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达标检测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098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 达标检测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098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 达标检测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098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2章 达标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达标检测卷,共12页。
第2章 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安徽宣城七校联考)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脑干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小脑,A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C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2.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意外刺到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时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时记忆
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
【答案】D 【解析】脊髓低级中枢能够控制排尿过程,而正常成年人能够通过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3.(2020·河南郑州一测)在医院看病或者体检,经常会化验血液。采集手指血液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4.(2020·上海长宁区模拟)某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升至140 mmHg以上,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可恢复正常,如图所示,图中b是( )
心血管中枢心脏、血管
①交感神经 ②副交感神经 ③传入神经 ④传出神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情绪紧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会升高,主动脉和颈动脉壁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心脏、血管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心脏、血管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心脏、血管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结合题意可知,b应该是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
5.(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不一定能形成反射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答案】C 【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错误。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可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
C.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小脑
【答案】C 【解析】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B错误;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C正确;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大脑,D错误。
7.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
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C.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A 【解析】“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错误、B正确;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C正确;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参与的中枢不同,故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D正确。
8.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B.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B正确;右侧大脑皮层管理左侧躯体的运动,C正确;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D错误。
9.(2021·重庆适应性考试)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答案】B
10.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切断E处,刺激B处,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B.当兴奋传到E处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A到F的方向
D.用药物阻断D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E点,可以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切断E处,刺激B处,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A正确;当兴奋传到E处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正确;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A到F的方向,原因是有突触结构存在,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用药物阻断D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E点,效应器可以发生反应,但不会完成反射,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D错误。
1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很可能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指针发生相同的偏转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点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答案】B 【解析】分析反射弧中突触部位可知,a端连接感受器,b端连接效应器,A错误;c处为组织液,如果其理化性质改变很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在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正确;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神经冲动先传至d点,再传至e点,故电流计指针会有2次偏转,刺激G点,神经冲动只能传至e点,故电流计指针会有1次偏转,即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不相同,C错误;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e点传到d点,只能由d点传到e点,所以即使不在c处放药物,刺激e点,d点也不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12.(2020·豫南联考)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C 【解析】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电位分布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即内负外正,B错误;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C正确;图中乙代表低级中枢,甲代表高级中枢,D错误。
13.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M点,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
B.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刺激图中的M点,电流计的左右两微电极连接处会先后兴奋,故指针偏转2次,A错误;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14.(2020·浙江杭州萧山三中月考)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两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 mV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
B.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导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a、b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后膜有关
【答案】C 【解析】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 mV的电位差是K+外流所致,A错误;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内负外正,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电刺激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但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要反复复习,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B.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
C.反复复习是将信息反复运用、强化,不会建立新的神经联系
D.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
【答案】C 【解析】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A正确;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B正确;反复复习可以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有助于长时记忆的形成,C错误;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D正确。
16.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A.下丘脑 B.S区
C.V区 D.W区
【答案】B 【解析】同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即译员主要进行翻译及听讲,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17.如图表示一个离体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适宜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处受到适宜刺激,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冲动会到达Y和Z处
C.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D.Y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
【答案】C 【解析】X处受到适宜刺激,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于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X处,神经冲动会到达Y和Z处,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Z处为传出神经的树突,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C错误;Y是轴突末梢,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形成效应器,D正确。
18.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突触受到抑制有关
【答案】D 【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针刺肌肉后,兴奋不能到达电流计电极,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A错误;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C错误;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突触受到抑制有关,D正确。
19.(2020·河北唐山一中月考改编)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B.③为传出神经纤维
C.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①②⑦
D.若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图中肌肉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肌肉→④⑤⑥→大脑→⑦③→肌肉、肌肉→①②③→肌肉,都是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③为传出神经纤维,其末梢支配肌肉,B正确;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C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收缩,不受大脑的控制,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①②③,D正确。
20.(2020·山东青岛期末)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进行实验,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情况下,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传出神经上任一点,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刺激强度适宜),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刺激强度适宜),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D.用a刺激传出神经,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表明c处受损
