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展开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能源 |
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过程 ②要多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清除水垢 |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 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安全 |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③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 |
A.A B.B C.C D.D
2.(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
B | Na2CO3溶液 | 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C | Cu | CuO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NaCl固体 | MgCl2 |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
A.A B.B C.C D.D
3.(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
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
4.(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海水是一种重要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分析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Ⅰ,操作Ⅲ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B.固体B是Mg(OH)2,试剂X是盐酸
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6.(2020·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将一小片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 测定某溶液的pH |
B | CO还原Fe2O3时,先通CO,后加热 | 防止发生爆炸 |
C | 先将胶头滴管挤压,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 保证滴管的胶头部分也充满液体 |
D | 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稀释浓硫酸 |
A.A B.B C.C D.D
7.(2020·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2020·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 D.F点溶液的pH>7
9.(2020·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河道两旁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废水中的离子是
A.H+、Na+、Ba2+ B.H+、Ba2+、Cl- C.Na+、SO42-、CO32- D.H+、SO42-、CO32-
10.(2020·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1.(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或碱
②我们把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④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⑤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⑥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⑦现有Al、Cu、Ag三种金属,只用CuSO4溶液不能确定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A.①③⑦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二、科学探究题
12.(2020·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1】
如上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_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_________。
【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又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2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_________。
【反思拓展】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 _______ |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 ②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4)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
(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___。
A.Mg B.CuO C.KCl D.Na2CO3
(6)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
三、计算题
14.(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详解】A、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选项中说法错误;②保持人体健康需要合理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有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等物质,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发生化学反应,则能用食醋清除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
B、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选项中说法均正确;
C、①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症,故选项说法正确;②霉变的大米有毒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③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项说法正确;其中②说法错误;
D、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选项说法正确;③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CO有毒,则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①说法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是因为酒精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碳酸钙发生反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结晶出来,所以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固体B是Mg(OH)2,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试剂X是盐酸,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故C正确;
D、无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与氢氧化钙反应,根据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守恒,只要参加反应的氯化镁质量相等,最终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相等,但是使用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节约成本,故D错误。故选D。
6.B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CO还原Fe2O3时,先通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物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不是为了保证滴管的胶头部分也充满液体,故选项实验目的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均一、稳定,不是溶液,说法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不是乳化作用,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A。
8.B
【分析】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 Na2SO4。
【详解】A、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错误;
C、AB段有Cu(OH)2沉淀生成,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7,故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Na+、Ba2+中钠离子显碱性,故A不正确;
B、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Ba2+、Cl-符合条件,故B正确;
C、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Na+、SO42-、CO32-中碳酸根离子会参加反应,故C不正确;
D、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SO42-、CO32-碳酸根离子会参加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则含有氢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反应,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
10.A
【详解】A.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4个阳离子、4个阴离子,而反应后有2个阳离子、2个阴离子,反应后阴、阳离子的的总数减少,此选项错误;
B. 此反应过程中无气体和沉淀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的总重量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此选项正确;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故选A。
11.D
【详解】①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或碱,如水中也含有氢元素,但它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②正常雨水的pH≈5.6,pH小于5.6的降雨才能称为酸雨,说法正确;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说法错误;
④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说法正确;
⑤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说法错误;
⑥因为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原子核内的中子不显电性,中子不是分子或原子,说法正确;
⑦现有Al、Cu、Ag三种金属,将Ag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将Al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把铜置换出来,说明铝比铜活泼,因此只用CuSO4溶液可以确定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Cu﹥Ag,说法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④⑥。故选D。
12. 溶液呈红色 NaOH(或氢氧化钠) Na2CO3(或碳酸钠)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NaOH(或氢氧化钠)
【详解】实验探究1:
如上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溶液呈红色,因为NaOH、Na2CO3、NaHCO3溶液均显碱性,只有NaCl溶液显中性;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NaOH(或氢氧化钠),因为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均有二氧化碳产生。
探究结论:
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Na2CO3(或碳酸钠),依据是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该物质是Na2CO3,操作②中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又有白色沉淀产生,过量CaCl2溶液将碳酸钠消耗完,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只有氢氧化钠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也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 NaOH(或氢氧化钠)。
反思拓展:
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缺失标签药品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3. a 放热KOH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 2KOH+H2SO4=K2SO4+2H2O 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 溶液变成黄色 K2SO4与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 ABD 反应物是不过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详解】实验探究:
(1)由pH变化曲线可知,溶液刚开始pH<7,呈酸性,此时溶液应是H2SO4溶液,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pH逐渐增大到7,最后大于7,所以应是将KOH溶液滴入H2SO4溶液中,故选a;
(2)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点此时温度达到最高值,证明KOH溶液和H2SO4溶液恰好反应;
(3)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
进行实验:
方案一:实验结论是猜想二正确,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故填: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评价与反思:
(4)方案二是不合理的;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故填:K2SO4与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
(5)A.Mg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证明硫酸过量;
B.CuO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硫酸过量;
C.KCl和稀硫酸不反应,不可以证明硫酸过量;
D.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证明硫酸过量;
故选ABD;
(6)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4.、;4.9%
【详解】(1)当滴加NaOH溶液至a点时,由于溶液此时pH小于7,显酸性,也就是硫酸有剩余,此时的溶质为剩余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钠,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和;
(2)当pH值为7时,此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则消耗NaOH溶液中的NaOH质量为8g×15%=1.2g,设消耗氢氧化钠1.2g时消耗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则
x=1.47g;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云南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云南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西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天津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