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说课稿
展开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初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共第1课时。本节课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上,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为以后学习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地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对国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完整的认识。2、学情分析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因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和探索地理知识的愿望,因此我上课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说多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3、重难点分析基于新课程理念和初一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差异。教学难点:国家与国家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二、教学目标分析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知道如何去描述各种国家。2、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初步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3、学会收集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数据,能阅读统计图表,并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文浅显易懂,但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线索并与地图密切结合,深入分析课文提供的各类数据、统计图表、景观照片等,以培养学生透过数据看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三、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学生也有着相对零散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采取让学生多说、多想、多探究、多讨论,采用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性学习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查资料,收集国家类型的划分;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的资料,自行设计表格比较:人均收入、教育状况、生活环境、医疗卫生状况等方面比较其发展水平的差异,并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制作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分析本节教学设计,包括: 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㈢ 课堂总结,完善新知;㈣ 随堂练习,巩固提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播放视频《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由笑话导入。设问短片中的说法对吗?世界是有多少国家呢,我们应该怎样表达?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笑话,引人思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1:不同国家的类型方案:(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国家类型的资料,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事例说明。 ( 师生共同总结:一、不同类型的国家1、从领土面积 2、从人口3、从政治体制4、从经济发展水平)(2)在学展示的过程中用课件补充说明以下几点:面积居世界前十的国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注其位次;人口规模居世界前十的国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标注其位次;(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发达国家,分析他们的分布特点。(学生总结: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大部分都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在南半球。)引入“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设问: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哪一方面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个问题开放性较强,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思想观念正确,言之有理即可。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究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方案:(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的资料,比较:人均收入、教育状况、生活环境、医疗卫生状况等方面比较其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小组自评互评,完善。(2)课件展示反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的图片。思考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整理后,自由发表见解。 (3)展示新加坡、韩国发展的现状,说明近现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指导学生阅读P104材料,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折线图。 (4)补充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及其产生的背景。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学习主要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同时对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引导纠正。课堂总结,完善新知方案:以活动“问问我自己”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同位之间相互问答以下三个问题①本节课的课题是什么?②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③我学会了什么技能?随堂练习,巩固提升课下结合本节所学的内容,以畅想中国未来为主题,写一篇小文章。 我充分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有关地理问题。课程设计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专家、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