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09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09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09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098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098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历史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课件PPT,共11页。
02第二单元易错集训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1.[山东六校2021高二段考]《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主要能够说明这一时期(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铁器生产作用得到重视D刷易错本题考查战国时期铁器使用的影响。材料“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主要说明铁器的生产作用得到重视,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女性从事纺织,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工具,而非强调官营手工业,排除C项。易错点1 关于自然经济内涵的理解误区【刷有所得·总结】战国时期铁器使用的影响首先,铁器代替了青铜器更广泛地推广到农业生产当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的分化,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从奴隶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的步伐。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2.[北京东城2021高二期末]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 )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B刷易错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由“千耦其耘”到“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由集体生产逐渐变为个体小家庭生产,故选B项。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3.[湖北武汉五校联合体2020期末]中国古代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耕犁从二牛三人到二人二牛,再到一人一牛,最后比较轻便灵巧的曲辕犁得到普及。此发展特点( )A.反映了农耕技术日益衰落 B.说明了耕牛数量大幅减少C.适应了小农经济生产需要 D.反映了政府不够重视农业C刷易错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而不是衰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铁犁牛耕的发展,而不是耕牛数量减少,排除B项。铁犁牛耕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我国古代历代政府皆重视农业,排除D项。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1.在小块土地上使用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2.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3.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容易走向贫富两极分化。【关键点拨】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发展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C刷易错本题考查传统农业模式的形成。根据文献内容可知,三则文献均体现了汉代男女共同耕耘土地的生产场景,反映了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模式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汉代铁犁牛耕技术是否得到推广,排除A项。B项表述未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中未体现“女织”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5.[江西上饶2020高二期末]明后期,在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江南地区城镇的丝织业等行业里,出现了商人把大量资金投入丝织业生产的新动向。这一“新动向”( )A.使江南城镇发展居明朝之首B.打断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C.促使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D.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D刷易错本题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人把大量资金投入丝织业生产”使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催生新的经济因素,故选D项;材料与城镇规模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主要属于民间自发的行为,此时政府的政策没有改变,排除B项;“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从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就已经开始了,排除C项。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6.[吉林长春2020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业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用地体系的实现。这说明了传统农业( )A.耕作技术的进步 B.精耕细作的特点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经营方式的变化B刷易错本题考查精耕细作。材料“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具体的生产工具,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显示经营方式是集体耕作还是个体农耕,排除D项。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7.[贵州遵义2021月考]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制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农民受到沉重剥削A刷易错本题考查汉代庄园的特征。由材料可知,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多样,包括食物、衣物、武器、医药等,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单位,故选A项。汉代庄园内部基本自给自足,闭门成市,很少对外交换,故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状况进行描述,无法得出手工业者劳动繁重和农民遭到沉重剥削的结论,排除C、D两项。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田庄的性质本题考查汉代田庄经济的特点,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托材料,避免对材料作过分引申。【关键点拨】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8.[天津静海四校2021高二段测]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图是某西欧庄园的图解。据此可知当时西欧庄园( )A.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B.具有自然经济特征C.生产内容较为单一 D.宗族色彩非常浓厚B刷易错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征。图中有林地、牧场、耕地、磨坊等,据此可知庄园内农业、手工业都有发展,且自成体系,体现了自然经济特征,B项符合题意;图片显示西欧庄园的经营规模较大,A项错误;据图片中林地、牧场、耕地、磨坊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内生产内容并不单一,C项错误;图片中不能体现西欧庄园宗族色彩非常浓厚,D项错误。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9.[湖北荆州、宜昌2020高二期末]下图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B.英国工业化导致农业发展萎缩C.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就业结构D刷易错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图中数据可知,与1841年相比,1877年英国农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减少,工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提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与英国生产力快速发展有密切关系,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就业结构,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化的水平在逐渐提高,A项错误;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减少不能说明农业发展萎缩,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快速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排除。易错点3 不能正确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本题易错选C项。注意题干所给时间“1841年和1877年”,这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快速发展。【易错警示】解析第二单元易错集训10.[吉林四校2020高二联考]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中,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美国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信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海湾战争因此被称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A.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B.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C.现代技术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局势D.网络信息技术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D刷易错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美国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信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可知网络信息技术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答案为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网络技术在军事上的作用,并非拉近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C项“改变了”说法欠妥,排除。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