓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点睛】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
25.(1) 石油 BC
(2) 光合 CaCO3+CO2+H2O= Ca(HCO3)2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3)12:3:8
【解析】(1)
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②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与水,选项错误;
B 氢气由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燃烧后只生成水一种物质,不生成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C N2H4中含氮、氢两种元素,燃烧后生成氮的氧化物和水,不生成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 石蜡中含碳、氢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与水,选项错误,故填BC。
(2)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故填光合。
②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 +CO2+H2O= Ca(HCO3)2。
③实验室用氧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CO2的存在,吸收CO2时不用氢氧化钙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使用量较多,操作不方便,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3)
C2H6O中,C、H、O的质量比=(12×2):(1×6):16=12:3:8,故填12:3:8。
26.(1) 石油 ABC
(2) 混合物
(3)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A.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含量高,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
C.煤燃烧生成可吸入颗粒物,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C。
(2)①乙醇汽油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27. Cl2 H、O CH4+2O2CO2+2H2O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20 降温结晶 小于
【详解】(1)①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氯气分子可表示为Cl2,故填:Cl2;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过程中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O;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3)①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故填: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②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将30℃时,13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30g××100%=30g,溶剂的质量为130g-30g=100g;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升温到40℃时,需加入A物质的质量为20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填:20;
③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A中混有少量B时,用降温结晶方法可以得到固体A,故填:降温结晶;
④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在40℃时,等质量的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所以降温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A小于B,故填:小于。
28. 混合物 蛋白质 物理 蒸发结晶
【分析】本题考查燃料和盐的提纯。
【详解】(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可燃冰属于混合物;鱼类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2)①根据题意可知,淡化海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②可以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纯度较高的粗盐,故填:蒸发结晶;
(3)根据题意,苦卤中氯化镁和石灰乳反应,反应方程式为:,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粗盐的提纯中,涉及到了蒸发结晶。
29.(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ABC
(3)96
(4)HClO3
(5) 18 36
(6)
【详解】(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氧气可以压缩贮存在氧气瓶中;
(2)甲烷、丙酮、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
故选ABC;
(3)解:设吸收88g二氧化碳需要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
x=96g
答:需要氢氧化锂的质量为96g;
(4)氯酸钠中钠离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酸根离子显-1价,故氯酸中氢离子显+1价,氯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HClO3;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电解18g水,理论上得到气体的质量为18g;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即,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18×2):(16×2)=9:8,故通过电解水制取32g氧气,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36g;
(6)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1)
(2) 不可再生
温室效应
(3) 节约能源 +3价##正三价 BE 分解反应 水##H2O 不活泼
【详解】(1)火炬中燃料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过量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3)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节约能源;
②ZnFe2O4中,锌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2)×4+(2×x)=0,x=+3,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ZnFe2O4属于化合物,物质是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属于盐,故选:BE;
③反应1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循环制氢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的物质是水;。“贮氢”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是利用氩气很不活泼的化学性质。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化学元素: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化学元素,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0水的净化: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0水的净化,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1水的组成: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1水的组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