【答案】C 【解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如果刺激传出神经上电流计两电极之间的中点,电流计检测不到电位变化,A错误;用a刺激传出神经,b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B错误;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C错误;用a刺激传出神经,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可能是c处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受损,也可能是b与c之间的传出神经受损,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54分
21.(10分)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_,B侧为________(填“正”或“负”)。这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正(1分) 负(1分) Na+(1分) K+(1分) (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相反 (4)如图
【解析】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22.(10分)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②被刺激,受刺激部位兴奋前后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②上兴奋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部位的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________________(填“组织液”“淋巴”或“血浆”)增多。
(3)若此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某人车祸后,脊髓在颈部折断,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时用针刺此人的手,其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有痛觉,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①(1分) 由正变负(或由正变负再变正)(1分) 电信号(1分) 膜内(1分)
(2)组织液 (3)不会 大脑皮层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②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液增多。(3)若脊髓在颈部折断,因兴奋不能通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故不会产生疼痛,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3.(12分)酒驾是一种危险行为,2019年颁布的交通法规新规定中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交通信号作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2)乙醇会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__处的传递。
(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使兴奋增强,这种________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以上过程中,尿的形成受________调节,尿的排出受________调节。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大脑皮层 脊髓
(2)延长 突触
(3)(正)反馈 神经—体液(1分) 神经(1分)
【解析】(1)人体对交通信号作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可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2)乙醇会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延长,从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人的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会明显降低。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3)负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削弱最初的效应,而正反馈调节会增强最初的效应。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使兴奋增强,这种(正)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尿的排出过程中受神经调节,而尿的形成过程涉及渗透压改变引发的水盐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是由神经调节主导的、抗利尿激素参与的神经—体液调节。
24.(10分)下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
(2)轴突末端释放ACh方式是________,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
(3)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症状。
(5)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_______症状。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效应器
(2)胞吐(1分) 协助扩散(1分)
(3)不能(1分)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1分)
(4)肌肉持续收缩(或肌肉痉挛等)
(5)肌无力(或肌肉松弛等)
【解析】(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2)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Na+内流是由高浓度(膜外)向低浓度(膜内)运输,且需载体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3)神经递质不能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因此在骨骼肌细胞内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4)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ACh持续作用于骨骼肌,会引起肌肉持续收缩(或肌肉痉挛等)症状。(5)血钙含量偏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会引起肌无力(或肌肉松弛等)症状。
25.(12分)(2021·广东适应性考试)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某同学身体健康,体检时由于高度紧张,进行膝跳反射测试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应。从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球场上,某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接稳。该动作涉及的反射与膝跳反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个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不能抬起小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除注明外,每空3分)(1)③(2分)
(2)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高级中枢抑制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
(3)该动作涉及的反射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是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4)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4分)
第2章 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安徽宣城七校联考)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脑干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小脑,A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C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2.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意外刺到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时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时记忆
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
【答案】D 【解析】脊髓低级中枢能够控制排尿过程,而正常成年人能够通过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3.(2020·河南郑州一测)在医院看病或者体检,经常会化验血液。采集手指血液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4.(2020·上海长宁区模拟)某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升至140 mmHg以上,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可恢复正常,如图所示,图中b是( )
心血管中枢心脏、血管
①交感神经 ②副交感神经 ③传入神经 ④传出神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情绪紧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会升高,主动脉和颈动脉壁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心脏、血管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心脏、血管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心脏、血管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结合题意可知,b应该是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
5.(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不一定能形成反射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答案】C 【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错误。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可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
C.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小脑
【答案】C 【解析】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B错误;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C正确;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大脑,D错误。
7.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
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C.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A 【解析】“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错误、B正确;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C正确;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参与的中枢不同,故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D正确。
8.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B.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B正确;右侧大脑皮层管理左侧躯体的运动,C正确;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D错误。
9.(2021·重庆适应性考试)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答案】B
10.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切断E处,刺激B处,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B.当兴奋传到E处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A到F的方向
D.用药物阻断D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E点,可以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切断E处,刺激B处,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A正确;当兴奋传到E处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正确;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A到F的方向,原因是有突触结构存在,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用药物阻断D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E点,效应器可以发生反应,但不会完成反射,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D错误。
1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很可能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指针发生相同的偏转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点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答案】B 【解析】分析反射弧中突触部位可知,a端连接感受器,b端连接效应器,A错误;c处为组织液,如果其理化性质改变很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在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正确;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神经冲动先传至d点,再传至e点,故电流计指针会有2次偏转,刺激G点,神经冲动只能传至e点,故电流计指针会有1次偏转,即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不相同,C错误;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e点传到d点,只能由d点传到e点,所以即使不在c处放药物,刺激e点,d点也不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12.(2020·豫南联考)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C 【解析】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电位分布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即内负外正,B错误;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C正确;图中乙代表低级中枢,甲代表高级中枢,D错误。
