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21 醉翁亭记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21 醉翁亭记,共7页。
21.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原文译文(参考《教材解读》)段落(层)分析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有水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这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缘由。写对山水的喜爱,点出“乐”字,贯穿全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露出,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样,而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及出游的乐趣。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 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水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造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第三段:写游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太阳落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起来。可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的情景,归结出“与民同乐”的主旨。【结构图示】(阅读借鉴)―→―→(总) (分) (总)【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题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秀丽环境的描写和对宴游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一、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注不在酒 2.山间之四时也 3.非丝注非竹 4.非丝非竹注 5.射注者中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山行六七里 山:__沿着山路__(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__像鸟张开翅膀__(3)杂然而前陈者 前:__在前面__2.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之者谁 名:__命名,取名__(2)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__取号__(3)太守宴也 宴:__设宴__(4)弈注者胜 弈:__下棋__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以……为快乐__三、一词多义1.归2.谓3.乐4.临四、重点实词1.望之蔚然注而深秀者 蔚然:__茂盛的样子__2.峰回注路转 回:__曲折、回环__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__领会__寓:__寄托__4.若夫日出而林霏注开 霏:__弥漫的云气__5.云归而岩穴暝注 暝:__昏暗__6.野芳注发而幽香 芳:__花__ 发:__开放__7.佳木秀注而繁阴 秀:__茂盛__8.至于负者注歌于途 负者:__背着东西的人__9.伛偻注提携注 伛偻:__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__ 提携:__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__ 10.泉香而酒洌注 洌:__清__11.山肴野蔌注 蔌:__菜蔬__12.杂然而前陈注者 陈:__陈列,摆开__13.颓然注乎其间者 颓然:__倒下的样子__14.树林阴翳注 翳:__遮盖__ 1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__离开__16.醒能述以文者 述:__记述__五、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而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词,可补充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2.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3.判断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七、重点句子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020·绥化,课下注释)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020·新疆)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课下注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20·新疆,课下注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到溪水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造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020·株洲)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八、问题探究 1.课文第二、三、四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课后习题)课文第二、三、四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层进的意思,表示描写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二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四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2.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020·株洲,课后习题)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禽鸟之乐;④滁人之乐;⑤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与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寄托在“与民同乐”中。课文中通过描写醉翁亭优美的环境和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借寄情山水排遣因被贬官而造成的郁闷之情。4.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一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2020·绥化)示例:绿树环抱的公园,像静卧在摇篮里的婴儿,安静惬意。公园中央“品”字形分布的大型花圃中,各色鲜花争奇斗艳,热烈奔放。一、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4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2)杂然而前陈者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露出,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3.请从表现手法和文章结构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运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写滁人出游的场景,侧面表现了太守勤政爱民、治理有方,使滁州人民安居乐业;结构上为下文写太守之乐做铺垫,反映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周围景色和叙述宴游之乐,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此处叙述滁人出游的场景,从侧面表现作者勤政爱民、治理有方,更为下文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做铺垫。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丰乐亭记》)【注释】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佳木秀而繁阴 秀:__茂盛__(2)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__倒下的样子(3)树林阴翳 翳:__遮盖__(4)又爱其俗之安闲 安:__安恬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遂书以名其亭焉。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都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解析】两文都是围绕“乐”而写。【甲】文以与滁人共游为“乐”,与民同乐;【乙】文以建亭取名为丰收的快乐,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二者均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参考译文【乙】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欢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们(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的时候,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景色,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百姓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所以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能够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 论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语》十二章,吾十有注五而志于学 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四十而不惑注 惑,从心所欲 从,不逾注矩注 逾,学而不思则罔注 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2 诫子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4 爱莲说,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