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01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02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综合测评,共7页。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60)

    1.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这反映了(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

    D.建筑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材料从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A项符合题意。

    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春秋左传》

    城为保民为之也。

    《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所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

     

    A.春秋战国时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B.商业发展是产生的主要原因

    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

    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可知有军事防御功能,A项正确。材料关于的产生原因中没有涉及商业因素,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职能,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划的特点,排除D项。

    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可知,材料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及市镇,说明商品经济推动了人口流动,A项正确。城镇化进程的动因是商业发展,不是聚居,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和官员政策态度变化,排除CD两项。

    4.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即商帮,最著名的两个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材料描述的就是徽商对市镇形成的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时期并没有出现商帮现象,排除。

    5.据统计,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镇有52,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米粮专业市镇13;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造纸业市镇有20,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以及纺织丝市镇可知地区性分工较为明确,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没有体现,A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D项错误。

    6.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清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B

    解析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清代,无论是较小的城镇还是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对市、镇发展的影响,排除CD两项。

    7.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表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  )

    时间

    市镇数量

    1500年以前

    59

    15511722

    113

    17231861

    167

    1862

    369

     

    A.明清时上海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B.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C.清政府重视上海地区的商业发展

    D.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51年到1862年松江府所辖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兴盛,促进了市镇数量增多,A项正确。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市镇数量的增长无法体现商人地位上升,排除D项。

    8.1906,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经济发展轨迹。

    材料所示现象(  )

    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

    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

    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答案B

    解析据图示可知,山东三地主动开埠推动了贸易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继而催生现代金融,说明商埠开放有利于山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B项正确;材料凸显了开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非国际竞争,故排除A;据材料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可知三地开埠并非因德国强占,故排除C;图示为经济发展轨迹,不是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故排除D项。

    9.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9.9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字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项正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有所缩小,基本消失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各区域之间,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10.多立克柱式是雅典本土的建筑式样,简洁稳固;爱奥尼克柱式流行于小亚细亚地区,精致纤细。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以多立克柱式为主体,后殿有四根爱奥尼克式柱子。山门和胜利神庙也是兼有两种柱式。这反映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质是(  )

    A.发扬民主 B.包容

    C.以人为本 D.理性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雅典文化对小亚细亚文化的融合,折射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包容性,B项正确。

    11.1838,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城市化水平相当高,A项错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2.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第一个烟筒的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1790年人口发展到5,1801年猛增至9.5万人,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经济结构变化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在英国的设立,从而吸引大批人口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

    13.1889,有学者指出,英国多数大城市里,古老的特征正在迅速消失;历史悠久的房屋被推倒作为适应现代需要的建筑基地,一切都在现代化;但在乡村,一切依旧。这反映出英国(  )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乡村

    B.城市化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C.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D.工业文明摧毁了小农经济

    答案B

    解析城市里”“古老的特征正在迅速消失”“一切都在现代化等信息可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传统文明日益受到城市发展的冲击,故选B;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抵制,排除C;D项说法与材料中的在乡村,一切依旧矛盾,排除。

    14.1835,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使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答案C

    解析材料与环保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的广泛使用,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煤气照明普遍,而乡村相对比较落后,说明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

    15.19世纪后期,70%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12,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 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英国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但是1952年还是发生了伦敦毒雾事件,这表明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1625,1715,40)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拥有373个市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拥有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 000人或偶尔2 000人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是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摘编自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新探》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间,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散之地,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12)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并简析其原因。(13)

    参考答案(1):规模大小与人口有关;小规模市镇环绕大规模市镇。

    :市镇间交通方式不同;市镇管理方式不同。

    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刺激商业发展;自治传统保证城市发展自主权。

    (2)不同结果:中国市镇经济孕育出的资本主义萌芽夭折,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最终没有孕育出资本主义经济;市镇经济发展促进英国资本主义长足发展,英国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原因:中国,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实行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的经济政策;传统观念限制商业发展。英国,殖民扩张扩大市场;城市自治传统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圈地运动增加城市人口。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紧扣材料信息,第一种是拥有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 000人或偶尔2 000人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可知规模大小与人口有关、小规模市镇环绕大规模市镇;不同点可从市镇间交通方式不同和市镇管理方式不同等角度思考和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因,紧扣材料信息,注意明确题目中促进因素要求,从多个方面思考,只要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第(2),第一小问不同结果,紧扣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市镇经济没有孕育出资本主义经济;而英国市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第二小问原因,注意从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及对外政策等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图

    2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观察图1和图2,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和英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5)

    参考答案示例

    信息一:1中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人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

    原因:中国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入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信息二:2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机器的使用把相当多的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排挤出来,为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