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梳理与综合检测(部编版)
展开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梳理与综合检测(部编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必考图片整理】
一、人物类
图一 隋文帝(杨坚)像
相关知识点:
1.建立隋朝:
时间:581年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
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图二 唐太宗(李世民)像
相关知识点: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
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
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③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2、评价唐太宗:
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②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③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
图三 武则天像
相关知识点:
1、武则天: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③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
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图四 松赞干布塑像 文成公主塑像
相关知识点: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图五 李白像
相关知识点:
1.李白(诗仙)生活在盛唐时期
2.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3.作品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图六 杜甫像
相关知识点:
1.杜甫(诗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
2.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3.作品特点: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语言精炼、凝重
“ 诗史”
图七 白居易像
相关知识点:
1.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2.代表作品: 《秦中吟》 《新乐府》
3.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图八 鉴真像
相关知识点:
1.鉴真贡献:
①在日本传授佛经;
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九 玄奘像及西行路线图
相关知识点:
玄奘;
(1)唐太宗贞观年间;
(2)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②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地图类
图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相关知识点: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3.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图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相关知识点:
1.唐太宗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表现①杂居、通婚;②少数民族在朝廷中担任官职;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④击败东、西突厥,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⑤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⑥会盟(唐蕃会盟碑)
图三 唐朝长安平面图
相关知识点:
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布局规整,东西对称,市坊分离,国际都会。)
图四 五代十国形势图
相关知识点:
1.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3.十国:南方地区9个南方政权+1个北汉(割据太原)
4.影响:①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经济类
图一 曲辕犁
相关知识点:
1.优点:灵活、轻巧、高效。
2.用途:耕地
3.影响:适用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图二 筒车
相关知识点:
1.用途:灌溉
2.作用:它使耕地地形所受的制约大为减轻,实现丘陵地和山坡地的开发。不仅用之于旱时汲水,低处积水时也可用之以排水。
图三 唐三彩
相关知识点: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