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望海潮,小结本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故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俞文豹《吹剑录》
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 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以“白衣卿相”自诩。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他的《乐章集》有词近二百首。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参差 绕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 羌管 千骑
(chóng yǎn)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地处东南,形势优越,湖山优美,三吴的都市,钱塘(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 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 缎,争讲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烟霞的秀美风光。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升官回京时向人们夸耀。
———《现代汉语词典》
何 为 诚 信 ?
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3、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6、《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南重镇】2、从历史传统上看【自古繁华】3、从自然景观上看【西湖、钱塘江】4、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精美、人口密集】5、从百姓生活上看【安居乐业】
品味语言 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卷”表现了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王实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
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怎样的景象?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多方位、多角度的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能够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 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 , 户盈罗绮,竞豪奢”。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优质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奉旨填词,饮水柳词,写作背景,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地理形势优越,三吴都会,江浙最大的城市,钱塘自古繁华,历史长期繁盛,统摄全篇揭示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望海潮,宋词简介,艺术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素养目标,走进柳永,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仕途坎坷的柳永,鹤冲天,望海潮,“点染”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