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2-【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分50分)
1.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指生物个体由小变大,并产生下一代,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生物都要从外界获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遗传和变异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及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而杂交水稻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C符合题意。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有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田鼠、蛇、猫头鹰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图是这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由图可知丙是( )
A.蛇 B.草 C.田鼠 D.猫头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就越少。
【详解】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甲乙丙丁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丁→乙,对应草→田鼠→蛇→猫头鹰,可知,丙代表田鼠,C符合题意。
故选C。
3.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
B.由于细胞内遗传物质变的不同,所以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柳树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植物体逐渐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A正确。
B.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分化前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柳树属于植物,具有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C正确。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所以生物体逐渐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正确。
故选B。
4.如图甲、乙分别为一粒玉米和一粒菜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果实 B.甲、乙所示结构中,营养物质储存在②内
C.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 D.滴加碘液后,甲图中的①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甲: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图乙: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
【详解】
A.由图甲可知,玉米粒的果皮和种子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是一个果实,A正确。
B.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①胚乳中,菜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②子叶中,B错误。
C.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由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和⑤胚根四个部分组成,C正确。
D.碘液能使淀粉变蓝,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①胚乳中,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甲图中的①胚乳变蓝,D正确。
故选B。
5.下表为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瓶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放水,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②
放适量水,置于25℃橱柜中
萌发
③
浸泡水中,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④
放适量水,置于4℃冰箱中
不萌发
A.①号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 B.③号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
C.④号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 D.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①号不放水,种子不萌发,因此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A正确。
B.③号浸泡水中,种子与空气不接触,缺乏空气,种子不萌发,因此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B正确。
C.④号置于4℃冰箱中,温度低种子不萌发,因此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C正确。
D.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空气,而不是水的有无,D错误。
故选D。
6.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中不能设为对照的部位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丁 C.乙与丙 D.甲与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脱色(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该生物兴趣小组选用的实验材料来看,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和需要的条件是光、二氧化碳和叶绿体等。
【详解】
A.甲与乙对照,变量是光照,A不符合题意。
B.乙与丁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乙与丙对照,变量是叶绿体,C不符合题意。
D.甲与丁对照,有光照、二氧化碳两个变量,不能形成一组对照,D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有关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露西”化石是古人类可能直立行走的证据
D.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文字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1)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2)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3)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代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大脑逐渐发达,能制造复杂的工具。
【详解】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A正确。
B.森林古猿不能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B正确。
C.古人类“露西”的髋骨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C正确。
D.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简单的工具,而不是使用文字,人类使用文字是后期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8.下列各项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维生素和无机盐 B.脂质
C.蛋白质 D.糖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所以,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故选A。
9.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保护声带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D.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会厌软骨的位置:
【详解】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所以,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故选B。
10.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左心室,右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左心室,右心室。故选C.
