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九年级化学打靶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涉及化学知识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航母长期航行中船底附着的大量海洋生物和垃圾均不需定期清理
B. 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37Rb)是金属元素
C. “C919”大飞机使用的机身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等均为纯净物
D. 镁合金Mg17Al12具储氢功能,完全吸氢后得到氢化镁和铝,该储氢过程属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航母长期航行中船底附着的大量海洋生物和垃圾均需定期清理,防止影响运行,A错,不符合题意;
B、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是金属旁,故为金属,B正确,符合题意;
C、“C919”大飞机使用的机身复合材料碳纤维是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环氧树脂有机合成材料,不能为纯净物,C错,不符合题意;
D、镁合金具储氢功能,完全吸氢后得到氢化镁和铝,产生新物质氢化镁,故为化学变化,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
B |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
C |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蓝色 | 银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
D |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 洗涤剂让油在水中发生乳化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重金属会污染环境,故要分类处理,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剧烈运动后会出汗,身体内电解质会减少,故喝淡盐水,能补充无机盐,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表面有银白色的固体,溶液变蓝,说明铜能和硝酸银反应,即铜能置换出银,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洗涤剂能将大油滴变成小的油滴,即是乳化作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冶炼钛(Ti)的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包括高温和充足的氧气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镁粉用于制照明弹是因其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D. 内应为2Mg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冶炼时,反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防止反应生成的钛和参加反应的镁在高温下被氧化,所以一定条件包括高温,不包括充足的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Mg、1个Ti、4个Cl,反应后有1个Ti,故未知物中有2个Mg和4个Cl,所以 应为2MgCl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
C、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故可用于制照明弹,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Mg、1个Ti、4个Cl,反应后有1个Ti,故未知物中有2个Mg和4个Cl,所以 应为2MgCl2,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4. 下列涉及的化学观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观:空气中蜡烛燃烧的产物一定是CO2和H2O
B. 质量观:甲醛(CH2O)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 微粒观:春天百花盛开,香气袭人,“香”只与分子的不断运动有关
D. 结构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则产物不一定为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分子为微观概念,元素为宏观概念,不能说分子中含有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但也与分子的其他性质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 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氨气(NH3)分子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
B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 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D. 氨气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氨气的化学式(NH3)可知,氨气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这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当两种分子相遇时,反应生成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C、管内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D、实验方案能说明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快,是因为产生的白烟位置在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对似是而非的问题要明辨是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双氧水不是水,是过氧化氢溶液
②纯碱不是碱,是碳酸钠这种盐
③水银不是银,是金属单质汞
④玻璃钢不是钢,是一种玻璃
⑤碳铵不是碳酸铵,而是NH4HCO3
⑥人造棉不是棉,而是合成纤维
⑦干冰不是冰,是固体CO2
⑧铅笔芯里没有铅,是石墨与黏土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⑤⑦⑧ C. ④⑤⑥ D. 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双氧水是过氧化氢溶液,不是水,说法正确;
②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说法正确;
③水银是金属单质汞的俗称,不是银,说法正确;
④玻璃钢既不是钢,也不是玻璃,是复合材料,说法错误;
⑤碳铵是指NH4HCO3,说法正确;
⑥人造棉不是棉,是人工改造得到, 不属于合成的范畴,其规格与棉纤维相似,说法错误;
⑦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不是冰,说法正确;
⑧铅笔芯里没有金属铅,主要成分为石墨与黏土,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③⑤⑦⑧ 。
故选B。
7. 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80℃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 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 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 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KCl的溶解度比NaCl大,错误;
