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五下语文五单元学历案 教案
展开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围绕上述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本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以及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其间穿插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协同一致地指向提升学生“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习作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高、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能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3.能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能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能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人物描写一组》 2课时; 《刷子李》 2 课时;
习作例文和习作:3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读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课由从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节选的三个片段组成。《小兵张嘎》片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骆驼祥子》片段主要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生命力;(儒林外史》片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严监生的极度吝者。几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13.人物描写一组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课时)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1个词语。
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三(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本课的学习思路为:默读课文,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梳理、总结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三篇选文中人物的印象
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3.查阅资料,了解《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三部名著的相关资料和作者。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检查预习,加深理解(检测目标1)
1.朗读,同位检查自读情况——是否读准字音。(检测目标1)
2.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如:第二个片段中的“杀进他的腰”,第三个片段中的“一声不倒一声”等。
学习任务二:回忆上一单元,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人物性格或品质。(指向目标2)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
(具体句子),这是对 (名字)的 描写,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人物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三:初步感受描写手法(指向目标2)
1.思考: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2.边读边批注。
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全班展示交流。把相关句子读好。
学习任务四:学习描写方法,体会表达效果。(指向目标3)
1.先默读课文,自主填写表格,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完善表格。
题目 | 具体语句 | 描写人物方法 | 人物特点 |
《摔跤》 |
|
|
|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
|
| |
《两茎灯草》 |
|
|
2.交流汇报:
3.总结写法,体会表达效果。
【作业与练习】
1.听写本课生字和课后词语。。(检测目标1)
2留心观察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的活动,选择一位同学重点观察他的各种表现,动笔记录他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检测目标2、3)
【学后反思】
1.从“人物描写一组”学习中,我受到的启发是 。
2.我积累的写作方法有 。
【板书设计】
13.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 动作 机灵
祥子 外貌 生命力
严监生 动作 吝啬
【教后反思】
|
|
|
|
|
|
导读
《刷子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一课通过描写主人公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徒弟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除了可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 刷子李
【主题与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课时)。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运用写作方法描写人物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刷子李的特点。
3.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特点。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一)(二)(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
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故事情节结构图
4.完成学习任务四中的小练笔
【资源与建议】
本课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鲜明,课文表现刷子李特点的方法也更丰富。首先梳理文章内容,把握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体会课文写人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前一课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本课还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从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的特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3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的生词及二类词语。
2.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3.将本课生字每个练写两遍,圈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或易错的生字。
4.查阅资料,了解冯骥才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检测目标1)
1.了解作者及文章出处。
(1)简介作者冯骥才:交流搜集的资料。
(2)了解出处:由“俗世奇人”引入课文学习。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可以多读几遍。(指向目标1)
3.认读词语,理解运用(检测目标1)
(1)认读生字新词。
刷浆 蘸浆 包袱 师傅 难堪 有诈 发怔发傻 露馅儿 扎眼
教师重点强调:刷浆(jiāng)、蘸、师傅、包袱、发怔(zhèng)。
(2)辨析字形,识写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分析“袱、馅、傻”,并在练习本上练写。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3)交流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
匀匀实实:特别均匀。
派头十足:十分有气派。
名气有诈:名声有弄虚作假的成分。
发怔:发愣。
4.这些词语我会写(检测目标1)
刷浆 包袱 师傅 难堪 有诈 发怔发傻 露馅
(1)对照大屏幕,评议订正。
(2)和同桌交流易写错的字的识记方法。
5.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 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退路 D、死亡,消失 E、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H、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刷子李有一手绝( )活。
(2)最让人叫绝( )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 )没有一个白点。
(3)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 )迹了。
6.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课文《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的职业是 ,他的绝活是 ,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 ,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
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感知技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描写能让人感受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并围绕自己的发现作批注。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班级汇报交流。
(1)交流关键句段。
①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房子很美,给人的感觉舒服。从而表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②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亮,白得清爽。(用词语“匀匀实实” “透亮”“清爽”准确地描写出刷过的墙壁的效果好,从而表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刷子李刷过的墙壁一点瑕疵都没有,让我们感受到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2)指导朗读:指名朗读以上几段话,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刷子李那种敬业、专注、求精、创新精神的敬意。
4.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技术,滴水不漏的功夫,在一身全黑装束中让人震撼折服,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①这一段话描写了什么?(“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
②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③从“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你感受到什么?(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
④“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一句主要描写了什么?(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⑤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学习任务三:整体感知,弄清课文层次,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1.默读6—11自然段,先自学两分钟,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填写“故事情节结构图”。
没发现白点 不是白点
曹小三想 曹小三想 曹小三想
2.小组内交流,进一步完善表格内容。
3.全班展示汇报梳理后的表格。
学习任务四:回顾总结,交流写法
1.自主完成表格
题目 | 人物特点 | 事例 | 为什么选择这个事例 |
《人物描写一组》 |
|
|
|
《刷子李》 |
|
|
|
2.小组交流
【作业与练习】
1.把文中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
2.完成《新课堂》的相关练习。
3.选择《俗世惊人》中自己感兴趣的篇目进行阅读并能说出人物奇特之处和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14.刷子李
人物 故事
效果 真高
规矩 奇 高