13.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M点,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
B.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刺激图中的M点,电流计的左右两微电极连接处会先后兴奋,故指针偏转2次,A错误;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14.(2020·浙江杭州萧山三中月考)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两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 mV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
B.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导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a、b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后膜有关
【答案】C 【解析】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 mV的电位差是K+外流所致,A错误;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内负外正,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电刺激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但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要反复复习,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B.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
C.反复复习是将信息反复运用、强化,不会建立新的神经联系
D.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
【答案】C 【解析】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A正确;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B正确;反复复习可以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有助于长时记忆的形成,C错误;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D正确。
16.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A.下丘脑 B.S区
C.V区 D.W区
【答案】B 【解析】同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即译员主要进行翻译及听讲,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17.如图表示一个离体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适宜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处受到适宜刺激,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冲动会到达Y和Z处
C.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D.Y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
【答案】C 【解析】X处受到适宜刺激,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于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X处,神经冲动会到达Y和Z处,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Z处为传出神经的树突,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C错误;Y是轴突末梢,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形成效应器,D正确。
18.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突触受到抑制有关
【答案】D 【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针刺肌肉后,兴奋不能到达电流计电极,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A错误;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C错误;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突触受到抑制有关,D正确。
19.(2020·河北唐山一中月考改编)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B.③为传出神经纤维
C.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①②⑦
D.若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图中肌肉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肌肉→④⑤⑥→大脑→⑦③→肌肉、肌肉→①②③→肌肉,都是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③为传出神经纤维,其末梢支配肌肉,B正确;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C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收缩,不受大脑的控制,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①②③,D正确。
20.(2020·山东青岛期末)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进行实验,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情况下,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传出神经上任一点,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刺激强度适宜),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刺激强度适宜),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D.用a刺激传出神经,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表明c处受损
【答案】C 【解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如果刺激传出神经上电流计两电极之间的中点,电流计检测不到电位变化,A错误;用a刺激传出神经,b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受损,B错误;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C错误;用a刺激传出神经,在b处检测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可能是c处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受损,也可能是b与c之间的传出神经受损,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54分
21.(10分)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_,B侧为________(填“正”或“负”)。这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正(1分) 负(1分) Na+(1分) K+(1分) (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相反 (4)如图
【解析】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22.(10分)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②被刺激,受刺激部位兴奋前后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②上兴奋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部位的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________________(填“组织液”“淋巴”或“血浆”)增多。
(3)若此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某人车祸后,脊髓在颈部折断,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时用针刺此人的手,其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有痛觉,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①(1分) 由正变负(或由正变负再变正)(1分) 电信号(1分) 膜内(1分)
(2)组织液 (3)不会 大脑皮层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②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液增多。(3)若脊髓在颈部折断,因兴奋不能通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故不会产生疼痛,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3.(12分)酒驾是一种危险行为,2019年颁布的交通法规新规定中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交通信号作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2)乙醇会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__处的传递。
(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使兴奋增强,这种________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以上过程中,尿的形成受________调节,尿的排出受________调节。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大脑皮层 脊髓
(2)延长 突触
(3)(正)反馈 神经—体液(1分) 神经(1分)
【解析】(1)人体对交通信号作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可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2)乙醇会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延长,从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人的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会明显降低。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3)负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削弱最初的效应,而正反馈调节会增强最初的效应。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使兴奋增强,这种(正)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尿的排出过程中受神经调节,而尿的形成过程涉及渗透压改变引发的水盐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是由神经调节主导的、抗利尿激素参与的神经—体液调节。
24.(10分)下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
(2)轴突末端释放ACh方式是________,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
(3)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症状。
(5)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_______症状。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效应器
(2)胞吐(1分) 协助扩散(1分)
(3)不能(1分)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1分)
(4)肌肉持续收缩(或肌肉痉挛等)
(5)肌无力(或肌肉松弛等)
【解析】(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2)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Na+内流是由高浓度(膜外)向低浓度(膜内)运输,且需载体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3)神经递质不能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因此在骨骼肌细胞内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4)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ACh持续作用于骨骼肌,会引起肌肉持续收缩(或肌肉痉挛等)症状。(5)血钙含量偏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会引起肌无力(或肌肉松弛等)症状。
25.(12分)(2021·广东适应性考试)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某同学身体健康,体检时由于高度紧张,进行膝跳反射测试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应。从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球场上,某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接稳。该动作涉及的反射与膝跳反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个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不能抬起小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除注明外,每空3分)(1)③(2分)
(2)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高级中枢抑制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
(3)该动作涉及的反射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是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4)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4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