B. t℃时氯化钠和氯化钾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C. t℃时氯化钾溶解度为4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D. 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镁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故选:B。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B | 排空气法收集CO2检验是否集满 |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
C |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 |
D |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钙可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后得到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钙溶液,应该再通过蒸发结晶将氯化钙溶液转化为氯化钙固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故B正确;
C、氮气不和铜丝反应,氧气和灼热的铜反应为氧化铜,所以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可以除去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
D、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没有气味,所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故D正确。
故选A。
9. 用不同燃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已知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升高
B. 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水面上升约
C. 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铁粉,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红磷
D. 利用电热丝加热铁粉和红磷使得装置气密性更好,实验结果更准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燃烧会放出热量故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升高,选项正确;
B、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瓶内水面上升约 五分之一,选项正确;
C、分析图乙、图丙,氧气最终的含量可知,铁粉的是0.05%红磷的是3%因此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铁粉,而根据氧气含量减少的速率来看,铁粉的更快说明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铁粉,故选项错误;
D、利用电热丝加热铁粉和红磷,不需要打开装置,使得装置气密性更好,防止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选项正确;
故选:C。
10. 如图的5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农业上常用A与B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小型化工厂常用A与E的反应制取烧碱,C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也可用于建筑业和改良酸性土壤
B. A和D的反应实质可以表示为
C. B和E的类别相同
D. B和C、C和D反应后均形成黄色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可以制烧碱,由农业上常用A与B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小型化工厂常用A与E的反应制取烧碱,可得A是氢氧化钙,B是硫酸铜,E是碳酸钠;C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C是铁;D与铁、氢氧化钙、碳酸钠能反应,D是酸,盐酸与稀硫酸都可以。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A、A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用于建筑业和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A和D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实质可以表示为,故B正确;
C、B是硫酸铜,E是碳酸钠,物质类别都属于盐,故C正确;
D、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均形浅绿色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第11题4分,12题各6分,第13题6分,共16分)
11.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铜绿B.鸡蛋C.硝酸铵D.医用酒精E.生石灰F.氯化钠G.聚乙烯
(1)_____可用于擦拭物品消毒;
(2)_____可用于制备食品包装袋;
(3)_____可作食品干燥剂;
(4)_____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则降低肥效
【答案】(1)D (2)G (3)E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酒精能杀死细菌,则可用于擦拭物品消毒。
【小问2详解】
聚乙烯可用于制备食品包装袋。
【小问3详解】
生石灰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则可作食品干燥剂。
【小问4详解】
草木灰显碱性,能与硝酸铵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12. 请回答下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1)人体缺_____(选填字母序号)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A. 钙Ca B. 锌Zn C. 铁Fe D. 硒Se
(2)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防止金属腐蚀,我们常在一些金属材料的表面涂抹一层油漆,目的是为了隔绝_____,防止铁被腐蚀。
(3)冬奥火炬“飞扬”用的燃料是氢气。下面是工业生产H2的方法,涉及两个连续反应。反应1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2是将反应1的生成物之一与上述B物质在高温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又产生氢气。
①关于反应1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过程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分子数未改变
D.该反应表明CH4和H2O中均含有H2
②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配制490g2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_g。
【答案】(1)A (2)氧气和水蒸气
(3) ①. AB##BA ②.
