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答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答案版)第1页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答案版)第2页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答案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答案版)

    展开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梳理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 群落的结构1.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 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  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物种数目  有差别  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  越丰富  3. 种间关系:  不同种  (同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捕食①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食物  的现象。(注:两种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一种灭绝②举例:羊和草、狼和兔、青蛙与昆虫、雪兔和猞猁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如图)     2)竞争①概念: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  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据  优势  ,另一方处于  劣势  甚至  灭亡  ②举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画出曲线图)     3)寄生①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  寄居  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②举例: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注:蛔虫只能进行  无氧  呼吸,体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  (细胞器)注:菟丝子不能进行  光合  作用,体细胞中没有  叶绿体  (细胞器)4)互利共生①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的现象。②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真菌和单细胞藻类③数量变化: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  同生共死  同步性变化。(画出曲线图)4. 种内关系:  同种  (同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  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举例: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雄褐马鸡引开鹰,保护小鸡、母鸡逃避2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争斗的现象。举例:相邻作物植株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鲈鱼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5. 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  不同的空间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结构。2)类型①垂直结构:a.含义:  垂直  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分层  现象。b.举例:森林垂直结构植物:       光照强度        水体垂直结构植物:       光质       (决定因素)   动物: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决定因素)   动物:  栖息场所和食物  在群落中,  植物  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  动物  的垂直分层现象,因为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意义: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阳光等环境资源  的能力。②水平结构 a.含义:  水平  方向上,  不同地段  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  种群密度  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镶嵌  分布b.影响因素非生物因素:  地形  变化、土壤  湿度和盐碱度  的差异、  光照  强度不同等           生物因素: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  的不同、  人与动物  的影响c.举例: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受  温度  影响。我国南北群落水平结构的差异主要受  温度  影响;东西群落水平结构的差异主要受  水分  影响。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1)土壤小动物特点:许多土壤动物有  较强的活动能力  ,而且  身体微小  ,因此不适于用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进行调查。2)调查方法:常用  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  种类   数量  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  记名计算法  ,二是  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用  记名计算  法。4)探究步骤(了解)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②取样:去掉表层落叶→取一定土壤样品→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③采集小动物:常规方法:  诱虫器  取虫;简易方法:  镊子    吸虫器  取虫。④观察和分类:设计表格便于记录,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使用  放大镜、实体镜  观察。⑤统计和分析:统计  丰富度  ,完成研究报告。5)两种捕捉器诱虫器:诱虫器中  电灯  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  趋暗、趋湿、避高温  等习性设计的。诱虫器无底花盆中的土壤不能与花盆壁紧贴,目的是  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  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  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将其收集在试管中6)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  溶液中,也可放入  试管  中。试管中体积分数70%的酒精的作用是  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1环境条件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2群落特点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3主要植物和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加强水分摄取:根系发达。减少水分散失:叶片特化、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夜间开放。加强对水分的储存:仙人掌肥厚的肉质茎。例如:生长在沙漠的骆驼刺,叶子已经变成细刺,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根系很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1主要动物和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减少水分散失: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蜥蜴、蛇)、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增加水分的储存:骆驼的驼峰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氧化分解后会产生水分。调整活动时间:选择在晚上或者气温低时出来寻找食。  草原生物群落1环境条件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2群落特点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生物特征① 主要植物: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② 主要动物: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由于缺水,在草原上,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3. 森林生物群落1)特点:分布于潮湿或者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2)主要植物:草本、灌木、乔木、藤本。阳生植物居上层,吸收更多的阳光;阴生植物居下层,适合在弱光下生长。3)主要动物:丰富的植物种类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食物及栖息场所,所以动物种类繁多。特别是树栖攀援类生物种类特别多。4.群落分布的规律性5.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6.其他的群落类型  第3节 群落的演替1. 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  的过程。是一种  优势  取代。2. 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  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 、但  彻底消灭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举例:在  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土    裸岩  上进行的演替。③过程举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  阶段→  苔藓  阶段→  草本植物  阶段→  灌木  阶段→  森林  阶段分析:  地衣  阶段开始形成土壤,  草本植物  阶段小动物开始进入,最高级阶段是是  森林  阶段。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  高大  ,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  植食  (植食/肉食)性动物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  提高  ,有机物总量  增多  ④特点: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    ,速度  缓慢  ,影响因素主要是  自然因素  2)次生演替①概念: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  不存在  ,但原有  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  或其他  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举例:  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  上进行的演替。③过程举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  杂草  阶段  灌木  阶段  森林  阶段分析: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  提高  ,有机物总量  增多  ④特点: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    ,速度  较快  ,影响因素主要是  人类活动   3. 群落演替的方向及相应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 类型一类型二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大多数  自然群落    受污染或被破坏  的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群落演替是连续的,当群落演替到达稳定阶段,也就是形成顶级生物群落时,虽然有较为稳定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也较为复杂,但此时的生物群落也在发生着演替,也就是说演替是连续的。4. 群落演替的方向取决于  气候条件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农田演替出树林,需要数十年时间。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5. 演替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论是成型的还是发展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物种丰富度一般逐  升高  (升高/降低)。6.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①不合理方式:  砍伐森林    填湖造地    捕杀动物  ②合理方式:  封山育林   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  、建立  人工群落  2)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速度和方向  进行。虽然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群落演替有一定的规律,人类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7.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