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03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及思路(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考点04 说明文阅读之语言特点(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 考点06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专题01 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5 次下载
- 专题02 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词句赏析(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6 次下载
考点05 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考点05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
★[考点概述]
《中考说明》要求考生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
说明文重在介绍知识,传递信息。因此,阅读说明文一定要理解文章内容,弄懂文中介绍的知识。明白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并能简要概括主要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是说明文阅读一个重要的考点。
★[设问方式]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概括类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为:
1.概括某段的主要内容。
2.填写或找出某一文段的中心句。
3.给某几个说明文段加小标题。
4.第×段中的“××”具体指什么?
5.围绕某一问题,筛选产生的原因或形成的条件。
6.选择选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或相符)的一项( )。
7、第×段中画线句的“这”(“那”)具体指什么?
★[技巧点拨]
一、概括要点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理解说明内容,概括内容要点”涉及的考点主要有: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表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念、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文段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
(一)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有: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已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闸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木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抑要。
(二)、概括事物特征的方法有:
1、从文中的关键语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
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要采取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二、筛选、提取关键信息题
筛选信息首先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
概括要点时,要抓住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三、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1、答题方式:
①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②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③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2、答题套路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四、概括内容题
(一)典型题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思路: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介绍了……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本文说明的是关于……的(原因、方法、原理)。
程序说明文:说明了……的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
(二)典型题型:文章加点词“这(那)”指的是什么?
答题思路:
“这”是近指代词,因此答案就在它前面不远的文字当中。
步骤是:往前近处找出相关语句→摘录整理成句。
2.关于“那”的答题。
“那”是远指代词,因此答案相对来说在其前面比较远的文字当中。
步骤是:往前较远处找出相关语句→摘录整理成句。
(三)典型题型:“请给文章(段落)拟一个恰当的标题”或者“结合标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题思路:
1.拟标题:说明对象+特征(事理)。
2.概述内容:从标题关键词入手+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四)典型题型:1.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给XX下定义”;2.什么是XX?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题步骤:
1.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格式,一般采用“什么是什么”或“什么叫做什么”的格式。
2.抓主要信息,去除次要信息。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一般为次要信息,主要信息为说明性语句。
3.对事物本质特征进行概括,做到全面、准确、扼要。
4语言简明通顺,符合命题要求。
(四)典型题型:在文中填写中心句。
答题思路:
根据全文或段落主要内容概括作答。要求语句简明通顺。
(五)典型题型:理解词语意思。
①指代性词语:在上下文中由近及远或从前往后找。“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②非指代性词语: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到关键词或关键句,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人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③运用修辞的词语:明确词语所在句段的含义,分析其语境义,理解其引申义、概括义、附加义或隐含义等。
(六)典型题型:理解文意。
①提取要点:即直接找文段的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分层归纳:通过分值明确答题的若干要点,然后借助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进行概括整合。
(七)典型题型:提取与概括内容(原因、目的、条件等)。
①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确定答题范围。
②分析归纳 :a.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
b.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整合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提取中心法。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提取中心句。
③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工整合。
★[对话中考]
一、(2021·江苏常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植物工厂
石东乔 冯锋
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枯竭,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农业的发展到了“瓶颈期”。
②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这源于植物生长的原理——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样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
③这种植物工厂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被看成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研究发现,只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光照、调整“光配方”、改善营养液成分等,就可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的调控。比如,生菜在农田里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获,但是在植物工厂仅需20天左右。在植物工厂里,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水果、蔬菜乃至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不受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④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如对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反馈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植物来设置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研究发现,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在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比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
⑤没有土壤,植物“吃”什么?和田野生产不同,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需要无菌培养室。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比如,叶菜类、茄瓜类,花菜类的蔬莱,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很多植物对于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也有不同的“挑剔”程度。这就要求植物工厂对营养液进行个性化配制和运用。
⑥由此看来,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梦。可以想象,只要带上种子、水和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能或其他清洁能源,就可生产出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这不仅解决了“瓶颈期”问题,还能解决航海、航天、沙漠、极地等环境中的吃饭问题。(《光明日报》,2020.12.10有删改)
【问题】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⑥段“由此看来”在文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从内容上看由此看来”是对上文说明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结论。从结构上看总结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中关键语句的作用。作答时要理清“由此看来”的“此”指代的内容同时,要理解“看来”所得出的“结论”;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有删改)
【问题】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
【参考答案】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解析】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从上文中找到。据此不难判断出第⑦段加点的“这样”指的是第⑥段结尾处的“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的骗术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桩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蟹、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的蟹足一大一小,有的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绝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或尾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炎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便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虫、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落,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掉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的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阅读短文,可看出动物玩弄骗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摘录原文语句回答,加点的“这点”是指__________ 。
4.第②段加点词“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1. 装死 分身术 变色 拟态 行诈术
2.举例子。画线句子列举了狐狸骗猎人而逃生一例,更加具体有力地说明狐狸装死的技艺高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3.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的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
4.不能。“似乎”表猜测、估计,不确定。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台。“似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提取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从“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见过竹节虫、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可以提炼出答案。
2.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子举了狐狸装死而逃生的例子,由此可知,这里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具体地说明“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
3.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指代义的作用。答题时,一般找前面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结合原文可以判断出,“这点”的上一句“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的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就是答案,摘抄下来即可。
4.本题考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说明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似乎”表明鸭子的外表看起来傻傻的,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去掉后就变成真的傻傻的,与实际不符。“似乎”以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__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以前,12小时的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第二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阿尔法狗”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步。气象与围棋都有所不同,围棋虽然内部机理比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比如降雨,即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大气没有抬升水汽无法凝结,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面。因此,“智能”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用武之地”。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宗志平 薛峰,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2.第④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⑦段加点词“喂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参考答案】
1.“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2.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出当前预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4.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机一部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可分析整理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等句。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三个要素”“细化到四大类”明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原先的预报产品……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则运用了典型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力的说明了“网格预报”做到了“精细化预报”。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答出“喂养”的语境义。原句为“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这里的“喂养”是指预报员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此句是说智能工具在预报天气出现漏洞的时候,预报员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也就是“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4.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是说明思路。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1、2自然段介绍的是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3—6段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7段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是更加完善的智能预报技术。答此类题,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3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之悬念分析(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记叙文阅读之悬念分析(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记叙文阅读之悬念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5记叙文阅读之悬念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