动作 有诈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学后反思】
1.学完课文,你认为冯骥才写人叙事的本领怎么样? 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2.留心观察自己家人的特点,以及能反应家人特点的事例,列在本子上。
【教后反思】
|
|
|
|
|
|
导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交流平台”主要分析了“如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内容。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从不同的角度示范了写人的方法,并以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学习运用例文写人的方法。单元习作引导学生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习作例文和习作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3课时)
【课标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人物典量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外貌 、动作神志、语言和心理等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4.鼓励学生独立构思井完成自作培养学生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和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写人的能力这条主线,以“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作为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应集中指向培养习作能力。教学目标应聚焦在习作能力方面,主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发现、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要重点围绕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和批注,加深对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的体会,通过单元习作的实践综合运用方法,完成习作。最后组织学生围绕本次习作要求的重点进行交流和评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交流平台,回顾《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习作例文是怎样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观察生活中的家人、同学或他人,想想可以用那些典型的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引发情感记忆,明确写什么。
1.引导回忆: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注意身边的人,对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
4.导入课题【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自己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从中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
(板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学习任务二:研读习作要求,了解怎样写。
1.自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明确:
(1)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从多个方面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检测目标1)
学习任务三:交流平台,确定选材与方法。
(一)引导选材: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1.回忆《我的朋友容容》,说说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文通过描写容容给“我”取报纸、送报纸这件事来表现容容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的特点的;有时通过容容给“我”寄信这件事表现了容容的好奇、天真、可爱等特点。)
2.假如老师给出题目《叔叔记忆力超群》,让你写一篇课文,谁来说一说作文中应该抓住叔叔的什么特点来写?(记忆力超群)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表现叔叔的特点?(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选择材料。
【出示课件】
事例1:他读完一本故事书,就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住。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2)组织材料。
①围绕《叔叔记忆力超群》所选择的材料中,你觉得最能表现叔叔特点的是哪些材料?(事例1和事例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②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材料?(最能表现叔叔特点的材料事例1和事例4要详写,其他材料略写。)
【出示课件】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出示课件】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二)方法指导
1.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板书: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这次习作要求题目自拟,请你根据自己要写的人和选择的材料,你准备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1)可以直接把要写的人作为习作的题目。如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2)可以根据人物特点对习作进行命题。如胆小鬼、小气的妈妈、球迷爷爷、贪吃的妹妹、爱唠叨的妈妈……
(3)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习作的题目。如她感动了我、敬佩的人、我的良师益友……
小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营养,学习名家的写法,在模仿中创造自己的作品。
学习任务四: 编写提纲,学习例文,尝试拟作。
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可爱的女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5】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成功地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容容可爱的同时,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助人为乐。
4.交流描写方法:“搬、爬、踮、取、爬、奔、交”课文具体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虽然她取报纸并不容易,可每天都坚持去取。
5.教师小结: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成功地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容容可爱的同时,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助人为乐。
6.【出示课件6】
在写作文时,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写出连贯的动作。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其次,准确运用词语,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根据文章的具体环境,准确使用词语,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另外,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7.【出示课件7】动画播放容容取报纸的过程。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在读中感受小女孩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出示课件8】(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忠于职守的女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
4.交流描写方法: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出示课件9】
5.教师小结:第一,选择的典型事例应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女孩容容忠于职守。 第二,选择的典型事例必须能突出文章的主题。——作者对小女孩容容的喜爱和赞扬。【出示课件10】
6.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小女孩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在读中感受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赞美。
【出示课件11】
一天我下班回家……
……
“知道啦!知道啦!”她高兴地说。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好奇、天真的女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
4.交流描写方法:通过有个性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容容的好奇、天真。
5.教师小结: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语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人物语言要有个性。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三是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出示课件12】
6.指导朗读,在读出表现出小女孩的好奇、天真。
【出示课件13】
我十分纳闷……
……
……原来那封“欠资待领”的信就是她寄的啊!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可爱的女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交流描写方法:作者通过对容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容容的可爱。
4.教师小结: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5.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要写好人物,大多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当然,靠懂得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积累人生的底蕴,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驾驭各种技巧,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正如曹雪芹所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6.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在读中感受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
7.对照两篇例文,体会写法。
8、借用前两课课后收集的资料,独立完成习作。
学习任务五: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检测目标4)
评比项目 | ★★★ | ★★ | 修改意见 |
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
|
|
|
无错别字,标点正确,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
|
|
|
能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
|
|
|
能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 |
|
|
|
结构完整 |
|
|
|
2.展示优秀习作。
(1)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3.出示存在普遍性问题的习作。
(1)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4.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
(2)倾听他人意见,再次修改。
【作业与练习】
把习作认真誊写在作文纸上。
【学后反思】
1.相互交流,我的收获是:
2.小组长汇总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全班共同交流修改意见,然后修改、 完善。
【作业与练习】
1.把习作认真誊写在作文纸上。
2.课代表负责收集作品,组织优秀作文展示。
【学后反思】
1.我们在写文章时,怎样表现人物典型特点的?
2.我在习作表达时还需注意:
教学反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