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2讲 化学方程式(基础班)
展开知识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
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特别注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并找出其最小公倍数。将这个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所得的值确定为该化学式的计量数,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P + O2 ─ P2O5
P + 5O2 ─ 2P2O5
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数法: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再由此推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H2O2 ─ H2O + O2
反应前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数为2(偶数),反应后水中氧原子数为1(奇数),将水配为偶数2,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可。
2H2O22H2O+O2↑
3.观察法: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入手推求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Fe + O2─Fe3O4
Fe3O4中有4个氧原子,3个铁原子,因而Fe应配为3,O2应配为2。
3Fe+2O2Fe3O4
4.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较复杂的化学式,定其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该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例如:CH3OH+O2─H2O+CO2
(1)首先定CH3OH的化学计量数为1,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化学计量数:
CH3OH+O2─2H2O+CO2
(2)然后配平氧原子(并将横线写成等号):
CH3OH+(3/2)O2=2H2O+CO2
(3)再将各化学计量数同乘以2化为整数:
2CH3OH+3O2=4H2O+2CO2
【特别注意】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切记不可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随堂练习】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1.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HgO Hg + O2↑ 分解反应
B. 生石灰作干燥剂 CaO + H2O = Ca(OH)2 化合反应
C.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O3 + NaOH = Na2SO3 + H2O 复分解反应
D.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氧化反应
2.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火炬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5O2+X 3CO2+4H2O。由此可知,“祥云”火炬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 C3H7OH B. CH4 C. C2H6 D. C3H8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定不是________。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NH3的工艺流程可简化为:
(1)工业上制取N2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________;
(2)用焦炭和水蒸气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气) CO+H2 ,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3)合成塔中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将降温分离出的N2、H2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_______。
A. 充分利用原料 B. 防止氮气污染空气
5.人们曾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材料制取烧碱,制取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步骤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可能是纯净的氢氧化钠,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7.化学基础与常识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离子)。则“○”与“ ”反应生成了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8.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
(1)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2)金原子对________(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9.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该溶液的pH ,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
为该方案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________。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同学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请写出小东设计的实验(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
(5)戊组同学拿来丙组同学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欲测定其变质情况,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并计算: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________(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
②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③当加入3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0.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你刚刚学习过的。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B、乙是黑色固体,E常温下是液态,丁是红色固体,丙是无色液体。(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反应①可以是自然界中的________作用。
(2)A→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写出A的一条用途:________。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2讲 化学方程式(提高班):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2讲 化学方程式(提高班),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2讲化学方程式提高班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2讲化学方程式提高班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2讲 化学方程式(强化班):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2讲 化学方程式(强化班),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2讲化学方程式强化班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2讲化学方程式强化班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9讲 水(基础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9讲 水(基础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基础版学生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9讲水基础版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