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展开2023年徐州市邳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每小题2分 ,共 20 分 )
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着,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生命之源
B.自然界的水一般是混合物
C.过滤和蒸馏都可以软化硬水
D.农业上改浇灌为喷灌可节约用
2.“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因为它们属于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金属或合金
3.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属于有机物
C.含有18个元素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盐可以调味腌制白菜 B.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5.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添加酒精 D.倾倒液体
7.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是( )
A.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
B.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
C.向2颗蚕豆粒般石灰石固体加入3mL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
D.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生物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
C.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明矾进行自来水消毒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9.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霉变花生制成的花生油烹调食品 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胃酸过多
C.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加到腊肉香肠中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 C.向一定量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有 2 小题, 共 14 分 )
11.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指采取措施实现CO2的排放和吸收互相平衡。
(1)“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
(2)自然界中CO2来源有______(任写一点),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会导致______效应。
(3)“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①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这里的CO2捕集是一个______(填“物理”或“化学”)过程,此过程中CO2分子间隔______。
②2021年9月24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可以表示为______。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I、如图是在实验室净化木兰溪水的流程。
(1)图中步骤①的名称是______。
(2)步骤⑤可采用蒸馏,为验证得到的蒸馏水是软水可以用______检验。
(3)在生活中可用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______。
(4)水能灭火,亦能“生火”。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其意是指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试写出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II、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的主要措施。
(5)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______。
(6)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oS2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原理如图,则该过程消耗的二氧化碳和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
(7)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有 2小题 ,共 21分 )
13.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实验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选填“F”或“G”);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装置还需要进行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裂,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设计实验】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Ⅱ:按照如图 1 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同的是_________。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利用图 2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 3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实验分析】根据图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__________。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________。
1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原理应用】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______。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 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进行______操作。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步骤③中,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低;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⑤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高;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
(3)经测定 V1=210mL;V2=50mL,则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四、计算题(5分)
15.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1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pH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溶液呈______色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自然界的水常混有可溶或不可溶性的杂质,一般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硬水经煮沸或蒸馏后其硬度会降低,但过滤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农业上改浇灌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D
【详解】试题分析: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属于金属或合金。选D。
考点:金属材料。
点评:纯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3.B
【详解】A、没食子酸的化学式为C7H6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没食子酸的化学式为C7H6O5,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食子酸中含有3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食盐可以用作调味品研制白菜,选项A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降温,可以用于人工降雨,选项B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选项C正确;
D、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不能用于食品干燥,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C
【详解】A、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清除可燃物,A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B正确。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C错误。
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避免吸入烟尘,D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连接玻璃仪器用手握住橡胶塞,轻轻旋紧,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仪器,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B正确;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C错误;
D、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和容器口要略倾斜并紧挨,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CaCO3不与NaOH溶液反应,向CaCO3粉末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故A错误;
B、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与CaCO3是否溶于水无关,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故B错误;
C、由于石灰石固体与水接触面积小,即使能溶于水,片刻内溶解的量也很少,故加入3mL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故C错误;
D、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说明是碳酸钙粉末能溶于水,显碱性,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使用生物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氧气,达到了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不能消毒,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它有毒,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能食用,所以错误;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胃酸过多,所以错误;
C、碳酸氢钠能和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无毒的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碳气体受热膨胀会使糕点松软,所以正确;
D、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来腌制食品,所以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加水稀释K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即pH不会小于7,错误;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得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不会为零,错误;C、向一定量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正确;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会吸收溶液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变小,错误。故选C。
11.(1)二氧化碳##CO2
(2) 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任写一点) 温室
(3) 物理 减小 6O2
【详解】(1)“碳中和”中的“碳”指是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3) ①如图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这里的二氧化碳捕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个物理过程,此过程中CO2由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隔减小。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方框中应该有12个氧原子,即六个氧分子(即 6O2 )
12.(1)静置沉淀
(2)肥皂水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C+H2OCO+H2
(5) 温室 增大
(6)11:16
(7)少用私家车,多步行上学
【解析】(1)
去除溪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利用重力作用,采取静置沉淀的方法,故填:静置沉淀;
(2)
验证蒸馏水是软水可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因为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而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少的泡沫,可根据泡沫的多少进行验证。故填:肥皂水;
(3)
生活中用水来灭火,主要是利用水浇在燃烧的物品上会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同时也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以实现灭火,故填: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
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时会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此三种元素形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5)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是形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加压水洗可捕集二氧化碳,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故填:温室,增大;
(6)
根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则消耗的二氧化碳和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44:(2×32)=11:16
(7)
“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平时我们上学时少用私家车,多步行上学可实现“低碳”。
13. 试管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D F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 AC或AD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没有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或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等 步骤Ⅳ中木条复燃更快 质量和化学性质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比越小,氯酸钾分解温度越低 降低氯酸钾的分解温度
【详解】(1)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试管;
(2)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是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的方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故选F;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是用固体和液体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C或D;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AC或AD,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该装置还需要进行改进的是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裂,可能的原因是没有预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等;
(4)实验现象:
步骤Ⅲ中是单独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温度较高,加热时间长,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较慢;步骤Ⅳ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需要的温度较低,分解速率快,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较快;
交流反思: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分析:
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越小,氯酸钾的分解温度越低;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降低氯酸钾的分解温度。
【点睛】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4.(1) 4P + 5O2 2P2O5 偏小 物理 装置气密性 白烟 打开b
(2)ABD
(3) 76.2% 温度 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解析】(1)
[实验回顾]红磷燃烧为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4P + 5O2 2P2O5;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偏小;
[原理应用]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造成实验失败;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2)
A、步骤③中,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从而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低,该选项正确;
B、步骤④中,白磷燃烧时要保持关闭止水夹a和b,以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和外界交换,该选项正确;
C、步骤⑤中,未冷却至室温,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会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使测得的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偏低,该选项错误;
D、与图1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有:误差减少和污染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3)
经测定 V1=210mL;V2=50mL,则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76.2%;
[拓展延伸]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温度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室温;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而消耗氧气又导致压强减小,AB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大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15.(1)无
(2)解:设H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式及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详解】(1)只有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色,B点溶液的pH值等于7,溶液呈中性,故无色酚酞不变色;
(2)见答案。
【点睛】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实际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