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积累语言,积累文学常识,讲解课文,课堂小结,积累拓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熟读并背诵课文。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环节:一、积累语言1.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把不会读的字标注拼音。2.结合下面注释,自读一遍课文,注意处理好停顿。3.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明确:①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是“虽然”的意思,它是一个联词,所以需要稍作停顿。“弗”是“不”的意思,“旨”是味美的意思,“其旨”要连起来读。②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足,教了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是故”的意思是“所以”是联词,所以后面有停顿。③“相长”指的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④《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教”,是教导的意思。“其”表示推测,后面可以停顿。“谓”是“说”的意思。 在理解词义,疏通句意的基础上,我们再朗读一便课文,把握节奏。【设计说明】通过教师范读,把握字音;通过理解内容,把握朗读的节奏与停顿。 二、积累文学常识【设计说明】结合注释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并做适时补充。三、讲解课文这篇短文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全文共5句话。理解这篇短文,我们需要思考:短文的前三句写了什么内容?这三句话有什么关系?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短文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1.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短文的前三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个分句是指”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结构一致,它的意思是“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追问:前一个分句的作用是什么呢?明确:作者运用我们比较熟悉的感受即”吃了才知道味美“引出第二个分句,告诉我们”学了才能发现好处,分析“佳肴”和“至道”的相似之处,强调了食和学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这种有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叫做类比。第一句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强调了学习经历的重要性。明确:第二句强调了通过学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可以发现自己的困惑。这两句话在第一句强调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又思考了学和教的作用,也就是会发现不足。教和学都是能发现个人问题的途径,学是发现自己的不够,不足之处,而教则是发现自己困惑和不清晰的地方。这一句说明了学和教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诊断自我,发现问题。明确:第三句的意思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自反的意思是自我反思,指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自己不足的地方;自强则是自我勉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句话是在第二句诊断出自我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应该付出行动,即自反和自强。追问: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第一句用类比的方法引出议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和教两个不同角度诊断自我,引出知不足、知困两种情况;第三句,在第二句自我诊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反自强,把论述引向深处。 那么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基于以上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在第四句提出了自己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句话引用《兑命》上的学学半,也就是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进一步佐证了作者教学相长的观点。 请同学来梳理这篇议论短文的思考过程。明确:首先我们解读了第123句话写的内容,接着我们梳理了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我们找到了作者的中心论点,最后我们理解了最后一句的内容及其作用,这篇短文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第一句运用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第二三句层层深入阐释了教和学被人学习的作用,第四句点明作者的中心论点,第五句引用尚书中的句子进一步佐证了教学乡长的观点。 5.这篇文章的语言形式很有特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他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明确: 这篇文章基本都是短句,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一句中运用“弗”、“不”构成了双重否定,强调了学的重要性。短文还运用五个“也”字,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第一句有两个“虽有”、“不知”,借助这样的语言形式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了学习体验的重要性;第二句有两个“然后知”强调了学与教,有助于自我诊断;第三句有两个“知”,“然后能”借助这样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引出了“自反”“自强”。这样的句子,两相对峙,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明快有力,互相回应,强化了说理的效果。【设计说明】通过梳理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初步体会作者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中心论点;通过把握文章语言形式和结构特点,感受作者说理时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我们总结一下这篇短文的学习方法,本文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要明确作者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分析了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探讨了作者怎样一步步阐述中心论点。理解了文末一句的作用,最后我们还分析了短文语言形式的特点,今后我们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借鉴以上的阅读方法与思考路径。【设计说明】总结学法,回顾课堂。五、积累拓展《礼记》一书中有的文章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有的文章叙述的表达方式为主,后一类文章同样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一些观点,我们一起阅读一下,请大家把书翻到121页,思考这两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计说明】通过关注知识卡片,回扣课堂,巩固学法。 六、作业布置1.背诵《虽有佳肴》及注释2.练习册1、3(1)、4、5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研读品析,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由课文出处导入,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懂意思,读出味道,读出体会,课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