11.图是正常人体内某器官或结构血流情况模式图,A代表器官或结构,a、b代表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为肺,则b内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B.若A为小肠,则餐后一段时间b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
C.若A为肾脏,则b中尿素增加
D.若A为脑,则b中二氧化碳等废物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详解】
A.若A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b是肺静脉,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b内氧气含量增多,A错误。
B.若A表示小肠,则a是肠动脉、b是肠静脉,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在小肠处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b肠静脉内葡萄糖含量增加,B正确。
C.如果A是肾脏,则a是肾动脉,b是肾静脉,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中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随尿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流出的b肾静脉中的血液尿素含量会减少,C错误。
D.若A为脑,则a是脑动脉,b是脑静脉,属于体循环的过程。由于脑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中,由b脑静脉运回心脏,因此则b脑静脉中二氧化碳等废物会增多,D错误。
故选B。
12..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 )
A.肾小囊 B.肾单位 C.肾小球 D.肾小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故选B。
13.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图中①是轴突;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图中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④神经末梢。
【详解】
A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B正确。
C.图中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④神经末梢,C错误。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C。
14.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蚂蚁找到食物后留下气味 D.刺猬受到攻击时身体会缩成一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同种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找到食物后留下气味,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刺猬受到攻击时身体会缩成一团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15.新冠病毒与洋葱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A.没有生命特征 B.没有细胞结构 C.没有遗传物质 D.没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有的还有叶绿体。
【详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有的还有叶绿体。所以流感病毒与洋葱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没有细胞结构。
故选B。
16.有关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娃娃鱼在分类上属于鱼纲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①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②“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③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如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详解】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A正确。
B.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C正确。
D.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种子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D正确。
故选B。
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 )
①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生产和生活原料
②生物多样性具有美学价值
③生物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④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
⑤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学研究价值等。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潜在使用价值方面,人类对生物所做的研究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①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②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治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无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③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动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④绿色植物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
生物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选B。
18.2021年7月,一篇“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上引发网络热议,专家表示熟鸡蛋不可能孵化出小鸡。如图是鸡卵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卵壳,具有保护作用
B.⑤是胚盘,将来发育为雏鸡
C.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发育为雏鸡
D.在鸡卵结构中,只有④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
【详解】
A.①是卵壳,其有保护内部物质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A正确。
B.⑤是胚盘,内含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起点,受精的卵细胞发育为雏鸡,B正确。
C.有性生殖中,生命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发育为雏鸡,C正确。
D.④卵白和⑥卵黄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D。
19.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试管婴儿”是转基因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B.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核个体非常相似,说明了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C.制作食醋、泡菜利用了酵母菌发酵技术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采用的是克隆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现代发酵技术等。
【详解】
A.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核个体非常相似,说明了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正确。
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而米酒的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发酵技术,C错误。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B。
20.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举措。某夫妇第一、二胎均为女孩,第三胎生男孩的概率是( )
A.12.5% B.25% C.50% D.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某夫妇三胎生男孩的概率是50%,C符合题意。
故选C。
21.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害虫群体中原来都是非抗药性个体
B.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害虫群体的抗药性与农药的使用无关
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详解】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
故选D。
2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B.免疫并不都是有益的
C.免疫不能在人出生后获得 D.免疫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A.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A正确。
B.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B正确。
C.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物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免疫,没有选择;特异性免疫是在后天形成的免疫,具有选择性,是一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免疫功能,C错误。
D.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D正确。
故选C。
23.抗生素对下列哪种微生物没有杀死或抑制效果( )
A.链球菌 B.霍乱弧菌 C.新型冠状病毒 D.痢疾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抗生素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不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杀灭不了病毒,只能对细菌起作用。
【详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抗生素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不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杀灭不了病毒,只能对细菌起作用。链球菌、霍乱弧菌和痢疾杆菌都属于细菌,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因此,抗生素对病毒这个微生物没有杀死或抑制效果,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4.为探知酒精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0.5%
1%
10%
20%
心率(次/分)
210
270
300
180
138
死亡
A.每组选用多只水蚤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B.此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浓度,清水组是对照组
C.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酗酒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
A.本实验水蚤的数量要相同,每组选用多只水蚤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A正确。
B.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因此设置清水这组,主要是起对照作用,另外不同酒精浓度的组为实验组,B正确。
C.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直至死亡,C错误。
D.据实验数据表可见: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因此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酗酒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C。
25..小明性格内向,上课时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
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和血液调节
C.只有激素调节 D.血液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详解】
小明性格内向,上课时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故选A。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以外,每空2分,共50分)
