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三)含答案
展开1.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
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
2.(2016年6月·广东学考)如图表示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的关系。该物质最可能是( )
A.葡萄糖 B.甘油
C.氨基酸 D.钠离子
3.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的运输被促进 B.乙的运输被促进
C.甲的运输被抑制 D.乙的运输被抑制
4.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通常是静止的
B.甲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C.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丙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5.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 min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蛋白质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
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6.(2017年1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7.5
B.酶的作用机理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过氧化氢酶既能分解过氧化氢又能分解尿素
7.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人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消化酶最适pH不同。如图表示某种消化酶催化效率与pH的关系,据此推测该酶最可能是( )
A.肠脂肪酶 B.胃蛋白酶
C.唾液淀粉酶 D.胰蛋白酶
8.(2019年6月·广东学考)小杨检验唾液对淀粉的降解作用,向10 mL的热米汤(100 ℃)加入1 mL唾液并混合均匀,较长时间冷却到室温后,加入适量碘液显深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唾液的溶菌酶抑制了淀粉酶活性
B.高温(100 ℃)使淀粉酶失活
C.唾液淀粉酶离开口腔后失去活性
D. 加入唾液的量不够
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ATP不含有磷酸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D.植物细胞夜间不能生成ATP
10.(2018年6月·广东学考)下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示意图。其中比正常细胞紫色更深的部位应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1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
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13.自由扩散的特点是( )
A.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B.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D.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14.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则K+能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5.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作用的实质是( )
A.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
B.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C.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提供化学反应的能量
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基本单位可以是核糖核苷酸
B.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也能产生呼吸酶
C.低温能使酶失活
D.酶的专一性由自身的分子结构决定
17.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
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自变量
C.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
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
1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ADP需加上3个Pi
B.过程②中ATP可以连续脱下2个Pi,释放大量能量
C.过程①和②需要不同的酶参与
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中物质和能量均可逆
19.(不定选)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原生动物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细胞,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分解酶最初的合成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B.蛋白分解酶的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C.上述胞吐、胞吞需要消耗能量并借助载体蛋白参与
D.上述胞吐、胞吞也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0.(不定选)如下图所示,现有A、B、C、D四支试管,先向四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其他条件均适宜,最后向四支试管内分别滴加碘液,会变蓝的试管有( )
参考答案
1.B 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属于细胞的胞吞作用,需要消耗能量(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2.B 图中物质的运输速度只与浓度差有关,因此属于自由扩散,甘油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
3.D 协助扩散是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行的。
4.B 从图中可知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则A错。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不需要载体,也无需能量,则甲是自由扩散;而乙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则乙是协助扩散;丙需要载体和能量才可以运输,则丙是主动运输。
5.C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经不存在,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完全水解。本实验并不能得出淀粉一定是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是葡萄糖的结论。
6.C 人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正确;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不能分解尿素,D错误。
7.B 由图可知,该酶的最适pH为2左右,而在人体中只有胃部的酶在pH为2时催化效率最高,所以该酶最可能是胃蛋白酶。
8.B
9.A ATP为直接能源物质,能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ATP含有磷酸,B错误;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错误;植物细胞夜间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生成ATP,D错误。
10.C ①为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充满了外界溶液;②为细胞质部分;③为细胞液,里面含有色素,由于质壁分离细胞液内的水分减少,因此细胞液内的色素浓度增加,比正常细胞颜色深;④为细胞核。
11.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12.D 质壁分离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液泡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开来。证明水分子可以自由出入原生质层,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溶质(大分子)无法透过原生质层,A正确。细胞是活性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死亡则不会,B正确。可以通过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和复原以及临界状态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C正确。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说明,故D错。
13.A
14.B 根据题意,缬氨霉素是协助K+通过的载体。
15.C
16.C 低温能使酶的催化效率降低,但不会使酶失活,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
17.B 甲装置是对照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A正确;H2O2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乙装置中有H2O2酶催化,因此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C正确;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不同,其他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因此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D正确。
18.C 过程①中ADP需加上1个Pi,A错误;过程②中ATP形成ADP,脱去1个Pi,释放大量的能量,B错误;过程①和②使用的酶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两者不是同一种酶,C正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错误。
19.ABD 蛋白分解酶本质为蛋白质,最初的合成是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A正确;蛋白分解酶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其的加工和运输,B正确;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胞吞和胞吐过程,运输的物质会与膜上的蛋白结合以进行识别,也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20.CD 淀粉与碘液反应变蓝,变蓝说明酶没有起到催化作用。由于酶具有高效性,稀释后的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B试管不变蓝;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分解,C试管有淀粉,与碘液反应变蓝;唾液淀粉酶高温失活,因此D试管有淀粉,与碘液反应变蓝。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一)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枯叶蝶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下列属于生物协同进化实例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九)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九)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开始人工养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八)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八)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的转录产物不可能是,下列关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