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9 土壤
展开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注重书中特别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平素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课时39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出土壤剖面各土层的特点及在土壤剖面中的位置。(区域认知)
菲律宾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成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但巧克力山为何只长草不长树呢?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组成的。
理想土壤的组成(体积比)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
①多集中在表层;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
空气和水分均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岩石的风化产物,包括本地风化物和外来风化物(经外力搬运、沉积),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进而影响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和肥力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粉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黏粒较多。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可以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
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
【思考】森林土的有机质含量比草原高吗?
提示: 森林土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 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而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黏粒比重高。如热带雨林。
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温度、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思考】为何热带雨林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提示: 热带雨林中的水热条件好,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致使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因此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综合思维)
(2020·1月浙江选考)右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来实现的,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 ,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 和 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在陡坡上,水流速度 ,侵蚀 ,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 。
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积极的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
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透气性
【思考】人类活动改造土壤的方式有哪些?
1.功能(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2.养护(1)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采用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东南部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使过去的贫瘠之地成为“欧洲蔬菜之都”。右图为阿尔梅里亚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阿尔梅里亚省气候统计资料。
(1)据材料简析阿尔梅里亚省东南部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土壤沙化严重。
(2)说明阿尔梅里亚省“三明治”式土壤改良方法的优点。
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看到盗采黑土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如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据此完成1~3题。
2021年3月,正值东北春耕时节,黑龙江五常发生盗采黑土、破坏耕地事件。盗挖后的黑土,经晾干处理、网络销售后,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黑土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烟台的王先生热爱阳台种植花草,
1.黑土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主要是因为①土质疏松 ②管理成本低 ③富含有机质 ④获取容易 ⑤来自寒地生虫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2.配置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A.固定并通气 B.提供无机盐C.提供矿物质 D.增大温差
3.北美五大湖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并未形成黑土的主要因素是A.地质作用 B.人类活动C.大气环流 D.植被类型
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在土层0~10 cm不同季节各类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完成4~5题。4.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A.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B.将氮、磷等元素合成为有机质C.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D.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5.推测该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节及主要依据是A.春季 有机质积累量最大B.夏季 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C.秋季 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D.冬季 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干湿度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注: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0.08 mm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膜覆盖相比,7~9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A.草类生长耗水 B.径流流失较多C.土壤蒸发较多 D.果树生长繁盛
2.夏季晴天时,该果园黑膜覆盖区膜内温度较白膜覆盖区A.白天高 B.日较差大C.日较差小 D.无法判断
3.推测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膜覆盖区 B.白膜覆盖区C.生草覆盖区 D.清耕区
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组分含量大体呈现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的规律。土壤中的氮主要由植被对空气中的氮的固定,随后在土壤中分解累积而来。在高寒山地,阳坡的氮含量高于阴坡。土壤磷的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磷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生态系统从一开始就有固定的磷含量。据此完成4~5题。
4.与阴坡相比,导致阳坡土壤氮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水分 C.风速 D.坡度
5.下列关于土壤磷含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土壤中磷含量增加B.低海拔地区植被生长茂盛,对土壤中磷的消耗大C.高海拔地区岩石风化作用强,土壤含磷量大D.土壤水分增加,土壤中含磷量增加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回答6~8题。
6.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随山地海拔升高而波动增加B.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C.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7.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A.土壤肥力较低 B.受人类活动干扰小C.大气温度较低 D.地表风化作用强烈
8.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土壤墒情通常用土壤体积含水量来衡量,合理的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保障,而饱墒(含水量>20%)和失墒(含水量<8%)都不利于作物生长。研究表明,土壤墒情受降水、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较明显。下图为“我国华北某耕作区年内不同时段土壤墒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耕作区A.甲时段土壤一类墒情历时短B.乙时段土壤三类墒情历时长C.丙时段墒情最利于作物生长D.全年土壤出现失墒历时较长
10.为使土壤具有良好墒情,春季宜A.保留残茬 B.灌溉补水C.农田深耕 D.增施肥料
11.(2022·福建福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漫岗。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
(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气候原因。(4分)
答案 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冬季冷湿(或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
(2)分析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6分)
答案 坡地开垦(或者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肥力消耗多;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者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犁底层导致)土壤通透性(或透气性和透水性)变差。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6 地球的历史: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6 地球的历史,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地球的历史,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讲 课时86 西亚 非洲: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讲 课时86 西亚 非洲,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带沙漠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8 植被: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8 植被,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梳理,植被的分类,关键能力提升,高考真题溯源,跟踪训练过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