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05 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考点06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专题02 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词句赏析(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6 次下载
- 专题03 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写法技巧(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5 次下载
-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专题01 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考点01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比较阅读
★[考点概述]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设问方式]
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
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
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
★[答题误区]
考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对象错位、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张冠李戴等问题,需要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提分妙招】
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主要方法: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品语句、悟情感;细辨析、找异同。 |
★【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三、整合归类,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题之所以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要点,或者没有用诗歌鉴赏的术语答题。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归类,用术语如虚实相生、用典等答题,可以提高得分率。
★【方法指导】
1.内容、情感比较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是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伤时”“建功立业”“人生感慨”“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咏史怀古”“边塞征战”“隐逸闲居”“讽喻时世”“闺怨哀愁”“生活杂感”“托物言志”等方面。
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比较意境的营造。意境,指的是“意”和“境”的统一。“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事物和环境。抒情诗十分讲究营造意境,讲求情与景,意和境的相融为一,和谐统一。古人谈境界有所谓“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之说。“有我之境”就是一切事物都染上“我”的主观情感,营造出一种天地万物与“我”同悲喜的氛围,这是古典诗词常追求的意境。“无我之境”是一种纯客观性的描写,天地万物、山川草木、写景状物、力求自然。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指的是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其中又以分析自然景物形象为重点。自然景物形象是诗人抒情的载体。诗人常将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物形象中,便形成了意象。
3.语言赏析比较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4.手法、技巧比较
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一要熟知基本知识,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 表达方式指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除教学大纲规定的八种修辞格外,古诗中还常用双关、叠词、顶针、借代、互文等修辞。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对话中考】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2题。
登赏心亭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第一首诗的感情脉络,由首联的“ ”字引出,到尾联的“ ”字收束;中间写景,主要渲染秋天的氛围。
2、第一首诗的尾联与第二首词,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
一、(江苏南京 2022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6分)
【材料一】
鸂鶒
[唐]李群玉
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注]①鸂鶒(xīchì):水鸟名。②沙:水边沙地。③戛(jiá)哀玉:戛,象声词。像敲击玉片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④飞灭:飞逝,消失。
【材料二】
鸂鶒纹是常出现在古代艺术品上的吉祥纹饰,但鸿究竟是什么水鸟却一直有争议。《本草纲目》中有“其游于溪也,形大于鸳鸯,而色多紫,亦好并游,故谓之紫鸳鸯”的记载。
(1)《本草纲目》对于的记载与诗中哪些内容相符?(3分)
(2)这首诗最后两句有朱光潜先生所推崇的“无言之美”,请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中可以 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2、《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些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请赏析甲词中“起舞弄清影”中“弄”字的妙处。
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画波浪线的 A、B两句具体
阐述。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