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4单元【分层单元卷】C培优测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11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4单元【分层单元卷】C培优测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111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4单元【分层单元卷】C培优测试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111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4单元【分层单元卷】C培优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4单元【分层单元卷】C培优测试,共15页。
部编版
7年级下·语文
培优测试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
第4单元·C培优测试
一、字词书写(共3分)
1.(本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______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dū________在后头……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shì______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选自《最苦与最乐》)
二、选择题(共6分)
2.(本题1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卯(mǎo) 商酌(zhuó)譬如(pì) 诲人不倦(huǐ)
B.打拱(gǒng)拖沓(tà) 驿路(yì) 悲天悯人(mǐn)
C.馨香(xīn) 适宜(yì) 亵玩(xiè) 鲜为人知(xiǎn)
D.洗涤(tiáo)契约(qì) 露宿(lù) 颠沛流离(pèi)
3.(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赘 肯切 草率 香气四溢 B.修葺 陡峭 竹蔑 晶莹剔透
C.循环 达观 监督 如释重负 D.暮色 简陋 恍惚 以身作责
4.(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近人,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离散了半个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D.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5.(本题1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②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③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④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⑤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②①
6.(本题1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本题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本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驿路梨花》主要通过对哈尼小姑娘学雷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路人的事迹的记叙,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C.《最苦与最乐》作者在文中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三、句子默写(共6分)
8.(本题6分)诗文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5分)
9.(本题5分)综合性学习。
某校开展“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探究结果: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写出两点)
五、诗歌鉴赏(共8分)
(本题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南溪早春①
[宋]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0.(2分)诗人是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
11.(2分)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赏析。
(本题4分)诗歌赏析,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2.(2分)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
13.(2分)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六、现代文阅读(共40分)
(本题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4.(2分)选文是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请简要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15.(2分)揣摩下面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6.(2分)课文的标题“驿路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字面的意思是指驿路上的梨花,除此之外,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为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本题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月艾草香
林巧赟
一个周末艳阳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乡下的老家。正是春光大好时,路上不时可见油菜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艳得灼眼。
欣赏花儿看花了眼,低头却发现另有一番春意:A路侧,溪边,墙角,田埂上,乱石丛中,一簇簇嫩绿的生命毫不示弱地绽放着。远看团团簇簇,近看丝丝缕缕,鲜嫩碧绿的角状小叶片,上面铺着似有若无的白色绒毛,这就是艾草。蛰伏了整个冬天,蓄满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在大好春光里醒了过来!我禁不住满怀激动,像与好友握一下手,轻捋一把艾叶,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种特殊的清香,沁溢出一股甘香。我贪婪地嗅着艾香,神清气爽,思绪飘向无忧无虑的童年。
之力,就采了一大捧,掀起衣角当菜篮子,带回家让母亲拾掇出好吃的。母亲把艾草洗净,晾在阳光下小半天,再用开水焯过后,捞到竹箕中,然后把艾草搓烂,把草筋全洗出来,只剩下绵软的艾草茸,加入糯米粉、红糖、碎花生仁等拌和搓揉了,做成小糯米团子,最后捏扁了放入锅中蒸。艾粄蒸熟了,颜色也变深了,墨绿墨绿的,清香扑鼻。每次我会迫不及待地待在锅边,等锅盖刚刚打开,热腾腾的白气还没散尽,就向母亲讨来一块艾草粄,换着手吹着气去咬第一口。口中,一种清香从舌尖蔓延开去直至鼻腔,又与刚从鼻孔萦绕进来的外面空气中的香味儿汇合。那种滋味啊,真让人难忘。
