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复习,文件包含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命题角度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5.认识传统文化和古典文献中的化学工艺,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6.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与社会、生活联系的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的组成性质等。3.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分析有关物质名称、成分、用途、化学变化、分离和提纯操作。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工艺判断。5.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新能源及诺贝尔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所对应物质的用途、性质等。考点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角度1物质的组成、分类1.(2022·浙江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纯净物B.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D.许多水果和花卉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
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4以下的烃B.假酒不纯净,里面含有工业酒精,饮用少量会导致眼睛失明C.甲醛是一种保鲜剂、杀菌剂,可用来保存白菜D.酯和脂含有相同的官能团
角度2物质的变化2.(2022·湖南选择考)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试题的解题方法角度1物质的组成、分类1.(2022·广州模拟)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应用于5G手机中的石墨烯导热膜B.用于吊装港珠澳大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绳C.“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板D.“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
2.(2022·潍坊模拟)珍贵文物蕴含着璀璨文化和深远历史,记录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下列珍稀文物中主要由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是 ( )
3.(2022·湛江一模)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人文底蕴丰厚,拥有佛山木版年画、禾楼舞、小榄菊花会和核雕等民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佛山木版年画用到多种颜料,所用颜料均为无机物B.禾楼舞庆祝水稻丰收,水稻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C.小榄菊花会花香四溢,体现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核雕是将果核雕成艺术品,所用刻蚀剂为氢氟酸
角度2物质的变化4.(2022·广州模拟)下列各项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锻造金箔: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B.湿法炼铜: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C.制粗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即古志所谓大盐也D.制指南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5.(2022·龙岩模拟)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使用下列物质时涉及的化学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性质A冬奥会使用聚乳酸材料餐具该材料稳定,不易降解B冬奥制服中添加含银离子的抗菌剂银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C以氢气为燃料的“飞扬”火炬添加“显色剂”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D志愿者向路面撒CaCl2清除积雪CaCl2能与冰雪发生化学反应
加固训练1.(2022·石家庄模拟)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
2.(2022·信阳二模)胶体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烟、云、雾都是气溶胶B.“卤水点豆腐”,指的是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形成豆腐脑的过程C.纳米材料的颗粒直径在1~100 nm的范围内,所以纳米材料是胶体D.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染,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C919”大飞机使用的氮化硅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C.某新型航天服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D.“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考点2 化学与传统文化 角度1化学与古代经典史籍1.(2021·辽宁选择考)《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2021·海南等级考)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①,熔硫磺②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④转化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解题指导·指明考向】考查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情境载体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内容解题题眼①增大接触面积②可以燃烧③当作照明用的蜡烛④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角度2化学与古诗词3.(2019·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1)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2)古诗词“落汤螃蟹着红袍”主要是化学变化。(3)“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浣衣”过程是化学变化。(4)“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5)《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利用了焰色试验。(6)《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 角度1化学与古代经典史籍1.(2022·武汉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宋《游宦纪闻》中记载有花露水的提取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花露水的提取方法涉及分液操作B.“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中“糠”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D.“凡弓弦取食柘叶蚕茧,其丝更坚韧”中“丝”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2.(2022·福州模拟)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其黄矾所出又奇甚,乃即炼皂矾(FeSO4·7H2O)炉侧土墙……刮取下来,名曰黄矾,染家用之。金色淡者涂炙,立成紫赤也。”下列有关黄矾说法错误的是 ( )A.黄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Fe3+B.黄矾在医药上可以作补铁剂C.黄矾可以应用于印染工业D.黄矾经火烤,立刻生成Fe2O3
角度2化学与古诗词3.(2022·岳阳模拟)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B.“一般皎洁羞云母,四射光茫突水精”中“水精(精同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中的“石炭”指的是煤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亚铜
加固训练1.(2022·德州模拟)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述及铜的开采与冶炼:凡铜砂,……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炉煎炼,其熏蒸傍溢者,为自然铜……色似干银泥……凡铜质有数种……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傍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洗去土滓属于原料的富集B.炼制所得自然铜为纯铜C.与铅分离过程是利用铅与铜的熔点不同D.下孔流出物可用热分解法得铜
2.(2022·大连模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CuSO4·5H2OB.先秦文献《考工记》记录了六类青铜器物的合金成分配比,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高C.《齐民要术》对我国传统的酿造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酒、醋、酱油等通常是用粮食发酵酿制而成的D.《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用球棍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3.(2022·合肥模拟)我国古诗词中有对朴实生活的绝佳描写,有些更有浓浓的化学情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安石的《元丰行示德逢》里的“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是指雷电时发生了化学反应B.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是焰色试验的完美呈现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烟”指粉尘,说明当时空气污染严重
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真丝衣服的真假B.蚕丝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蜡”的主要原料是石蜡,石蜡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品D.蜡烛可以通过裂化、裂解生成含碳原子数少的烃
考点3 化学与STSE 角度1化学与材料1.(2022·广东选择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汉字载体选项A.兽骨B.青铜器C.纸张D.液晶显示屏
角度2化学与能源2.(2021·全国乙卷)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角度3化学与环境3.(2021·湖北选择考)“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Ⅴ形的极性分子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
角度4化学与生活4.(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
STSE解题四“步”曲角度1化学与材料1.(2022·广州二模)我国科学家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C.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D.淀粉是谷类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角度2化学与能源2.能源和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B.月球3He可以与氘一同参与核聚变反应,并有望成为无辐射的核电能源C.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霾的产生D.目前制备航母拦阻索的材料是尼龙和钢丝,其中的“尼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角度3化学与环境3.(2022·重庆模拟)“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 )A.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强土壤肥效B.将医疗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C.将三聚磷酸钠(Na5P3O10)添加到洗衣粉中,增强去污效果D.尽量不开私家车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角度4化学与生活4.(2022·南京模拟)勤劳致富,越努力越幸福。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A.游泳池中加硫酸铜进行消毒是利用硫酸铜的氧化性B.高铁酸钾常用于处理水是利用高铁酸钾的氧化性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聚沉C.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热的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D.用厨余垃圾制肥料,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加固训练1.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B.腐败苹果,切去腐败部分后可放心食用C.少年儿童不能盲目吃各种营养补品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水煤气是CO和H2的混合物C.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D.食物保鲜膜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3.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载人潜水器最关键的部件——供人活动的耐压球壳是用钛合金金属材料制造的B.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叶片是用镍钴合金金属材料制造的C.耐高温的陶瓷轴承是用二氧化硅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的D.医用无纺布防护服是用聚乙烯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1 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复习,文件包含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1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1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复习,文件包含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0化学实验基础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0化学实验基础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 电解质溶液 专题复习,文件包含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9电解质溶液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9电解质溶液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