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1665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1665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1665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应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2.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说出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模型,强化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例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 共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直尺、练习本、三角形模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波平如镜一湖面,3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6尺远,花贴湖面像睡莲.请君动脑想一想,湖水在此深几尺?示意图见课件,就是求AD的长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完本节课知识后,自己再想想怎么计算此题吧!(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6,探究勾股定理解决线段长度问题教师问: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学生答:不能,因为木板的长3m大于2m,宽2.2m大于1m. 教师问:木板能横着或竖着从门框通过吗? 学生答:不能.教师问:这个门框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是多少?学生讨论后回答:如图所示,小于线段AC的长度才可以. 教师问:怎样判定这块木板能否通过木框?学生回答:求出斜边AC的长,与木板的宽比较.师生一起解答: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12+22=5.AC= ≈2.24.因为AC大于木板的宽2.2 m,所以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出示课件7,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8-9,探究勾股定理解决线段移动问题教师问:如图,一架2.6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 为2.4米.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
学生回答:解:(1)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
OB2=AB2-OA2=2.62-2.42=1.
OB=1.答: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为1米.教师问: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吗?学生回答: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CD2-OC2=2.62-(2.4-0.5)2=3.15.OD=≈1.77.BD=OD-OB≈1.77-1=0.77答:梯子底端B也外移约0.77米.出示课件10,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2-19)练习课件第12-19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0)用勾股定理计算时,要先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各边之间的关系,再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在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时,要注意运用方程的思想;求直角三角形有关线段的长,有时还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或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7.1第3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如何在数轴上标出无理数及构造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无理数.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26页练习第1,2题.2、七彩课堂第33页第2、5、6题.八、板书设计勾股定理 第2课时1.解决线段长度问题2.解决线段移动问题3.例题讲解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注重基础,通过分类探索,由浅入深,注重讲练结合,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虽然只是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这一知识点,但是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受时间约束无法一一列举,本课中的三个例子缺乏开放性.补救措施:在问题设计上,进一步注意层次性、开放性,并增加每一类题目的变式训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后续学习中加强与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训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第3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