母亲说,艾叶粄可以祛寒止咳,温胃暖肠。刚出锅的更好吃,多吃几块也无妨。吃着母亲做的艾叶粄,我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对草药,民间有种说法:不识者是草,识得者是宝。在别人眼里毫不起眼的艾,母亲却当成了宝贝,把它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每年的端午节,她把艾和茅草、桃叶捆在一起,挂在房门上方,说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在端午节的午时,哪怕再忙,她一定要到野外采艾,采回来晾在屋檐下,晾干后以备急时之需。她说,那天午时的艾,药力最强。有一次,我吃了寒凉的食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神情自若地捋下一把干艾叶,用双手揉搓,直至揉成了艾绒。然后把黄豆大小的艾绒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绒后,把姜片放在我身上做艾灸。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我肚脐眼上放一块,双膝下三寸的地方各放一块,直到我被灼得嘴里“呦呦”喊痛了,她才把生姜片拿开片刻,过一会儿再放上去。如此轮番换了几次后,我的肚子痛竟神奇地消失了。
那年,村里有个女子得了月风病。出于好奇,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探望过一次。B看到原本清俊如花的姐姐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我悄然打了个寒战。以后再也不敢进那扇门。每次从那户人家门前经过,我总是跳着脚,小心翼翼地躲开路边的药渣。那药渣红红绿绿,在我眼里是神秘、不祥的污秽之物。红曲、黄姜还有黑乎乎的不知名的药材,各种各样,药气氤氲。母亲不怕,还天天不厌其烦去送艾草。她说,艾草性温,可以治寒症,那些药中少不了艾草。不久,那个女子从屋里走出来晒太阳。看见我,她嫣然一笑,那笑容我觉得比太阳还要暖和。
都说女人如花,我却觉得母亲似平凡的艾草,粗生、易长,随意而谦卑。当人们需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芳香和温暖。能把苦楚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就是一种大智慧。
17.(2分)围绕“艾草香”,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18.(2分)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19.(2分)研读标题、开头与结尾,说说三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0.(2分)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探究艾草寄寓的中华文化内涵。
链接一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采葛》)
链接二 小时候,故乡人每逢过端午节,都会采集艾草,连同竹叶、石榴枝合成一小束,用红头绳绑了,挂于门额。大概也是避邪驱虫之意。现在想来,邪倒不见真有,但故乡人那种传统习俗,倒因为有了这些物质化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
(谢娇兰《三月乡间艾草香》)
链接三 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烈得汹涌澎湃,有种豁出去的决绝。采艾的手,清水里洗过好多遍了,那艾草的味道,还久久逗留在手上,不肯散去。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你根本分不清到底是苦多一些,还是香多一些。苦乐年华,它一肩扛了。
(丁立梅《艾草香》)
(本题16分)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21.(6分)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人物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①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②
捞垃圾
③
匆匆赶到 捞起来用力倒
22.(4分)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23.(2分)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
24.(2分)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25.(2分)文章结尾: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
(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选文有改动)
26.(2分)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27.(2分)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28.(2分)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29.(2分)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0.(2分)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
七、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本题19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1.(8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 )
(2)无案牍之劳形 ( )
(3)可爱者甚蕃 ( )
(4) 香远益清 ( )
32.(2分)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以我酌油知之
C.花之隐逸者也
D.其反激之力
3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4.(2分)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结合文中三种花的象征义简要分析。
35.(3分)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八、名著阅读(共3分)
36.(本题3分)名著阅读。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选段出自法国作家________(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了法国________(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________(填人名)船长,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九、作文(共30分)
37.(本题30分)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特征鲜明,诗歌除外;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契 监督 释
2.B 3.C 4.C 5.B 6.D 7.A 8. (1)无案牍之劳形 (2)苔痕上阶绿 (3)谈笑有鸿儒 (4)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5)濯清涟而不妖