26.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短道速滑是其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图1为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奥运冠军周洋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洋的各种动作都需要骨、_______和肌肉三者协调配合完成,运动时,图二的[ ]_______中有滑液,可以减少膝关节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在协调摆臂的过程中,动作如图3所示,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
(2)周洋在冰上比赛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身体平衡的动作,这与她__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有关。
(3)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强度过大可能引起关节损伤。由于大鼠与人类运动系统组成相似,人体运动的相关研究常以大鼠为模型。下面是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膝关节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8周龄、体重200-220克的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②利用自制电动跑台,每天同时训练大鼠1小时。其中a组不运动;b组为低强度运动,运动速度15米/分钟;c组为中强度运动,运动速度25米/分钟;d组为高强度运动,运动速度35米/分钟;③8周后,观察大鼠的膝关节,测量软骨厚度,结果如表。
表:运动8周后各组大鼠膝关节观察及软骨厚度测量结果
组别
膝关节
软骨厚度(微米)
A
无明显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关节软骨表面完整、未见裂痕及纤维化表现
263
B
295
C
332
D
轻微的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关节软骨表面可见散在的裂痕及纤维化改变
189
①实验中,每组10只大鼠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经过训练后,大鼠都能在各自的电动跑台上按照各自的频率运动属于_________行为。
②如果关节损伤可造成滑液分泌量过大,形成“关节积液”,导致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软骨磨损等会影响关节的_________特性。
③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关节 ③关节腔 收缩
(2)神经
(3) 避免偶然性 学习 灵活性 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关节软骨的促进效果更好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2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关节窝,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⑤是关节软骨。图3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1)周洋的各种动作中,每一个动作的形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③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动作如图3所示,此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2)在神经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才能完成某些功能。周洋在冰上比赛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身体平衡的动作,这与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3)实验中,每组10只大鼠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经过训练后,大鼠都能在各自的电动跑台上按照各自的频率运动属于学习行为。
滑膜是关节囊的内层,可以分泌滑液注入关节腔中,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因此,滑膜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软骨表面磨损等都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
A、B、C三组大鼠未见明显的膝关节损伤,B组和C组大鼠关节软骨均 增厚,增强了运动时的缓冲力,且中强度的运动对关节软骨的促进效果更好。
27.初夏的早晨,不少市民5~6点之间到绿树成萌的中山公园散步、晨跑。人们大多认为早晨空气新鲜,此时锻炼有利于健康;也有人认为傍晚到公园锻炼更有利于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根据下图和探究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分别通入甲、乙两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 ]_____,请写出该生理活动的反应式;__________。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测定了中山公园某片树林中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
(3)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在24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_(用图三中的字母填写)。
(4)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并结合图二曲线进行分析,你认为清晨(5:00~6:00之间)和傍晚(17:00~18:00之间)哪个时间段更适合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锻炼身体,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1)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或变化不明显)
(2) C光合作用
(3)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A、B
(4)傍晚更适合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锻炼身体,因为这个时间段公园内氧气浓度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图三中: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
(1)图一A叶片无光,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不断释放氧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2)图一装置A中叶片无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装置B中叶片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故图一装置A中叶片不能进行C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图二中6~18点,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除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要从外界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故这段时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在24时,无光,植物只能进行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4)傍晚更适合去公园锻炼身体,因为6~18点,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超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不断向环境中释放,到傍晚时分,氧气积累量最大。
28.图是某家族单眼皮、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据图回答: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____________。由图甲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____________性状。请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2)小雅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二胎是双眼皮的可能性____________。
(3)小雅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成年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吗?____________。
【答案】(1) 相对性状 隐性 Aa
(2) 变异 75%
(3)不能
【解析】
【分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是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图甲中,父母均为双眼皮,女儿小雅单眼皮,表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遗传给单眼皮(aa)小雅的基因一定是a,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下:
从图看出,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外公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2)小雅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通过(1)分析可知,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第二胎生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
(3)小雅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成年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不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因为通过手术做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因此,成年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不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
2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肺炎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和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一所示,图二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请回答问题:
(1)如图一潜伏期内不能检测到和,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属于______。
(2)截止2020年6月底,我国已经有5种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实验,若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体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种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3)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二中的______(填标号)。
(4)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___。
A.皮肤和黏膜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B.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体
C.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D.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答案】(1)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3)甲
(4)ACD
【解析】
【分析】
(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诊断。
(2)
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是图中的甲。
(4)
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
B.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B错误。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C正确。
D.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D正确。
故选ACD。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2-【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2-【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7-【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7-【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6-【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黄金卷6-【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