(4)100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体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故选A。
【小问2详解】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铁生锈
【小问3详解】
①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A为CH4、乙为H2O、丙为CO、丁为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变,但不能说明甲烷和水中含有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490g×20%=98%x,解得x=100g。
13. 燃煤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含有CaCl2、MgCl2、MgSO4等物质)软化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1)“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2)“沉淀”步骤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
(3)写出“一级沉淀”中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任写一个)。
(4)“二级沉淀”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软化处理过程中,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
【答案】(1)升高 (2)(或)
(3)加快反应速度(或使反应充分进行)
(4)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5)颠倒后溶液中的钙离子不能完全除尽,达不到软化的目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可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硫酸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填升高;
【小问2详解】
沉淀步骤中,不断搅拌是为了使得药品充分接触,使得反应充分进行,进而加快反应速度。故填加快反应速度(或使反应充分进行);
【小问3详解】
一级沉淀过程中加入的氢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或);
【小问4详解】
一级沉淀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氯化钙,再经过二级沉淀后,溶液中的氯化钙、氢氧化钙会和过量的碳酸钙反应,使得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适量盐酸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小问5详解】
软化处理过程中,若将碳酸钠和熟石灰添加顺序交换,一级沉淀时,碳酸钠和氯化镁、硫酸镁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碳酸钙,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之后在耳机沉淀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则会在二级沉淀时剩余部分氢氧化钙,使得溶液中含有钙离子,不能达到软化水的目的。故填颠倒后溶液中的钙离子不能完全除尽,达不到软化的目的。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第14题11分,i5题8分,共19分)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C中除导气管外的任意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若用B装置来制取,装药品时对加入稀盐酸的量的要求_____;若使用装置C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写出其它一个优点:_____。若用装置H来干燥制取的CO2,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口进入。
(4)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I,可观察到_____。(已知:20℃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5)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填序号)。
(6)课堂上常用浓氨水和固体烧碱混合快速制得氨气。
①关于该方法能制得氨气原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烧碱易潮解
B.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C.氨水显碱性
D.烧碱溶解过程中放热,氨水受热氨气逸出。
②用该方法制取氨气,可以代替固体烧碱的物质有___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石灰石
【答案】(1)分液漏斗##锥形瓶
(2) ①. ②. 分解反应
(3) ①.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②. 控制反应速率 ③. b
(4)有白色固体析出 (5)AD
(6) ①. D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C中除导气管外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锥形瓶,故可填分液漏斗或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①填;
由方程式可知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②填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因为装置B用的长颈漏斗,气体可能会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对盐酸的量的要求是浸没长颈漏斗下端,防止气体从其逸出,故①填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装置C和装置B的区别是长颈漏斗换成了分液漏斗,而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故②填控制反应速率;
因H中装的浓硫酸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故要二氧化碳跟浓硫酸接触,即从b端进,故③填b。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故会析出,因此填有白色固体析出。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是固体和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而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选向下排空气法,选D,因此装置组合选AD。
【小问6详解】
①A、烧碱易潮解,能吸收浓氨水中的水,该性质不会促进氨气逸出,不符合题意;
B、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是因为其吸水放热,能腐蚀皮肤等,与氨气逸出无关,不符合题意;
C、氨水呈碱性,不能促进氨气逸出,不符合题意;
D、用浓氨水和固体烧碱混合快速制得氨气,是因为烧碱溶解时放热,促使氨气逸出,符合题意。
故选D
②能代替烧碱的物质必修不和氨水反应且能和吸水或和水反应放热,促进氨气产生
A、浓硫酸和浓氨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且产生的碱性的氢氧化钙,和氨水不反应,符合题意;
C、浓盐酸和氨水会反应,不符合题意;
D、石灰石既不反应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某小组的同学们对碱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序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内容 |
|
|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______ | 产生蓝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 反应方程式______。 |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
【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五: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填写实验现象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______完全反应了。
实验六: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七: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
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______。
【总结提升】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实验______(选填字母序号)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A.实验五 B.实验六 C.实验七 D.无合乎条件的答案
【答案】 ①. 红色 ②.
③. 溶液不变色 ④. 氢氧化钙##Ca(OH)2 ⑤. HCl或H2SO4
⑥. 50mL ⑦. AC##CA
【解析】
【详解】实验一: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钙能与指示剂作用;
实验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
[发现问题]
实验五:
实验三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若氢氧化钙反应完全,不显碱性,所以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判断依据是溶液中氢氧化钙完全反应了;
实验六:
实验四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HCl溶液,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七:实验四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导致试管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故应设计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根据控制变量法,图中?的内容应该是50mL水;
[总结提升]
A、实验五是通过检验反应物氢氧化钙消失,说明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是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符合题意;
B、实验六中是通过检验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是通过检验生成物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七是通过检验反应物二氧化碳减少,压强减小,并通过对比,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是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符合题意;
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四、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5分)
16.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0g稀硫酸样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
(2)设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钠的质量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
【小问1详解】
当滴加溶液至C点时,由于溶液此时pH=7,显中性,也就是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小问2详解】
解析见答案
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