9.(1)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_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3)示例: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10.柳:垂处绿 桃:末梢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也可以,比如:绿枝低垂,枝头红艳) 11.①写春天桃红柳绿,诗人静居亭馆、步游溪山,表现对家乡、对早春的热爱。②通过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的对照,表现诗人叹老却不服老的情绪。③面对充足的新雨,诗人今年肯定诗歌比去年还好的丰收年景,表现对民生的关切。
12.空旷,清新,秀美 13.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4.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及作者对朴实民风的赞美之情。 15.“充满朝气”写出了哈尼小姑娘的活力;“不由得”写出了作者被感动,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16.“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以“驿路梨花”为标题,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主人的精神相互辉映;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表明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17.幸福地吃着母亲做成的艾草粄;母亲制成艾灸神奇地医好我的肚子痛;母亲给村中的一位女子送艾草,治好她的月风病。 18. A句 “一簇簇”“嫩绿”“绽放”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艾草生命力的旺盛,“毫不示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下的艾草春意盎然的情状生动形象地活画了出来。 B句 “清俊如花”与“形销骨立”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村中女子月风病的严重程度,更突出了母亲的智慧。 19.标题中的“艾草香”既概括了艾草自身的浓烈香味,又蕴含了母亲芳香的人品;开头描写油菜花、桃花、杏花灿烂灼眼,引出并衬托艾草春意盎然、清香四溢; 结尾既总结全文、点出主旨,又呼应了题目。 20.它是诗中的传统意象,象征着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它是传统的中医药材,有治寒祛疾驱虫的功能;它也是传统的物质符号,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它更是人们芳香人品、奉献精神的象征。
21.①身如铁塔,头大颈粗;②大手掌着橹把;③漫不经心。 22.①“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②“驱驭”即“驱赶”,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 23.写出了外界的喧嚣,反衬清洁工内心的宁静。 24.符合语境即可。示例:要是我能成为这条小船的主人,飘然来去,逍遥自在,那该多好啊! 25.第一层:只关注莲花灯的命运等文章表层内容,理解肤浅或有偏差。示例:那些莲花灯,被扑灭捞走,真是可惜。第二层:只关注其中一位清洁工的工作方式,理解欠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一:第一位清洁工工作轻松,悠闲自在。
示例二:第二位清洁工工作方式粗鲁,不近人情。第三层:能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综合分析两位清洁工的行为,具有较鲜明的感情倾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文章的两位清洁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工作方式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自在从容,第二位急躁粗鲁,对比鲜明。第四层:从文章写作意图和表现主题角度阐发,能上升到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对比,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
示例:文中两位清洁工的两种工作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享受工作,感受生活的乐趣,悠然自得、逍遥洒脱;另一种功利死板、疲于应对,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
26.(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多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7.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如此减薪后的酸楚和感愧。 28.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29.(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30.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31. 大 使……劳累 多 更加 32.D 3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2)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34.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35.甲文: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乙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36. 凡尔纳 生物学 尼摩
37.留在心中的那份爱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每个人都离不开它。爱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在那一次平凡的一件小事中,让我心中十分深刻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那天夜里风雨交加,而我却不听妈妈的话,带着被子并且穿得很少,就让风呼呼的在耳边吹着……那样便渐渐滑入了梦乡。结果第二天一起来,喉咙边又肿又痛,鼻子也提不起来,整个人昏昏沉沉的。难受的不得了。这时爸妈见了我无精打采的,便问我:“你怎么了,是不是昨晚没睡好?”
妈妈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那时候好温柔,又很舒服,动时像一缕阳光射进了我的心房。接着妈妈去给我冲药,看样子我是感冒。
这时头疼的厉害,我便顺势躺在了床上睡了起来。
渐渐的我睁开了眼,真没想到,转眼之间堵塞,基层天都快黑了。这时妈妈把我扶起来,靠在他的肩上给我吃药,这感觉真的好舒服,良药苦口,可吃在我的嘴里全是甜的。到了晚上我睡不着,叫妈妈别不眠不休的照顾我,时而还会给我讲故事,就这样我快乐的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我一睁眼浑身轻松,昨天的难受劲儿像一阵风被刮跑了。今天的天气也让人身心愉悦,啊,这多亏了妈妈不眠不休的照顾啊。而这时的妈妈一夜几乎都没有休息好,却还在辛苦的工作……
母爱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啊,这股母爱就犹如涓涓细流流进了我的心田,这就像珍贵的照片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份爱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田,这是一份多么令人难忘的爱呀!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